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普通公路養護管理工作
岳麗江
【摘 要】本文對我國普通公路養護管理特點作了細致分析,指出現階段普通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借鑒發達國家在公路養護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從體制改革、法規建設、技術管理、養護機械化等方面,對我國公路養護管理發展提出合理對策。
【關鍵詞】普通公路 公路養護 公路養護管理
一、普通公路養護管理特點
公路養護是指為保持公路經常處于完好狀態,防止其使用質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所進行的作業。公路養護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進行的養護作業管理。公路養護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1.實施養護作業的強制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條規定:“公路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對公路進行養護,保證公路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2.養護對象的廣泛性、全面性。普通公路的養護包括路基、路面、橋涵、綠化、交通工程及沿線附屬設施等。
3.養護作業措施的針對性、機動性與時效性。公路養護的目的在于加強對公路預防性養護的同時,對出現的病害應快速、及時進行修復,使其經常處于完好狀態;養護工藝、操作規程嚴格按《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執行,且在作業區域按《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要求采取安全措施。
4.養護技術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公路的養護除需要具備機械化、專業化外,還需不斷探索和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使用。在養護檢測手段上,需具備現代化綜合檢測設備,養護工作涉及的學科領域比較寬泛,科技含量高、技術工藝復雜。
5.養護總投入較大、人員素質要求較高。普通公路養護對象自身價值較高,為保持或恢復養護對象使其達到技術標準和必需的服務水平,所需投入較大。直接從事養護工作的作業人員及管理人員必須對養護對象的技術構成、方案和措施十分熟悉,綜合素質要高。
6.養護管理行為已上升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必須樹立服務觀念、環保觀念。
二、普通公路養護管理現狀
1.養護管理體制不順。目前我國普通公路的養護管理大多仍采用事業型的管理體制,養護經費依靠上級撥付,資金支付采用撥款方式,不利于社會市場形成,不利于社會融資,這些方面已嚴重影響了養護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管理機制的創新。
2.養護運行機制落后,“重建輕養”思想嚴重。對養護管理強制性要求,缺乏足夠的認識及有效的法律約束,主要表現為對養護責任事故追究不力,監管不嚴,處罰過輕;對養護資金投入不足,對科技進步重視不夠,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3.缺少統一的養護定額與科學的評判標準。養護經費支出缺乏科學的控制標準、隨意性大;養護質量考核仍然沿用過去的“好路率”指標,沒有充分考慮其他社會服務因素。
4.養護機械配套率不足,養護科技含量低。雖然一些地方配備了從國外引進的大功率綜合性養護機械,但對機械適應能力差,對機械性能的開發嚴重不足,使用頻率低,設備閑置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大多養護作業仍采用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生產組織,對國外已有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只處在試驗階段,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使用。
三、國外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
國外公路的養護管理,由于國情不同,差異很大,但管理目標卻是一致的。這就是要保證公路的高效運營,使巨額建設資金能夠及時收回,并不斷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國外公路養護管理的特點可以歸納為法制化、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及養護作業方式的機械化等幾個方面。按照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及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屬性,這幾個方面也應該是我國公路養護管理發展努力的方向。 四、普通公路養護管理發展對策
1.養護運行機制改革對策
養護管理體制是指養護管理權限劃分及管理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存在形式。對公路養護管理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為實現我國普通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的創新與突破,要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
(1)順應普通公路發展趨勢和特點,在建立普通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時優先考慮集中統一原則。集中是指領導權的集中,要求必須實施嚴格的分級管理;統一主要是指對普通公路的養護管理要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評判標準、統一計量定額。
(2)建設專業化的養護隊伍。只有人員精干、技術全面、訓練有素、機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備的專業化養護隊伍,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養護和突發事件的公路養護提供大量、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為公路交通的發展、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3)順應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大力培育并開放公路養護市場,真正實現管養分離。實現養護管理用人機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會化,公路養護維修要面向建筑市場,通過招標選擇施工隊伍,建立養護工程的競爭機制,養護工程實現從計劃任務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轉變,以適應公路養護工程特點。
(4)建立科學的公路養護技術決策機制和質量評判指標。決策由經驗型向專家系統型轉變,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養護管理數據庫,充分發揮“路面管理信息系統”、“橋梁管理信息系統”等的指導作用;養護質量評價標準從“好路率”指標向綜合服務指標轉變,對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與服務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5)實現養護工程的決策,由經驗型向專家系統型的轉變,養護質量評價標準從“好路率”指標向綜合服務水平指標的轉變。建立和完善高等級公路養護管理數據庫,充分發揮路面管理信息系統等的主導作用;采用國際通行的服務類行業星級評價標準,對高等級公路的使用能力與服務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2.養護管理技術發展對策
先進、適用的養護技術,保證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規范、科學、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推廣施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長公路使用壽命。目前,我國公路建設中采用的改性瀝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瀝青、稀漿封層等技術,改善了公路橋梁等建筑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可以達到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實現公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養護管理機械化對策
養護機械化是公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養護機械化是實現普通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務水平的關鍵。必須不失時機地搶抓目前我國公路大發展的機遇,立足養護作業機械化、專業化,不斷提高公路養護機械的裝備率、配套率。
4.養護管理法規體系建設對策
公路執法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治路;社會應加大對養護管理行為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