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技術
楊柳青
摘要:地基基礎的處理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施工,地基基礎處理技術會對整個建筑基礎工程的外觀甚至造價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地基基礎處理的失誤會導致整個建筑工程結構的不合理,所以要把握好地基基礎處理技術的應用,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zhì)量,本文對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礎施工被視作難度較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地基基礎施工效果直接表現(xiàn)于房屋結構的穩(wěn)定性,與上層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質(zhì)量優(yōu)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的整體質(zhì)量,更是決定著工程整體的施工效益。人們在利用現(xiàn)代地基基礎施工技術時要靈活調(diào)整,使之能夠滿足現(xiàn)代建筑施工的要求。
1.建筑工程地基基礎的選擇
從結構角度來看,基礎是建筑物與地基之間的連接體,基礎能夠?qū)⒔ㄖ镓Q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傳遞給地基。但建筑工程的地基類型較多,根據(jù)屬性劃分為深基礎型和淺基礎型兩大類,其中深基礎型應用較為廣泛,有預制樁和灌注樁兩種主要樁基類型,也是當前普遍采用的兩種形式。灌注樁作為工程的基礎部分,由于其對地質(zhì)條件要求較低且施工工藝相對簡單而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鉆孔灌注樁由于自身特點所限,只能在地面以下進行施工,這使得很難觀察和了解其施工現(xiàn)狀,成樁后也不能直接開挖驗收,使其成為了一種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施工工藝。淺基礎型主要包括條形基礎、筏板基礎及箱型基礎等類型,相對來說應用范圍有所局限。
2.建筑地基基礎施工特點
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其對于房屋建筑的質(zhì)量、性能要求、觀賞性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作為房屋上層建筑的載體,地基基礎施工要求也在不斷提高?,F(xiàn)代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礎施工無論是在施工過程、技術人員及施工工藝方面都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特點,具體敘述如下。
2.. 1 地基結構設計復雜
我國地理環(huán)境較復雜,東西之間、南北之間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環(huán)境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針對不同地方的建筑工程,其地基結構設計也會大不相同,而不同類型的上層建筑也需要不同結構和承載能力的地基基礎結構。另外,地基基礎施工技術、流程設計、各施工環(huán)節(jié)所用工藝也會大有差異,既需要它能夠沖破粘性黃土粘性,又可以應對花崗巖等硬質(zhì)基質(zhì)。
2.2 多變性
對于地基基礎設計本身來講,其具有多變性特點因素。原本設計好的施工方案,可能因地理環(huán)境或其他問題而改變。其多變性的另一個表現(xiàn)則是在資金和安全方面,實際施工中的安全隱患較多,在建筑物建設過程中及完工以后,很可能因為地基不穩(wěn)固引發(fā)建筑坍塌、開裂等問題,給建筑公司造成損失。
2.. 3 具有一定隱蔽性
地基基礎施工屬于地下施工,會被上層建筑所覆蓋,這給地基基礎施工質(zhì)量檢測帶來了一定難度。在施工過程中,大型的建筑施工需要進行深基坑施工,每一個項目的施工,都會對上一階段的施工體進行覆蓋,若返工或擴建都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地基基礎施工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3.地基基礎處理技術
3.. 1 勘察技術
勘察是地基基礎施工的第一步,直接關系到地基基礎施工的結構設計。在進行地基現(xiàn)場勘察時,一定要采用先進儀器,科學客觀地對地基現(xiàn)場施工條件和地質(zhì)情況進行評價。地基勘察的內(nèi)容包括 :現(xiàn)場土層狀況、有無地下水、地基基質(zhì)評價等,地基勘察必須做到全面、真實、準確,確保為設計提供完善的參考資料。抽取勘察的土樣時,需要做到抽樣點設置科學、具有代表性;土樣保存完整,不受外界環(huán)境與其他條件干擾,水分、濕度等含量與抽樣點大致一致 ;土樣運輸密閉,不影響土樣顆粒及性狀,并及時對土樣進行檢測。
3.. 2 支護與開挖技術
支護技術是地基施工安全保障與質(zhì)量保障的關鍵所在。在進行支護與開挖前,需要清理建筑施工地段周圍的雜草、無關建筑材料等雜物,達到潔凈要求后,撤離現(xiàn)場的電纜與管道,避免對市政管線和其他居民管線造成損傷,并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客觀制作平面圖,為開挖設計提供資料。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代科學采用了虛擬現(xiàn)實技術,因此,可以省略掉平面圖制作這一步驟,直接使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創(chuàng)造一個 1:1的現(xiàn)場立體圖,這樣更直接、全面地了解現(xiàn)場情況和設計開挖方案。支護與開挖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要對現(xiàn)場積水進行處理,并合理控制水準點、軸線及準線,根據(jù)地基基底的地質(zhì)勘察結果,選擇使用機械開挖或人工開挖方式。
3.. 3 強夯和強夯置換法
強夯法與強夯置換法都是將 30t 左右的重捶,應用起重設備吊到空中并使其自由落體,然后對土體造成非常大的沖擊力使土體夯實的一種方法。強夯和強夯置換法能夠有效降低土體的壓縮性,增強土體強度,具有施工速度快、設備簡單、經(jīng)濟實用、加固作用好等特點。強夯法是一種動力固結技能,強夯作用的好壞取決于重捶所帶來的沖擊力能否迅速排走土體中的水,其適用范圍主要是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碎石土、砂土、雜填土等。強夯置換法是置換后的碎石等粗顆粒用夯捶接連捶擊,然后構成強夯置換墩的地基處置辦法。該法主要適用于軟塑與流塑的粘性土、高飽和度的粉土等地基。
3.4 土壤固結法
土壤固結法是指由于土的液化過程通常都會伴有一定的水分,為了避免水分影響到土層的承載強度,通過這種排出土層水分的方法來提升土層的承載力,進而降低沉降量。土壤固結方法相對簡便,且造價較低,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性。此外,使用化學方法來加固土層主要是指通過向土體中加人丙烯酸銨及堿液等相關化學物質(zhì)來達到土體粘結的目的,進而改善土質(zhì),使其達到基礎施工的要求與標準。(上接第134頁)設計值的 5 0 % 并持荷穩(wěn)定 5 h ,第三次張拉至預應力設計值的 7 5 % 并持荷穩(wěn)定 5 h,第四次張拉至預應力設計值的 1 0 0 % 并持荷穩(wěn)定 5 h ,第五次張拉至預應力設計值的 1 1 5 % 并持荷穩(wěn)定 5 h ,穩(wěn)定后鎖定,鎖定時鋼鉸線回縮量不大于 5 mm或載荷損失不大于 5 % ,施工時做好記錄。
7.封錨及其注意事項
封錨前將錨絞線上露頭、鋼墊板平面水泥漿及銹蝕等清理干凈,涂刷一層環(huán)氧基液,然后用 C3 0 混凝土進行— 1 36 —
地下水是對地基基礎施工質(zhì)量影響最大的施工因素。地下水處理不當,會造成地基積水、滲透等情況,會對支護鋼筋、施工材料造成浸泡、腐蝕,影響地基安全和質(zhì)量。一般情況下,人們會采用建設降水井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當其深度和含水層滲透水量成正比,并超過一定標準時,含水層的出水量就會下降,在設置降水井深度時,一般比基坑高出 6m 左右。如果基坑底部為巖石、卵石層等透水性較好的土層,則可以將降水井深度延伸至與基巖底部,并利用其基巖的特點,來提升降水井的性能。在設置降水井時,還需要考慮到環(huán)境保護問題,合理布置降水井范圍與位置。
3.. 6 碾壓和夯實法
碾壓和夯實主要運用于土層承載力相對較低的松軟地基基地,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很有可能造成建筑物過度沉降或沉降不均。在松軟地基上要想進一步提升地基高度,就要對地基中松軟土進行碾壓和夯實,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較大的沉降量。
4.總結
總之,影響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質(zhì)量的因素很多,建筑工程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有效提高地基基礎的穩(wěn)固作用,保證地基基礎處理施工的質(zhì)量,從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質(zhì)量。
[1]曹紅兵.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技術研究 [J].低碳世界,2015(34) :129-130,
[2]王玉強.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6) :103-104.
[3]孫飛.淺析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5)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