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術后形成“蛋殼樣”椎體的危險因素
摘要:目的 探討胸腰椎骨折行后路釘棒內固定術后,形成“蛋殼樣”椎體的相關因素. 方法總結 2013-02-2016-02行后路椎弓根釘內固定手術治療的 120 例胸腰椎單節段骨折患者, 術后隨訪 12-19 個月,觀察術后出現“蛋殼樣”椎體的情況,并統計其可能的相關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受傷至手術時間、骨折類型、傷椎前緣壓縮程度、矢狀面 Cobb 角,骨密度值,傷椎是否置釘,上、下椎體螺釘是否平行于上終板等. 并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tistic 回歸分析. 結果 120例中,共 62 例術后出現 “ 蛋殼樣”椎體,發生率為 51.7%;其中33例在后期自行愈合,“蛋殼樣”改變最終消失;另21例再次行骨水泥強化技術 ( PVP 或PKP)處理,8 例未予特殊處理. 單因素分析顯示, 傷椎前緣壓縮程度、骨密度值的例數分布情況在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 P〈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提示,這兩項指標均為獨立的危險因素之一.結論 術前椎體壓縮程度嚴重及骨密度值偏低,是導致術后 “ 蛋殼樣”椎體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予以重視.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頸腰痛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