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轉變管理方式堅持從嚴治水努力實現晉中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程錫景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管理;治水思路;可持續利用;晉中市
論文摘要:轉變管理方式,堅持從嚴治水,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結合晉中市實際,對水資源、水環境、水供需狀況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從管理理念、開發方式、用水模式三個方面的轉變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從搞好總量調控、強化節水管理、推進機制創新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措施。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性自然資源、戰略性經濟資源和公共性社會資源。21世紀人類面臨人口的繼續增長與資源短缺日趨加劇的雙重壓力,尤其對資源型缺水的晉中市來說,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需求量相應增加,水資源短缺矛盾日益顯現。如何堅持科學發展觀,轉變治水理念,創新用水模式,正確處理開源與節流,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著力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1、從資源危機中認識從嚴治水的緊迫性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晉中和全國一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同時也面臨經濟快速發展與水危機困擾并存的挑戰。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與生產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現階段晉中的突出水情,也是晉中市將要長期面臨的基本區情。因此,充分認識從嚴治水的重要意義,既是解決全市日益復雜的水資源問題的迫切要求,也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的前提條件。
第一,從嚴治水,是增強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要求。水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根據全市第二次水資源評價成果顯示,近20年來,全市平均水資源總量10.9億m3,人均367 m3,每公頃平均2 865 m3,人均和每公頃平均水資源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和每公頃平均水平的16.5%和10.6%,屬國際公認的極度缺水地區。全市地下水可開采量3.8億m3,而目前地下水開采量達4.2億m3,開發利用程度高達110%,尤其是平川地區已形成超采面積910 km2。由于過度開采,引發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斷流、濕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態與環境問題。與此同時,水浪費、用水效率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據有關資料顯示,占全市社會總水量70%的農業用水,利用率僅45%,相當于發達國家的50%。工業萬元產值取水量95 m3,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僅65%。城市管網漏失率為20%,節水器具普及率僅60%。水資源嚴重短缺與普遍浪費并存的現象警示我們: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突出瓶頸,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第二,從嚴治水,是增強城鄉與區域協調發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晉中是農業大市,農業灌溉用水占總供水量的70%,而有效灌溉面積還不到總耕地的40%,農業抗御干旱災害的能力較低。要在人增地減水缺的條件下保持農業穩定發展,需要強有力的水資源保障。同時,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對水資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籌城鄉水資源配置賦予水資源管理更為艱巨的任務。從水資源供需預測分析,到2015年,全市各行業需水7.66億m3,按現供水能力計算,缺水1.75億m3;到2020年,全市各行業需水8.85億m3,按照現在的供水能力計算,缺水2.94億m3。因此,必須把從嚴管理水資源作為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統籌水利工程建設,強化水資源的節約保護,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城鄉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從嚴治水,是增強民生與公共服務能力的理性選擇。水利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晉中市水資源管理取得重大進展,但與推進民生水利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全市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仍有36.2萬人,一部分城鎮人口受水量及水質不安全影響,保障城鄉飲水安全的任務還很艱巨,與水資源的公共服務能力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只有從嚴治水,建立權威高效、運轉協調的管理體制,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水資源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和低水平開發的狀況,才能有效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水資源權益問題,才能真正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2、在轉型發展中確立從嚴治水的新思路
當前,我國正處在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和可持續水利轉變的關鍵階段。為適應水資源與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形勢,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與水資源節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方略,重點在以下三方面實現根本轉變。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要加快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晉中市水資源短缺、開發潛力有限、用水效率不高、環境問題突出,不能走傳統的以需定供的老路,必須加快推進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的轉變,在水資源規劃、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各個環節都要體現需水管理的理念,實施用水總量控制,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農業用水管理上,要樹立可持續節水農業的理念,在追求水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時,保持和提高水資源的自然再生能力,謀求農業協調發展和地區的共同發展。在工業用水管理上,要樹立用水成本觀念,就是在追求企業效益中,統籌考慮用水成本,對企業產品用水和總用水進行定額考核,并實行累進加價收費,提高用水效益。在城市生活用水管理上,要樹立節水就是省錢的思想,通過實施階梯式水價,逐步培養居民節水意識,推動節水社會的建設。 二是在開發方式上,要加快從“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向“合理開發、有序開發”轉變。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正確處理開源與節流的關系,保護與開發的關系,當前和長遠的關系,統籌規劃,科學論證,優化配置,科學確定開發目標和開發規模,優化功能布局,高度重視和妥善處理水資源開發中土地占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等問題,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把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生態與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著眼未來發展用水需求,立足水資源供需平衡,晉中水資源開發的思路應是:“開源、節流、治污、嚴管”四措并舉,實施流域水系的梯級開發和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全面提升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和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開源方面,重點建設以松塔水電站為重點的“四中兩小”控制性骨干工程,大力開發以潛流引水、河流引水、泉水利用為主的小泉小水,加快旱垣集雨灌溉工程建設,通過以上水源工程建設,全市可新增供水能力2.44億m3。在節流方面,要在積極推廣節水技術的同時,嚴格控制平川地下水的過度開發,超采區嚴格限制新增開采量,通過建設替代水源工程,逐步壓縮地下水開采量。
三是在用水模式上,要加快從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轉變。要在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中,樹立節約用水觀念,倡導文明用水方式,堅持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合理開源的用水模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農業用水模式,要大力推廣適合晉中的多種高效集約和可持續節水模式、即經濟有效的生物農藝節水模式、現代溫室設施模式、先進灌溉設施的園區模式、干旱地區的集雨模式、水土流失地區的免耕模式、農林牧結合的復合模式等。同時,要有選擇地推廣膜下滴灌技術等先進節水模式,力爭使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60%,實現農業用水的零增長。工業用水模式要大力推廣中水利用、再生水循環利用等模式,使萬元產值平均取水量降到40 m3以下,再生水利用率達到85%以上。城市生活用水要普遍推行節水器具使用和大力推廣“一水多用”循環用水辦法,使城市供水管網平均漏失率降到8%以下,城鎮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00 L以內。
3、在對策措施上找準從嚴治水的落腳點
水資源面臨的嚴峻形勢要求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依法從嚴治水,把水資源管理的重心放在合理配置、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上。
第一,以總量控制為核心,抓好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是完善水資源規劃體系。抓好全市各流域、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和節約、保護等專業規劃的編制。二是推行取水總量控制。依據流域水系分布狀況和區域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計劃,確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產業的用水量,并將定額指標層層分解,分類核定,定額管理,節獎超罰,形成約束與獎勵相結合的運行機制。三是推進水權制度建設。重點抓好三方面的制度建設,即水資源的權屬管理制度、水權流轉制度、水市場監管制度。
第二,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農業領域要在繼續抓好大中型灌區和井灌區的節水改造、推廣噴灌滴灌和管道輸水灌溉等技術、發展現代旱作節水農業的基礎上,強化節水考核管理,逐步將水資源利用率納人農業考核指標體系;工業領域要在優化調整區域產業布局中,重點抓好高耗水行業節水,建立健全節水產品市場準人制度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城市生活領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加強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行階梯計量水價制度。
第三,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健全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實行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推進節水型晉中建設,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前提。晉中市現行的城鄉分治、部門分割的水資源管理體制,不符合水資源整體互融、循環互補的自然規律,弱化了主管部門的調控能力,不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因此,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規定,重新界定職能,明確工作職責,搞好協作配合,建立起“一龍管水、合力治水”的水務管理體制。同時,積極推進水務行業市場的改革進程,逐步建立政府主導、社會籌資、市場運作、企業開發的水務良性運行機制,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體制機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