腹膜外腹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臨床解剖學研究
摘要:目的結合腹腔鏡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術式特點,尋找盆腔定位標志,以提供理論知識和減少術后并發癥。方法解剖7例成年男性盆腔標本,觀察膀胱頸、前列腺側方及尖部周圍組織,并測量定位。結果膀胱頸與前列腺底交界處有兩條肌性縱行纖維束,橫徑為(4.42±1.38)mm,距離膀胱正中線(1.78±0.32)mm。膀胱前列腺間溝后外側有一較恒定的前列腺動脈干,距溝(16.34±5.76)mm處呈“爪”形分支。盆叢位于直腸兩側,其上部內側發出直腸叢。下部纖維在前列腺后外側構成寬約5.40 mm的神經血管束(NVB)。NVB內含海綿體神經,于前列腺尖部5點、7點外(2.84±0.56)mm處進入。陰莖背神經在距前列腺尖部(2.78±1.04)mm處發出細小分支,進入尿道外括約肌的5點、7點。括約肌亦受NVB發出的細小纖維支配,分布于3~5點、7~9點位。結論術中離斷膀胱頸部時,可根據膀胱頸部肌性縱行纖維束位置切開。以膀胱前列腺間溝為標志,距離其25 mm以上結扎動脈。通過辨認NVB中的小血管避免損傷海綿體神經。分離前列腺尖部、離斷尿道、吻合膀胱頸尿道時,勿損傷其5、7點位的神經。術中尋找上述標志,最大程度保留組織,為減少術后并發癥提供了參考。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