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對我國糧食產出的效果評價與政策方向
摘要:雖然當前我國糧食產出結構性過剩,但是在主動調減糧食種植面積與應對未來消費需求增加的宏觀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下滑。農業機械化作為糧食產出的關鍵影響因子,一直以來倍受關注。但是,現有的實證研究大都忽略了農業機械化與糧食產出之間互為因果的內生性問題,導致研究結果存在偏差。對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國全部縣級層面的面板數據,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縣級層面'先試點、再逐步推廣'的準自然實驗特征,運用雙重差分模型估計方法,衡量了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的作用效果。研究結果表明,農業機械化對糧食產出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傾向值匹配后的估計結果顯示,糧食產出關于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彈性為1.28。本文的研究結論有如下政策含義: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應成為保障糧食產能的一項重要政策抓手,這就需要攻克糧食作物農業機械化的薄弱環節、著力扶持發展農業機械化服務、繼續推進與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國軟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