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減貧40年
摘要: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已基本消除饑餓,到2017年底,共有7億多鄉村人口擺脫了貧窮,貧困發生率下降到大約3%。這主要歸因于:第一,農民漸次贏得了在計劃經濟體制確立過程中喪失的經濟自由;第二,國家高層決策群體回應公眾訴求,引領人民轉向市場經濟,實現了高速經濟增長;第三,政府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投資,并將社會保障制度推廣到全國城鄉;第四,全社會動員,針對受限于不利區位和能力薄弱的群體,持續采取綜合性扶貧措施。當前,財政扶貧資金的邊際減貧效果明顯遞減。因而有必要排除行政力量對貧困戶經營決策的直接干預,拓寬合作社經濟發展的制度空間。同時,消除城鄉居民的權利不平等,促進貧困家庭的勞動力轉移和鄉村人口的城市化。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勞動經濟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