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噴射灌漿處理壩基滲漏技術在瑪納斯縣旱卡子灘水庫中的應用
權勇智
(5)在噴射過程中,如發現漿液漏失,應停止提升,然后往漿液中填加機制石屑,待漏漿消失后,再繼續提升。 (6)在與巖石界面的結合處,放慢提升速度,增加接觸面的噴射時間,以利于緊密結合。 3.3施工操作要點 (1)冒漿處理。冒漿量小于注漿量的20%為正常現象,超過20%或者完全不冒漿時,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若系地層中有較大空隙引起的不冒漿,則可在漿液中摻加適量的速凝劑,縮短固結時間,使漿液在一定的范圍內凝固。另外,還可在空隙段增大注漿量,填滿空隙后再繼續正常噴漿。對于冒漿量過大,一般是由于注漿量大大超過旋噴固結所需的漿量所致,減少冒漿量主要采取提高噴射壓力、適當縮小噴嘴直徑、加快提升和旋轉速度。 (2)旋噴前要檢查高壓設備和管路系統,其壓力和流量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注漿管及噴嘴內不得有任何雜物。 (3)在插管和噴射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噴嘴被堵。 (4)噴射時,要做好壓力、流量和冒漿量的測量工作,并按要求逐項記錄。鉆桿的旋轉和提升必須連續不斷。 (5)噴射時應先噴漿,再提升旋轉,以防注漿管扭斷。 (6)攪拌水泥時,水灰比要按設計規定,不得隨意更改,在旋噴過程中應防止水泥漿沉淀,使濃度降低。禁止使用受潮或過期的水泥。 (7)復噴。對于第1次噴射灌漿中出現的質量事故可進行復噴彌補。 3.4施工質量檢查 墻體質量檢查宜在高壓噴射注漿結束后的28 d進行。檢查對象應選擇地質條件較復雜的部位或噴射時有異常現象的樁體。設計參數:樁體滲透系數小于10-6 cm/s,樁身有效直徑不小于1.0 m,最小搭接寬度20 cm,抗壓強度R 28≥5 MPa。一是檢查孔數量。總樁數的5%。二是鉆孔檢查。從固結體中鉆取巖心,觀察其固結整體性,然后進行室內物理力學性能試驗。再在鉆孔內作壓水試驗,檢查其滲透性。三是開挖檢查。現場噴射施工完成后,當凝結體具有一定強度時,即可進行人工挖坑直觀檢查墻體厚度、密實度、固結整體性等。四是整體防滲效果檢查。施工前后,應對東壩肩壩后坡腳處繞滲逸出點的滲流量進行長時間的觀測和記錄,對比施工前后的變化情況,對高壓噴射灌漿防滲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4對高壓選噴灌漿處理壩基滲漏的一點認識 高壓旋噴灌漿處理壩基滲漏是行之有效的,但筆者認為山區水庫采用此方法首先應該對地質勘測要求、標準更高 點,適當增加勘測點。由于山區水庫地形變化復雜,起伏較大,勘測時如果50 m設1個勘測點,50 m間的地形情況遇到突增或突減,灌漿采用單排布孔,鉆孔孔距0.8 m,在勘測點附近灌漿深度基本與設計深度相符,而遠離勘測點位置也許基巖面比設計灌漿深,有些則淺,對于基巖面較深的,灌漿深度達不到,比如57號孔設計灌漿16 m,而實際基巖面在18 m,就會出現2 m深的空間未灌漿,并且達不到高壓旋噴灌漿深入基巖0.5 m的設計標準要求,高噴墻未坐到基巖面上,此類現象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徹底截斷滲漏通道的效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