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
佚名
摘要:本文介紹了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是土木工程學生設計學習的"居家良藥".
關鍵詞:單向板 肋梁 樓蓋 設計
1.設計資料
本設計為一工業車間樓蓋,采用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樓蓋梁格布置如圖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為400mm×400mm。
(1)樓面構造層做法:20mm厚水泥砂漿面層,20mm厚混合砂漿頂棚抹灰。 (2)樓面活荷載:標準值為8kN/m2。 (3)恒載分項系數為1.2;活荷載分項系數為1.3(因為樓面活荷載標準值大于4kN/m2)。 (4)材料選用:
混凝土: 采用C20(,)。
鋼筋:梁中架立鋼筋、箍筋、板中全部鋼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計算。
板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計算。
板的厚度按構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寬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況如圖T-02所示。
(1)荷載:
恒載標準值:
20mm水泥砂漿面層;
80mm鋼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漿頂棚抹灰;
;
恒載設計值 ;
活荷載設計值 ;
合計 ;
即每米板寬 。
(2)內力計算:
計算跨度:
邊跨 ;
中間跨 ;
跨度差,說明可以按等跨連續板計算內力。取1m寬板帶作為計算單元,其計算簡圖如圖T-03所示。
各截面的彎矩計算見 表Q-01。
(3)截面承載力計算:
,各截面的配筋計算見 表Q-02。
中間板帶②~⑤軸線間,其各區格板的四周與梁整體連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間支座考慮板的內拱作用,其彎矩降低20%。
3.次梁的計算。
次梁按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方法計算。
取主梁的梁高,梁寬。
荷載:
恒載設計值:
由板傳來;
次梁自重;
梁側抹灰;
;
活荷載設計值 : 由板傳來;
合計: ;
(1)內力計算:
計算跨度:
邊跨: ;
;
中間跨: ;
跨度差: ;
說明可以按等跨連續梁計算內力。
次梁彎矩和剪力見 表Q-03及 表Q-04。
(2)截面承載力計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計算,其翼緣計算寬度為:
邊跨: ;
離端第二跨、中間跨: ;
梁高:;
翼緣厚:;
判別T形截面類型:
故各跨中截面均屬于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離端第二支座按布置兩排縱筋考慮,取,中間支座按布置一排縱筋考慮,。
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分別見 表Q-05及 表Q-06。
其中,所以滿足最小配筋率。
4.主梁的計算。
主梁按彈性理論計算。
柱高,設柱截面尺寸為。主梁的有關尺寸及支承情況如圖所示。
(1)荷載:
恒載設計值:
由次梁傳來:;
主梁自重(折算為集中荷載)
;
梁側抹灰(折算為集中荷載)
;
活荷載設計值:
由次梁傳來:
合計:
(2)內力計算:
計算跨度:
邊跨;
;
中間跨 ;
;
平均跨度;
跨度差 ,可按等跨連續梁計算。
由于主梁線剛度較柱的線剛度大得多,故主梁可視為鉸支柱頂上的連續梁。
在各種不同分布的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可采用等跨連續梁的內力系數表進行,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彎矩及剪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則:
;
;
式中系數K值由查表的,具體計算結果以及最不利內力組合見 表Q-07、表Q-08。
將以上最不利內立組合下的彎矩圖及剪力圖分別疊畫在同一坐標圖上,即可得主梁的彎矩包絡圖及剪力包絡圖,參見圖紙。
(3)截面承載力計算:
主梁跨中截面按T行截面計算,其翼緣計算寬度為:
,并取。
判別T形截面類型:
;
故屬于第一類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計算,取(因支座彎矩較大考慮布置兩排縱筋,并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
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載力計算分別見 表Q-09及 表Q-10。
(4)主梁吊筋計算:由次梁傳至主梁的全部集中力為:
由次梁傳至主梁的全部集中力為:
;
則 ;
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