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區構造演化及其油氣地質意義
摘要:哈拉哈塘地區是近年塔里木盆地油氣增儲上產最重要的地區,開展該區構造演化研究對油氣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哈拉哈塘地區新采集的三維地震資料和鉆井資料,通過不整合面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復技術對研究區構造演化進行了分析,通過地震層拉平恢復了關鍵目的層中-下奧陶統碳酸鹽巖頂面在不同時期的古構造形態。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研究區構造演化對油氣藏的控制作用。結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區經歷6個構造演化階段:早加里東期穩定碳酸鹽巖臺地階段、中-晚加里東期南傾斜坡、早海西期西傾斜坡、晚海西-印支期被動凹陷期、燕山-早喜山期穩定沉降期、晚喜山期-現今構造反轉定型期。哈拉哈塘地區中-下奧陶統碳酸鹽巖頂面從中加里東期開始,長期保持北高南低的斜坡形態,整體構造格局變化不大,只是構造軸線方向、構造高點稍有變化。晚喜山期以來,研究區發生構造反轉,中-下奧陶統碳酸鹽巖頂面成為西傾鼻狀構造。哈拉哈塘地區構造演化控制了奧陶系巖溶儲層的發育與油氣的富集。中-晚加里東期古構造控制了奧陶系巖溶儲層的發育,晚海西期古構造高部位與現今構造高部位疊合區控制了油氣富集。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地質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