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后青少年群體自殺相關因素的調查
摘要:目的調查災難后青少年群體的自殺相關因素,進一步探討其自殺觀念、計劃和行為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資料問卷和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問卷(YouthRiskBehaviorSurvey,YRBS)自評量表,對2008年汶川地震國家劃定的九個極重災區的中小學校進行整群隨機抽樣。以班級為抽樣單位,隨機抽取110所中小學校的在校學生。收集中小學生的一般資料、災后相關情況及YRBS中自殺因子評分。根據資料的類型不同,分別采用描述性統計、t檢驗、礦檢驗,其中對自殺觀念、自殺計劃和自殺行為分別做單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共計發放自評問卷7833份,收回問卷總計7521份,回收率為96.02%,其中有效問卷6875份(91.41%),無效問卷636份。調查結果發現:中小學生中曾認真考慮過自殺的比例為6.90%,有過自殺計劃比例為4.00%,嘗試采取過自殺行為的比例為2.70%。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①以是否曾認真考慮過自殺為因變量,年齡[OR=i.178,95%CI(1.098,1.178)]、災后家庭結構發生變化[OR=I.360,95%CI(1.360,1.085)]是災難后青少年群體自殺觀念的危險因素。②以是否有過自殺的計劃為因變量,年齡[OR=1.099,95%CI(1.050,1.150)]、被掩埋[OR=2.155,95%CI(1.104,4.205)]、災后家庭結構發生變化[OR=I.495,95%CI(1.128,1.981)]是災難后青少年群體自殺計劃的危險因素。③以是否嘗試采取過自殺行為為因變量,男性[OR=1.513,95%CI(1.122,2.039)]、災后家庭結構發生變化[OR=I.555,95%CI(1.112,2.175)]是災難后青少年群體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結論年齡和災后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是自殺觀念的危險因素,年齡、被埋和災后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是自殺計劃的危險因素,男性和災后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是自殺行?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