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泊爾斷裂帶構造幾何學與運動學
摘要:烏泊爾斷裂帶位于帕米爾構造結東北緣,作為揭示青藏高原形成與演化歷史的關鍵地區之一,為碰撞造山作用提供了詳細信息,因此厘清烏泊爾斷裂帶關鍵構造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為研究該斷裂帶的幾何學與運動學特征,本文利用鉆測井資料、二維地震反射資料、DEM高程資料以及喀什地區1:100000地質圖,以斷層相關褶皺理論為指導,對烏泊爾斷裂帶進行精細構造解析。研究認為,烏泊爾斷裂沿走向至少可分為東、西兩段,西段構造變形強烈,而東段較弱,構造樣式沿斷裂走向上有較大差異;垂直于構造走向上可劃分出兩個等傾角區;烏泊爾地區的變形最早于中新世早期開始,自上新世以來構造變形強烈,烏泊爾斷裂在該區域的活動起始于第四紀,具有幕式活動的特點;通過斷層相關褶皺分析得到,自中新世至上新世,斷裂東段的構造縮短量至少為9.47km,第四紀以來的構造縮短量至少為11.65km。第四系生長地層的內部結構受控于基底疊瓦構造和烏泊爾斷裂,明確深淺構造的關系能較好得限定研究區關鍵構造的形成演化過程,可作為復雜構造解析的有效方法。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地質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