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利工程建設對我國農田的影響
張明輝
【論文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農田
【論文摘要】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事關乎民,水事大于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江河防洪能力不斷提升,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農田水利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農田灌溉呈現“最后一公里”1問題,基層水利服務體系薄弱,將會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農田水利建設滯后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用水資源利用率不高,制約現代農業建設。
一、 農田水利建設的意義和內涵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我國水利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迫切要求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強化水資源節約保護工作,扭轉農業主要靠天吃飯的局面。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國家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基礎工程來抓。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方面。 農田水利建設是指為發展農業生產服務的水利事業。基本任務是通過水利工程技術措施,改變不利于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條件,為農業高產高效服務。農田水利建設就是通過興修為農田服務的水利設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澇和防治鹽、漬災害等,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定的基本農田。農田水利建設的基本任務,是通過興修各種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和采取其他各種措施,調節和改良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使之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業的穩產高產。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調水等措施調節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為充分利用水、土資源和發展農業創造良好條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調節農田水分狀況,滿足農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產土壤,提高農業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