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
趙惠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機械設備在施工過程中的作用已日顯重要,但是對于施工現場設備的科學管理并不為大家所重視或雖有所重視卻沒有得力的措施,在工程施工領域,機械設備的使用管理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使得機械管理在施工管理中處于被動、弱勢地位,本文對現行工程施工管理體制下的機械管理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 1機械使用管理 機械設備使用過程是體現購置目的、完成施工任務、創造產值和效益的過程,同時也是反映機械設備壽命的過程。因此,機械設備使用管理是機械設備現場管理中最關鍵的環節。如果機械設備使用不當,不僅直接縮短機械壽命,增加機械運行成本、修理次數和修理費用,還會造成修理工作及配件供應的緊張,影響施工組織、安排和實施,難以保證工程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許多生產單位存在著“只使用,不管理”、“管機不管人”和“管人不管用”等多種管理脫節傾向,只強調機械設備完成生產任務,而忽略管理工作,這是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的。 2機械設備基礎管理 基礎管理是對機械設備技術、性能和狀態及時進行真實、詳細和客觀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和反映,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是對管理行為和目的的表述和體現,是管理的媒介。 3技術保養的管理 機械設備在作業過程中,不僅負荷變化頻繁,而且經常在惡劣環境中工作,還要在野外停放,機械設備各部件經常受摩擦、沖擊、扭轉、振動和剪切力的作用,并遭受自然環境較嚴重的侵蝕。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內部和外部的工作條件不斷變化,其結果必然使磨損加劇、性能變差和消耗增加,如不及時進行技術保養作業,將會使故障不斷擴大,使機械設備非正常損壞,影響作業效率和使用效益,嚴重的還會造成機械和人身事故。技術保養管理既是機械設備現場管理的“過程”,也是“手段”。 3.1技術保養的原則 樹立“以養代修”的機械設備現場管理思想,突出“科學性”、“強制性”、“預見性”,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小故障擴大化。 3.2技術保養作業內容 機械設備技術保養是對機械設備進行“消沾”、“緊固”、“潤滑”、“調整”、“防腐”的十字作業,使機械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3.3技術保養的方法 技術保養不是簡單的“打黃油、換潤滑油”,而是根據機械設備隱含著的或表現出的異常磨損、裂痕、變形、斷裂;中擊、剪切損壞等情況,聯系機械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各系統、機構、總成、部件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科學的分析、推理,判斷出異常損壞的原因,及時給予正確、有效的處理,并對保養內容及時進行調整,使其更趨于合理有效。同時總結出機械設備各部件磨損、損壞規律,為合理訂購配件、有計劃地安排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據。 3.4明確職責。搞好機械的保養 保養和維修的作業內容不同,目的不一,具體實施的人也不一樣。保養的目的是為了機械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和機械運轉的可靠性,主要內容是清潔、檢查、緊固、調整和潤滑,保養以機械操作手為主。修理的目的是恢復機械的動力性和經濟性,主要內容是對已經磨損、超過使用范圍或損壞的零部件進行修復或更換,修理以專業修理工為主。保養與修理雖然目的、內容不一樣,但又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要明確職責,相互協作,防止互相扯皮。在施工現場存在較多的問題是操作手沒能認真履行機械保養職責,普遍存在以修代養或保養不到位的情況。為使保養真正落到實處,可以把保養內容表格化,并納人操作手的職責范圍進行考核,增強其責任心。同時規定機械修理時,操作人員應跟隨機械修理工參與修理。操作手跟隨修理工一起修理自己操作的機械,可以減少修理工的工作量,壓縮現場修理人員的數量,還可以及時發現平時使用和保養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了解機械內部結構,豐富修理知識,提高故障的診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