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箱養魚與水庫水質的相互關系研究
佚名
摘要: 我國水庫資源非常豐富,水庫網箱養殖發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發展無序、管理滯后、水質惡化等問題。研究了網箱養殖與水庫水質變化的相互關系,并提出保持水庫水域生態良性平衡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網箱養殖;水庫水質;相互關系;建議 我國現有各種類型水庫8 900余座,總水面超過200萬公頃,占淡水總水面的11.5%,其中可養魚的水面估計超過180萬公頃,占全國淡水可養水面的32%。水庫是農業灌溉、人畜飲水、漁業養殖的主要區域,網箱養殖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適合大水面的漁業方式,具有投資少、產量高、見效快的特點,水庫網箱養殖能夠最經濟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水庫資源。但是隨著養殖規模和養殖強度的擴大,網箱養殖對水庫生態環境的影響凸現,養殖殘餌、排泄物、漁藥、死魚、生活廢物等嚴重破壞水庫生態系統,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們對廣西的水庫網箱養殖進行了實地調研,初步探討了水庫網箱養殖與水質變化的相互關系。 1網箱養魚對水庫水環境的影響 水庫水域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網箱養魚后將會打破原來的系統平衡,對投餌式養殖而言,系統在增加魚群體總量的同時,還大量投入餌料;對非投餌式養殖而言,系統增加了濾食性魚群體總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網箱養魚對水庫水環境的影響因水庫自身的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積極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極抑制的作用。我們對廣西龍灘水庫網箱養魚調研表明,至2008年初庫區內共有網箱約3萬箱,其中95%以上是放養濾食性魚類,利用水庫豐富的浮游生物進行養殖(俗稱為生態養殖),放養吃食性魚類僅600箱左右,年產魚量約2萬噸。2008年3月在水庫上游2 000m和3 000m處曾對水樣進行抽檢,結果COD濃度為10mg/L、總P濃度為0.11mg/L、總N濃度為2.1mg/L、石油類為0.02L/L、高錳酸鹽為2.4 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類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嚴重污染問題,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地表3類水質標準。但受庫區移民就業壓力和眼前利益的驅動,庫區的網箱養殖將迅猛發展,3~4年內庫區的浮游生物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到那時養殖模式勢必轉為人工投料養殖。據劉瀟波[1]研究認為,每投喂1t飼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現有網箱規模,每年將有2 000t的殘餌進入庫區水體,龍灘水庫水質將受到嚴重污染。孟紅明等[2]曾對我國主要水庫的富營養化現狀調查,認為水庫水質總體狀況堪憂,被評價的135座水庫中貧營養型水庫38座、中營養型水庫40座、富營養型水庫57座,分別占調查水庫總庫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應的措施,水體富營養化將日趨嚴重。 2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溶氧量(DO)的影響 溶解在水中的氧稱為溶解氧(DO),DO以分子狀態存在于水中,DO量是水庫水質重要指標之一。水庫水體DO含量受到2種作用的影響:一種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機物降解、生物呼吸;另一種是使DO增加的復氧作用,主要有空氣中氧的溶解、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在藻類豐富的水體中,光合作用放氧也可能使水中的氧達到過飽和狀態,好氧和復氧作用使水中DO含量呈現出時空變化。在水庫中進行網箱養殖,部分散失在水體中的餌料和魚類排泄物增加,若其耗氧速度超過氧的補給速度,則水中DO量將不斷減少。另外,網箱養殖的魚類呼吸要消耗大量的DO。因此,網箱區水體中的DO通常低于無網箱區。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時,水中DO量甚至可接近于零,這時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分解就出現腐敗發酵現象,使水質嚴重惡化,可造成魚類浮頭、死亡。水庫水體中DO的數0,除了跟水體中的生物數量和有機物數量有關外,還與水溫和水層有關,底層水中一般DO較少,深層水中甚至完全無氧,水體中的溶解氧隨水深的增加而減少是一個普遍現象,網箱養殖可使這一現象加劇。水質良好的水體DO量應維持在5~10mg/L,2006年10月26日11時我們對南寧橫縣西津水庫的米埠坑上、中、下游水體進行抽測,其DO分別為7.04 mg/L、 4.16mg/L 和3.84mg/L,顯然米埠坑中游和下游斷面的DO已低于安全界限4.9mg/L,這是由于人類的網箱養殖活動造成的。 3網箱養殖對水庫水體生化需氧量(BOD)的影響 水體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消耗水中DO的量,稱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表示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過程可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是有機物轉化為二氧化碳、氨和水,第2階段是氨進一步在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即硝化過程。BOD一般指的是第1階段生化反應的耗氧量。在水產養殖中通常采用20℃條件下經5d培養后測得的BOD作為水中有機物的耗氧量。水庫網箱養殖產生殘餌和排泄物等有機物通常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分解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給微生物需要,部分有機物氧化不完全,容易產生H2S、NH3等有毒氣體,危害養殖魚類的健康,嚴重時會引起養殖魚類的大量死亡,所以在DO較高的水庫有機物分解的較好,魚類的發病率較低。一般認為BOD小于1mg/L,表示水體清潔;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機物污染。據劉順科等[3]對水磨灘水庫網箱養殖的水質研究表明,網箱養殖區的生化耗氧量高于對照區,網箱養殖使水庫水體的生化耗氧量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