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緣皮質生長激素抑制素神經元在嗎啡引起的行為學改變中的作用
摘要:藥物成癮是一種由藥物濫用所引起的慢性、復發性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是不計后果的強迫性用藥。藥物成癮涉及多個腦區的神經可塑性改變。前邊緣皮質(prelimbic cortex, PrL)是背內側前額葉皮質的主要區域,有大量的錐體神經元,其興奮性神經投射可以促進可卡因覓藥行為。PrL還存在少量GABA能中間神經元,對PrL的興奮性神經元功能、信息整合和傳遞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而這一部分神經元在藥物成癮過程中的作用并不清楚。小清蛋白(parvalbumin, PV)和生長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 SST)神經元是前額葉皮質中分布廣泛的兩類主要的抑制性GABA能中間神經元。本研究利用PV-Cre和SSTCre的轉基因小鼠,結合化學遺傳學的方法探究PrL中間神經元在嗎啡引起的行為學改變中的作用。結果顯示,特異性抑制PrL腦區SST神經元可以顯著增加小鼠的焦慮水平,但不影響小鼠的運動能力;抑制PrL腦區SST神經元降低小鼠嗎啡誘導的活動性增強及條件位置偏愛;而抑制PrL腦區PV神經元則對小鼠的運動能力、焦慮水平及嗎啡引起的行為學改變均沒有顯著影響。本研究通過對PrL腦區PV及SST中間神經元在嗎啡誘導的行為學改變中作用的研究,為成癮藥物作用的細胞及神經基礎提供了依據。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生理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