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薛毓強

論文摘要:根據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教學實踐體會,闡述了結合學科優勢、加強特色專業建設、轉變繼承性教育思想、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根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探索多元人才培養的模式,建立系統傳授與探索研究相結合的新教育體系。

論文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電氣工程是現代科技領域中的核心學科之一,更是當今高新技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學科,電氣工程的發達程度代表著國家的科技進步水平,因此電氣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發達國家大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隨著新的科學技術成就不斷涌現,現代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并迅速滲透到傳統電工學科的各個領域,使電工學科理論和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意識的電氣工程人才是電氣工程教育界關注和積極探索的問題。

一、依托電氣學科優勢,加強特色專業建設

福州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211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作為傳統學科創建于1958年,經過近幾年大力度的投入、改革和建設,在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優勢與特色?,F階段面臨很多很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福建省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中明確提出人才強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建設思路,更為福建高校電氣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在近幾年的學科建設中,我們依托福建省電氣制造行業的發展優勢和電力行業的發展,利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院的福建省電機、電器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科研平臺,結合電氣學科優勢和學生就業狀況及市場需求狀況,將課程、專業、學科和實驗室建設融為一體,進行綜合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打破傳統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術課”的“老三段”體系,凝煉和建立體現個性化教育和工程應用的實踐教學新模式,系統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在工程應用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建立認知層、基礎層、拓展層、創新層四個層次結構實踐教學體系及基本型、設計型、綜合型、研究創新型四種類型的實驗課程內容,把工程設計與應用貫穿于課程教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諸多環節,同時通過創新實驗室等第二課堂,舉辦各種專題實踐競賽,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和科技競賽,通過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通過真實的工程環境熏陶與系統的實踐訓練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與實驗、研究與創新的全過程,激發創新熱情,獲得創新樂趣,培養其科學精神。利用這些豐富的實踐教學環節和各級各種競賽機會,強調自主開發、自主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開拓學生的個性潛力,激勵學生的實踐創新,增強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綜合應用素質,促進優秀人才在提高中脫穎而出。

二、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培養模式

根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新發展、新要求,圍繞發揮特色專業優勢,培養電氣創新人才的主題,我們在制訂培養計劃時轉變繼承性教育思想,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結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國際合作辦學、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等教學工作,動態優化重構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多元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系統傳授與探索研究相結合的新教育體系。

1.追蹤學科發展,優化培養計劃

追蹤學科的發展,推行以創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修訂課程教學大綱,更新教學內容,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優化原有的培養計劃,將計算機、電子與控制等新興技術及新能源應用引入,重視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在專業課教學中引進企業(集團)生產實踐典型案例。組織力量編寫反映學科特色的教材及生產實際的特色教材,滿足課程建設的需要。

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優化課程體系,開設國際化課程,對傳統專業進行更新改造、實施研究型教學、重構實踐創新教學體系,加強新形勢下特色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突顯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優勢,以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為原則,創建強化工程意識、工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電氣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

2.重視工程教育,實施卓越計劃

自福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成為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試點專業后,先后與上海諾雅克電氣有限公司、臺灣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國英飛凌(中國)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卓越工程師計劃合作關系,成立了校企卓越工程師人才聯合培養指導委員會,指導本學院有關專業方向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和執行。培養計劃在保證本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與實施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工程實踐和科研訓練體系,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實踐環節,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課程,如電氣工程創新性設計、電氣設備制造與測試技術等新的實踐課程。 對參加卓越計劃的學生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基礎學習階段配備校內專業導師,對學生開展學業規劃和指導,進入大學三年級后再為學生配備校內和企業雙導師,根據學生情況和企業生產實際需要選定合適的培養方向,并為學生學習、實踐、畢業設計和科技創新提供指導。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或項目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授課或學生到企業通過實踐完成,同時引導學生參與各類實踐活動,注意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以綜合應用能力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體現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實驗班教育的特色。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和觀點發現、分析、解決工程實踐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加強個性教育,培養拔尖人才

探索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和促進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是現代高水平大學的歷史使命,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迫切要求。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對具有學術理想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學生在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外可自主制訂學習計劃和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計劃,根據興趣、愛好和特長可自主選擇課程,自主參與科研項目。實施全程有效的學科導師制,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主動實踐和科技創新,學生全面接受科研方法的訓練,每位學生都要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以真實科研項目為平臺條件,將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科研項目實訓緊密結合,增強學生自主和快速學習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在學科導師的指導下按個性化培養方案完成學業。

4.國際合作辦學,提升教育品牌

2005年開始電氣學院與德國凱澤斯勞滕大學聯合辦學,突破了以往封閉的辦學模式,開創了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人才培養新途徑。中德雙方學校共同制訂培養方案,實施“5+5”培養方案(前5個學期福州大學學習,后5個學期在德國學習),學科學習成績相互承認,選拔學習能力強、外語水平高的學生進入中德班學習,學生畢業后可以獲得中、德雙方頒發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教育的國際化一方面可以將發達國家人才培養的經驗和方法引進來,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盡快達到一個新的水準;另一方面,在社會上樹立起優質的教育品牌,豐富了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辦學的特色,也為國際化合作辦學探索出一條新路。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優秀教學團隊

堅持積極引進為主和自己培養為輔的道路,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和人才資源配置,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建立以學科帶頭人、專業帶頭人、課程負責人和實驗室建設負責人及教學名師為首的教學團隊,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課程(群)建設為基礎,以品牌特色專業方向建設為重點,以實驗室建設為保障,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打造優秀教學團隊為重點,組成國家特色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建設小組,促進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的有機融合,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建設和整體提高工作,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工程能力培養工作;適當引進電氣制造企業(集團)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工作,努力建設一支教學水平與學術造詣高、學歷職稱結構合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高素質、高水平教學團隊,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束語

福州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其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任重而道遠。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扎實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辦出自己的專業特色,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