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略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王倫聰
[摘要]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管理是施工企業根據經營發展戰略和企業內外條件,按照現代企業運行規律,通過生產諸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動態管理,以實現工程項目的合同目標、工程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創新
對施工企業而言,加強工程項目的管理,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確保目標利潤的實現。本文就如何加強項目成本管理,提出如下思考。
一、項目管理的核心問題
項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為達到項目目標(在規定的時間和預算費用內,達到所要求的質量)而對項目所實施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項目管理其本質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一次性”。因此,項目管理實際上是從開工到竣工結束的一次性管理過程。工程項目是企業效益的源泉,項目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創造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項目管理是企業管理之基,效益之本。
抓好項目管理勢在必行。只有明確了項目管理的核心目標,項目管理的其他方面才能發展。因此,項目
管理如何實現制度化、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就成為當前施工企業管理的重點。
二、項目管理模式的問題
每一個企業都有其長期的文化積累和在一定歷史環境下形成的企業管理方法和理念,在借鑒別的企業好的管理辦法的同時,要結合本企業的文化加以消化吸收,而不能照抄照搬。我們以項目管理的核心目標——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個總體目標來制定項目管理辦法,不管三級管理也好,二級管理也好,都是在總的目標前提下的一種管理形式。如果人的觀念、人的行為、人的責任不轉變,再合理的管理流程都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再者,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與環境、資源相對應,并隨著時間的發展而進行動態調整。
三、如何抓好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是以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為目的。項目管理的核心應該是建立和完善以項目經理責任制和項目成本核算為核心的項目管理模式,以期實現項目管理的目標。
因此,項目管理的重點是:
(1)項目經理的責任制,也就是要明確項目經理的責任和義務以及所完成任務的獎罰。
(2)組織好項目的資源配置,作為項目管理的主要手段。
(3)把項目評估測算作為加強項目管理的基礎。
(4)要把責任成本管理作為強化項目管理的中心工作。
(5)要把二次經營作為項目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渠道。
(6)要把項目的分配、考核、過程評價和控制作為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
(7)要把項目經濟活動分析作為防范項目經濟風險的主要手段。
項目管理的重點應該放在“目標管理”上。目標管理的內容包括:目標設定和分解,目標的責任到位和執行,檢查目標的執行結果。評價目標和修正目標各種指標和評價應該用數字說話,定量考核比定性考核要更加有說服力。如果責任到位了,每個人都會明確自己在項目管理中的責任和位置;獎罰到位了,每個人都會知道自己在項目管理中的利害關系,他的思想觀念就不能不改,其行為不能不轉變,否則就要被淘汰。
項目管理的目標責任制,其重點就是各項目標確定后據此進行各種資源的配置以實現目標。而許多項目部不是以合同和業主的目標去配備資源,而是以自己的資源去安排施工,最終的結果就是工期滯后,成本加大。項目管理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如何實現項目管理的有效性。這就需要獎罰、監管體系的到位和有效。
四、成本管理模式
項目管理對項目部的定義、定位應該是“一次性的施工生產臨時組織機構,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企業法人一次性的授權管理者”的前提下的一次性任務。其主要內容包括項目經理授權的管理范圍、項目規劃、項目組織管理、合同管理、采購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技術管理、環境管理、資源管理、風險管理、成本資金管理、施工管理等諸多內容。項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
因此,作為項目成本管理模式應采取“事前測算決策,事中預算控制,事后分析結算”的管理方式,對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要貫穿從投標開始到項目竣工驗收的全過程。
其具體做法是:項目中標后,公司同項目部采取聯合施工調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組織方案,對施工組織方案和技術方案進行反復研究比較,在總的工期目標要求的前提下根據施工組織方案對項目制定成本計劃。
其主要的工作內容是:(1)測定生產費用;(2)合同測定責任成本;(3)合理確定成本降低率;(4)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規劃和措施;(5)建立目標責任制管理。明確成本責任主體,根據評估結果將成本管理責任目標落實到每一個工序、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按期(3個月)對項目進行經濟活動分析,對項目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評價。
同樣,應要求在每一個單獨工程開工前,項目部應對各單項工程的施工方案、勞力組織、設備、材料等資源的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用進行預估。項目部根據施工組織安排,對項目部的成本費用進行評估分析,先列出不變費用和可變費用,這樣在可變費用不能降低的條件下,減少不變費用同樣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成本費用編制和核算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指標的設置應盡可能與成本計劃相對應。將核算結果與成本計劃對照比較,使其及時反映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
第二,成本預測和核算中要對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
第三,成本預測和核算中要對影響指標的因素進行敏感性分析,通過敏感性分析,判斷對某項成本因素應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強度。
第四,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體系,將項目成本預測和核算成果系統儲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實施的保障,也是企業成本管理戰略實施的關鍵環節。
所以說項目“靠管理求效益”,應重點從施工組織管理、技術方案、不變成本和二次開發中求得最大效益。
同時,降低成本是一個系統的管理,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要杜絕浪費;二要杜絕返工;三要管好材料;四要抓好包外;五要抓好設備有效利用;六要實行人員動態管理;七要降低管理成本;八要抓好周轉材料的利用。
五、創新原則
(一)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不同對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只有生產力三要素即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有效地結合,才能發揮潛在的生產力。在短缺經濟時期,不愁勞動對象;而在市場經濟時期,勞動對象是要靠市場競爭才能獲得。如果在競爭中失敗,得不到勞動對象,生產力諸要素就不能組合,潛在的生產力就不能發揮和轉化,這就意味著將被市場淘汰,這是十分殘酷的現實。勞動者是生產力三要素的靈魂,是獲得勞動對象,掌握、使用勞動工具的主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今,勞動工具,采用的是技術含量高、產量大的新設備、器具,工程成本在勞動工具中的凝結就越多,它已成為關注的焦點。促使生產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協調結合,充分發揮并適應其發展。
(二)觀念創新
項目施工管理不斷創新的關鍵是企業高層管理者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凝聚,切實加強創新意識,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對企業進行管理,即以市場的需求為出發點,要深刻認識項目施工管理創新的緊迫性、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施工企業應將項目施工管理的創新放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上來定位,并將創新工作切實落到實處,要根據時代要求和遵循創新原則去提出創新方案。
(三)機制創新
項目施工管理創新方案確立了組織機構,明確了母、分公司的體制,并相應建立起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方案基本具備了。但這一方案的有效運行還需要有創新的機制,方能使這一創新方案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創新的機制就是要使項目經理部及分公司不斷增強市場的競爭能力,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場,不斷開拓和占有潛在的市場。企業競爭力具體體現在企業的實力和企業對市場機遇的判斷和捕捉能力,而企業的實力是來源于項目經理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市場機遇的判斷和捕捉能力是來源于項目經理部及時準確的信息和良好的業績。因此,要增強企業實力,實際上就是要加強項目經理部的建設,提高其贏利水平,提高其社會形象,提高其市場敏感性;必須對其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各類、各層次的人才脫穎而出,為人才創造環境,要給人才適應的土地、陽光和雨露;必須對其建立約束機制,約束項目經理部必須遵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按市場規律合法經營、守法經營,約束項目經理部的經營者和廣大職工遵守黨紀、國法和企業的規章制度。必須對其建立風險機制和決策機制,來規范項目經理部決策層的行為,實行民主、科學的決策程序,回避市場風險。
(四)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的實質,是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占據市場并實現市場價值。技術創新采用從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據市場確定產品,根據產品確定技術和工藝,最后確定所采用的技術是自主開發、合作開發還是引進。項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強有力的創新技術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順利實施,才能保證施工的質量和進度,才能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并且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核心技術才能占領相應市場,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技術創新還為體制創新、結構創新和機制創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項目施工管理創新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