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促進青年成功就業創業的孵化器
佚名
摘要:本文闡明了建立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標準與意義,介紹了見習基地建設與運轉情況,剖析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增強見習基地實效性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立標準,運轉現狀,影響因素,對策 建設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是解決青年職業生涯起步階段就業要求與工作經驗矛盾的積極嘗試,是幫助青年提高社會化技能、增強就業創業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共青團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一項重要舉措。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已成為促進青年成功就業創業的孵化器。 一、建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標準與意義 (一)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立的標準 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立的標準主要是:合法經營、依法納稅并處于正常生產經營狀態的企事業單位,有提供見習崗位的意愿和接收見習人員的能力;具備國家法定安全生產條件;每年至少安排一期見習,每期一般為2至3個月,崗位數量不少于10個;見習崗位的工作內容需具備一定的技術技能含量,見習基地不以短期勞務用工為主要功能;能夠為見習人員提供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一定的基本生活補助;見習結束后,能夠為見習人員出具見習鑒定;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錄用在本單位見習的青年。[1] (二)建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意義 第一,可以幫助青年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創業對就業有促進作用,就業經驗、技能的積累對創業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工作經驗的積累是青年成功創業的重要條件。據有關研究機構的調查,就業后再創業的人與直接創業的人之間的比例是129:4,這是建設見習基地的一個重要依據。 第二,為企事業單位搭建了一個選人用人的平臺。青年到企事業單位參加見習,為企事業單位提供了一個全方位了解見習人員的機會,可以幫助企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同時青年也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事業單位,增強對企事業單位的認同感,有利于提高雙向選擇的成功率。 第三,廣泛動員社會資源,緩解就業壓力,營造關心、幫助青年就業創業的濃厚氛圍。共青團選擇就業創業這個普遍性的、帶有共性的迫切問題作為服務青年的切入點,遵循市場機制和社會公益活動的基本規則,廣泛動員和爭取在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建立“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不僅為青年提供見習崗位,還體現了一種社會責任。[1] 二、當前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設情況與運轉現狀 (一)當前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設情況 自2009年初團中央啟動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工作以來,截至2010年10月,全國各級團組織已建立見習基地3.4萬個,可以為98.9萬多名青年提供見習機會,有567256名青年到崗見習,其中173607名青年見習結束后被見習基地正式聘用。 (二)當前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運轉現狀 第一,見習基地與上崗人員數量增長較快。各地籌建見習基地的積極性較高,在堅持見習基地建立標準的基礎上,每月全團新增見習基地數量均有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基本摸清了籌建路徑,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見習基地工作的示范效應逐步顯現,愈來愈為更多企事業單位所接受。 第二,見習崗位分布廣泛。見習崗位廣泛分布在通訊電子、建筑交通、設計、服務、農業和制造等行業,既包括大型國有企業、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外資企業等不同類別經濟組織,也涵蓋了銀行以及機關事業單位。 第三,見習基地管理日趨規范。各級團組織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信息管理平臺,依托網絡平臺,廣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及時發布見習崗位信息。見習基地的建立及運轉全過程有系列的規章制度及合同文本做保障,見習過程也實施緊密跟蹤,為實現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工作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3] 三、影響見習基地發揮實效的主要因素 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提升了青年專業技能和社會化技能,在幫助青年獲得見習機會、切實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的迫切需求、營造全社會支持青年就業的良好氛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前見習基地在充分發揮實效方面,也面臨一些問題。 第一,制度建設不夠完善,管理精細化有待加強。近來,團中央及各級團組織逐步完善見習基地的相關制度,出臺了《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管理辦法(試行)》、“工作月報和季度通報制度”等一系列見習基地管理制度,初步建成了見習基地制度體系的基本框架,為見習基地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見習基地建設的不斷深入,現有制度仍不能完全滿足見習基地發展需求,如“見習青年的權益保障機制”、“見習基地對見習青年見習期表現的評價機制”等關系到見習基地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機制有待完善。 第二,見習基地有顧慮,見習青年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有些見習基地擔心青年前來見習,主要是不愿意為見習青年購買保險,怕出現意外情況引起糾紛,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少數基地甚至存在著已建立未啟動或已啟動未招收人員的閑置現象。有些基地不能為見習青年提供學習、生活必需的基本條件,確保見習青年能夠有所收獲。少數基地把見習青年當作廉價勞動力,重使用,輕培養,致使見習基地留不住人,出現見習青年流失的狀況。 第三,見習青年對參加見習認識不到位。部分見習青年對參加見習認識不到位,或不了解見習對于積累技能和經驗的重要性,或擔心在基地見習結束后不能被正式聘用,或認為進行見習會錯過許多參加招聘的機會,或缺乏吃苦精神不甘心從基層工作做起,或認為自己才華沒有充分展示的平臺等等,不愿到見習基地進行見習。 第四,見習崗位對接路徑不通暢。隨著見習基地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見習基地數量與崗位覆蓋面日益增多,但仍存在見習崗位不能與青年的專業背景、就業意愿相吻合的現象,從而導致部分青年參加見習動力不足。有時由于不同見習基地接納的見習人員不同,多個見習基地的見習崗位不能得到有效的統籌安排,致使青年得不到心儀的見習崗位,在見習期間錯位上崗,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 四、增強見習基地實效性的對策 第一、完善制度建設,推動管理精細化。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管理辦法》,規范見習基地管理,形成制度化運作。加快“見習青年的權益保障機制”、“見習基地對見習青年見習期表現的評價機制”等相關細則的制定。還可探索建立“見習證制度”,把見習證作為聯結企業、青年、共青團的有形載體,建立見習證網絡數據庫,為見習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充分尊重見習基地的合理利益訴求,找準見習基地和見習青年的共贏點。企事業單位建立見習基地,最根本的利益點有兩個:一是企事業在發展過程中每年都有合理的用工需求,見習基地能滿足企事業用人選人的需求;二是通過建立見習基地表達了企事業的社會責任感,起到了一定的廣告宣傳作用。青年參加見習,歸根到底是要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為成功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只有契合了見習基地和見習青年的利益訴求,見習基地才能真正發揮實效。 第三、端正青年見習認識,轉變青年見習觀念。各級團組織要主動走進青年,宣傳見習理念,教育青年要明確見習崗位的定位及意義,調整自己將見習等同于求職,要求工作穩定、待遇好的期望,要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肯于從基層做起,從底層學起,加強自身知識與技能的儲備,腳踏實地從增強自身工作能力,提高職業素養,了解市場需求出發,在寶貴的見習機會中積累經驗取得實效。在就業創業見習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了解相關創業政策,為將來成功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4] 第四、優化見習崗位對接路徑,使見習青年專長與見習崗位要求相匹配。探索更加便捷準確的途徑,將見習崗位信息有效傳遞給目標群體,不斷提高見習崗位使用率,盡量使見習青年的專業背景與見習崗位的技術要求相匹配。可通過招聘會、推介會等模式集中對接這一路徑,組織見習基地進校園、進社區、進人才市場,以面對面的形式提高對接效率和成功率。還可嘗試建立常設對接渠道,采取網站對接、熱線對接、在人力資源市場設立“見習窗”、“見習臺”等模式,實現優化崗位對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