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品設計方案評價流程研究
張青山
摘要:本文介紹了綠色產品設計的概念、屬性、程序、核心思想及原則,并結合綠色產品的評價準則及評價指標來對綠色產品設計方案的評價流程進行研究,提出了將一次性檢驗和綜合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流程,從而使得終結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診斷性評價與動態尋優過程有機結合,以達到設計方案的最優化。
關鍵詞:綠色產品 設計方案 評價指標 評價流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產業結構調整呈現出綠色戰略的趨勢。這種綠色戰略具體表現為節約資源、有效利用能源和保護環境,并提出了綠色產品設計的概念和方法。綠色產品設計已成為現代設計技術的研究熱點和主要內容。據研究表明產品性能的70%-80%是由設計階段決定的,而設計本身的成本僅為產品總成本10%,如果再考慮環境因素,該比例還會增大,因為設計造成的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遠遠大于設計過程本身造成的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因此,只有在設計初期階段按照綠色產品的特點規劃設計產品,即進行綠色設計,且對綠色產品的設計方案進行有效的評價才能保證產品最終的“綠色”特征。 本文在設計評價流程中應用多級閉環遞階評價體系,并在評價流程上設置限定性環境指標標準和合格判定標準,形成評價過程中一次性檢驗和逐級遞階(每一階段、每一指標層)評價機制,這一機制的運用是制造業綠色產品設計評價流程中的一個新思路。 綠色產品的屬性及其設計概述 綠色產品的屬性 綠色產品是指能滿足用戶使用要求,并在其壽命循環周期中(原材料制備、產品規劃、設計、制造、包裝及發運、安裝及維護、使用、報廢回收處理及再使用)能經濟性地實現節省資源和能源、極小化或消除環境污染,且對勞動者(生產者和使用者)具有良好保護的產品。 綠色產品的屬性由產品的基本屬性、環境屬性、資源屬性、能源屬性、經濟屬性及社會屬性組成。 基本屬性:是指根據市場及用戶需求所確定的產品最基本的性能參數,主要包括產品的功能指標和質量指標。 環境屬性:是綠色產品不同于一般產品的主要特征之一。環境屬性指標包括水環境指標、大氣環境指標、土壤污染指標、噪聲指標、固體廢物指標等,不同產品有不同的環境屬性指標。 資源屬性:這里所說的資源是廣義的資源,包括材料資源、設備資源、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是綠色產品生產的最基本條件。材料資源指標是用產品的材料利用率、材料種類等表示,反映了產品生產中材料流的有效利用程度;設備資源指標包括設備資源利用率、設備資源優化配置等,是衡量綠色產品生產組織合理性的重要方面;人力資源指標和信息資源指標反映了企業的人員素質和對社會及用戶的責任感。 能源屬性:節約和充分利用能源是綠色產品的又一大特性。能源使用量的減少,從另一個側面也就節約了資源,減少了環境污染。綠色產品與能源有關的主要指標如下:產品生產及使用中所用能源類型;產品生產中的能耗;產品運輸、使用及回收處理中的能耗;產品生命周期中再生能源及綠色能源的使用比例。 經濟屬性:制造業綠色產品的經濟性是面向產品的整個壽命周期,因而與傳統的經濟性(成本)評價有著明顯的不同,其評價模型也反映了壽命周期的所有特性。綠色產品的成本由生產成本、用戶成本和社會成本組成。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成本,包括產品的材料成本、工具設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用戶成本指的是用戶使用階段所花費的成本,包括用戶使用的能源成本、維修成本等;社會成本指的是社會為此產品負擔的成本,如產品報廢處理的成本、環境治理成本等。 社會屬性:指綠色產品除滿足以上指標要求外,還必須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許多產品與文化、道德、人倫、社會安定及社會進步有關,因此社會屬性也應是綠色產品評價中不可忽視的一類重要因素。 綠色設計概述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 )又稱“生態設計”,是以環境資源為核心概念的設計過程,是指在產品及其生命周期全過程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在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開發周期和成本的同時,優化各有關設計因素,實現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再用性等環境設計目標,使產品及其制造過程對環境的總體影響減到最小,資源利用效率最高。 綠色設計的內容 綠色設計涉及的內容很廣泛,主要包括綠色設計建模;綠色設計的材料選擇與管理;面向資源優化利用的設計;節能設計;產品的可拆卸性設計;產品的可回收性設計;綠色產品的成本分析;綠色設計數據庫;產品的綠色包裝設計等。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綠色設計的內容和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綠色設計的程序 綠色設計的設計過程和傳統設計過程類似,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設計、方案初步評審、詳細設計、設計評審、方案改進等過程。只是具體內容更豐富,例如在設計方案評價時要求采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進行環境評價等。 綠色設計的核心思想 綠色設計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三個:全生命周期的思想、并行工程的思想、信息集成的思想。 產品全生命周期思想:綠色產品設計著眼于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而不只是限于某一階段、某一環節或某一部門,要求設計人員從產品概念形成到產品報廢的整個產品生命過程,都要考慮到環境、技術、經濟三者的協調。 并行工程的思想:要求產品開發人員從設計一開始就考慮到產品全生命周期內各階段的因素。并行工程強調企業各部門的協同工作,建立各決策者之間的有效的信息交流與通訊機制。使后續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產品設計的早期階段就被發現,得以解決。其目的是使產品在設計階段便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可裝配性、可維護性、可回收再生性等,最大限度地減少設計反復,縮短設計、生產準備和制造時間。 信息集成的思想:產品在生命周期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和數據。這些信息主要可以分為技術性的數據,經濟性數據和環境性數據等三大類。要設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和環境協調的真正的綠色產品,就必須把這些信息集成在一起。 綠色產品設計方案評價的目的和準則 綠色產品設計方案評價是從可持續發展觀、環境倫理觀、環境意識設計和基于環保競爭理論出發,把環保和“環境問題”納入到產品的設計及其方案評價中,并使其內部化和核心化。評價必須有目的,但評價本身并不是目的,評價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決策。綠色產品設計方案評價就是為產品的綠色設計提供決策依據、改進方向和有用的改進信息,尋求用戶、企業、環境、社會都滿意的最優產品設計方案。 資源最佳利用準則:一是在選用資源時,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出發,考慮資源的再生能力和跨時段配置問題,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資源;二是在設計時盡可能保證所選用的資源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能量消耗最少準則:一是在選用能源類型時,應盡可能選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型、可再生一次能源,這樣可有效地緩解能源危機;二是從設計上力求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循環中能源消耗最少,并減少能源的浪費。 “零污染”準則: 綠色設計應徹底拋棄傳統的“先污染,后處理”的末端治理環境的方式,而要實施“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環境保護策略。 “零損害”準則: 即確保產品在生命周期內對勞動者(生產者和使用者)具有良好的保護功能,在設計上不僅要從產品制造和使用環境以及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等方面考慮如何確保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安全,而且要使產品符合人機工程學和美學等有關原理,以免對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技術先進準則: 綠色設計要使設計出的產品為“綠色”,要求采用最先進的技術,而且要求設計者有創造性,使產品具有最佳的市場競爭力。 生態經濟效益最佳準則: 綠色設計不僅要考慮產品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而且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出發,考慮產品在生命周期內的環境行為對生態環境和社會所造成的影響而帶來的環境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損失。 用戶滿意準則:生產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產品必須要有市場且有一定的市場優勢,符合限定性指標要求,力求獲得企業、用戶、社會、環境的滿意解。 綠色產品設計方案評價指標體系 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必須遵循科學性與實用性、完整性與可操作性、不相容性與系統性、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動態指標與靜態指標相統一的原則,其評價指標由產品的基本屬性、環境屬性、資源屬性、能源屬性、經濟屬性及社會屬性組成。具體指標如表一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