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區域性電力市場相關問題研究
佚名
作者:陳劍萍張利庭吳為麟
[論文關鍵詞] 區域性電力市場;省間壁壘;輸電阻塞;系統可靠性
[論文摘 要] 在電力市場的發展中,區域性電力市場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它對我國的電力市場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價值。本文具體討論了我國建立區域電力市場的基礎,分析了區域性電力市場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如存在省 間壁壘、系統可靠性、輸電阻塞等問題,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區域電力市場的相關機制。
一、引言 我國電力市場可以采用兩種不同的市場模式,一種是完全以省級電力網為基礎的省級電力市場模式;一種是以區域性電力系統為基礎的區域電力市場模式。如果采用純粹的省級電力市場模式,它實際上會與現有的區域性電力系統模式產生嚴重的矛盾,顯然是無法實現的,它只能與獨立的省級電力系統相適應。但是,從電力系統的運行技術方面來看,區域性電力系統具有獨立的省級電力系統所無法比擬的許多技術優勢,它是電力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純粹的省級電力市場模式在我國現有的情況下是不太行得通的。因此,區域電力市場模式應該是在我國電力系統現有情況下較好的選擇。 二、我國建立區域電力市場的基礎 1.資源分布與經濟發展的不對稱結構是建立區域電力市場的自然基礎 我國發電資源與市場需求分布不平衡決定了推進全國性的資源優化配置是我國電力工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區域電力市場是實現全國資源優化配置的第一步。 2.區域電網結構的發展為區域電力市場的建立提供了物質基礎 目前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南方電網基本上已經形成以500kV電壓等級為骨干的省間互聯網框架;西北電網建成了覆蓋陜甘寧青四省區的330kV主網架。區域電網的形成已經為實現區域內資源互補奠定了物質基礎,建立區域電力市場能夠進一步發揮區域電網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 3.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為建立區域電力市場提供了體制基礎 國務院電力體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我國電力工業壟斷經營的體制性缺陷日益明顯,省際間壁壘阻礙了跨省電力市場的形成和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現行管理方式不適應發展要求。同時改革方案中確定了廠網分開、建立國家和區域電網公司、建立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并向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派駐分支機構。這些為建立區域電力市場提供了體制基礎。 三、區域電力市場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討 1.從如何打破省間壁壘看在區域性電力市場下的體制改革 電力交易障礙。我國地域廣闊,資源分布不平衡,在省網電力市場的條件下,各省間的發電、輸電成本不全相同,甚至相差很遠。有些省區水電資源極其豐富,但由于或多或少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和一些現實問題(如二灘電站并網發電后,原來小火電廠及煤礦職工的去留問題),使在一些情況下,明知經濟效益很差,仍是保證本省的電廠多發電,而相鄰省的富余廉價水電反而賣不出去,以致白白丟棄。所謂省間壁壘,就是指省與省之間由于體制上或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電力交易障礙。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省間的經濟利益分配問題。互聯電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不能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這種情況顯然跟建立電力市場的初衷相違背。因此,建立區域性電力市場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打破省間壁壘,形成在區域性的范圍內電力交易自由公開進行。要打破省間壁壘,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去考慮: (1)加強管制,制訂電力行業的行政命令機制或法規 根據我國實際,電力市場的省間壁壘問題主要是體制上的原因,因此電力市場的管制機構要相對獨立,并與省政府之間沒有經濟糾葛,作為一種非盈利性的組織來協調各方的關系,其管制費應來自征收經營許可證。 (2)對省調及網調的職能進行合理分工 區域性聯網后,調度要充分體現“網調為主,統一調度”的原則,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調度,以經濟性原則為指導。省間壁壘的產生從根本上說就是聯網產生的效益在各省分配不均所引起的。因此,作為與電廠效益直接相關的電力調度,一定要注意效益分配的問題。在區域性聯網后,網調的職責有較大變化,應該說比原先有了很大的加強,任務更重,責任更大。 (3)經濟手段進行補償 區域性聯網,在區域性的范圍內建立電力市場,這不僅是一個電力行業的重大舉措,而且也會對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是一個社會問題。它勢必會牽涉到社會的其它方面,其它行業,我們要建立區域性電力市場,固然是從國家的利益出發,從電力行業的發展出發,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其確實有益而損害其它行業和集團的利益。因此,對其中牽涉到的經濟利益問題,我們必須要做出合理的補償。 2.區域性聯網在技術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系統可靠性問題 在競爭的電力市場中,投資商是否出資興建電力設施,取決于項目的回報,而不是預期的備用率。因此,與發電系統有關的可靠性是由電能價格維持的;在電力市場的環境下,特別是如果在區域性的基礎上建立電力市場,顯然對系統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驗。在區域性的環境下,電力交易更加復雜多變,電力調度既要保證公平競爭,又要保證安全運行,是不容易做到的。筆者認為有必要全面審定并研究和制訂新的安全運行導則,并開發新的為運行服務的軟件。電力市場的輔助服務是一個重要特征,區域性電力市場又給予它新的內容,直接關系到系統的可靠和安全。 在電力市場條件下,用戶可任意選擇供電者以雙邊交易的形式確定發用電的模式,因此系統的潮流很難預測。從而,像輸電阻塞,電壓崩潰及不穩定等新問題就可能出現。同時,為了維持系統安全運行,調度員必須要安排足夠的輔助服務如運行備用,無功支持及負荷調節等,這種情況和壟斷時就大不一樣了。 筆者認為在當前情況下,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區域性電力市場條件下,輸電阻塞問題將更加嚴重 雙邊交易的模式雖能體現市場自由競爭的效益,但會給全網的統一調度帶來困難,使電力網絡一些部分可能趨于功率極限。緩解阻塞是保證電力市場環境下系統安全運行的關鍵,應從緩解手段,預防策略及分析方法上進行研究。 (2)開發新的運行服務軟件 這些軟件的主要任務應包括維持系統穩定運行,穩定校驗,規劃,安排輔助服務,確定輔助服務要求及定價,是否接受電能交易合同,確定開機的最低要求,進行阻塞調度,確定阻塞電價,及對發電機組的過負荷調整。 (3)重視輔助服務 輔助服務是電力系統必須具備的一種滿足供電質量和電力系統安全水平的機制。輔助服務與發電,輸電,配電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關,而且為達到一種期望的運行狀態,系統調度員需要采購并協調各種輔助服務,這就增加了電網運行和控制的復雜性,使電網功角不穩定,電壓不穩定,過負荷和電力系統崩潰等。對區域性電力系統而言,輔助服務還包括以下幾種:大面積停電啟動,損耗補償,動態調度,備用支持,負荷跟蹤等。 (4)加強商業可靠性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隨著我國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區域性聯網”已勢在必行。機組競價上網的電價與其自身的可靠性水平有密切聯系,這里所說的可靠性包括了技術可靠性和商業可靠性兩個方面。建議,我國應著手進行商業可靠性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以便使我國的可靠性能夠緊密地與中國的電力市場結合起來,發揮其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