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一一基于民辦學校本科生
周亞軍 楊琳
論文關鍵詞:機械制造基礎現代教育技術項目教學法
論文摘要:“機械制造基礎”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內容廣泛,實踐性強,針對學生的基礎及特點,從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以期培養出基本理論扎實、操作能力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私立教育源遠流長。遠在2400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等就開始興辦私學。改革開放以來,民辦教育也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由黨中央、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大力支持民辦教育,支持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質量,辦出特色,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學校。”
民辦普通本科所招收的是“三本”類學生,“三本”學生高中階段學習成績比公辦普招本科學生略差,但又比高職高專學生略好;因此,如何針對“三本”學生因材施教,是民辦高校教師的重要任務,所以,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是機械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涉及機床、刀具、夾具、工藝等方面的內容,內容廣泛,實踐性較強,學生認為傳統理論教學枯燥無味,生澀難懂,教學效果不好。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學生需要,培養出基本理論扎實、操作能力強的高級應用型人術
一、教學計劃的改革
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科學壓縮理論學時,增加習題課、討論課、實驗課的學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這里提到的壓縮理論學時不是簡單地增減學時,而是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科學地刪減與應用無關的內容、陳舊過時的內容;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提高課堂利用率,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基礎知識,以便給習題課、討論課、實驗課等留出足夠時間。
部分教師認為現在的課時壓縮過多,內容講不完,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部分內容應當使用更好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效率。例如,車床傳動系統這一節,若是采用課堂講授,至少要用2個學時的時間,學生還似懂非懂。若換種方式,把學生帶到實驗室,打開車床箱體現場講解,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教學內容。這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實驗課應占總學時的10%一15%左右,而習題課、討論課約占理論學時的40%一50%。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1.運用Flash動畫、視頻和虛擬仿真等多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
本課程的許多內容涉及空間三維實體和運動,表達這些內容必須采用先進、多樣、高效率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積極思維。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恰當充分地使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機床傳動系統這節內容的教學中,如果單純地采用現場教學,打開主軸箱蓋,讓學生觀察,學生只能從上面往下看,對內部的結構仍然認識不清,而且也無法看到進給箱、溜板箱的傳動系統,而通過Inventor等三維軟件制作的教學模型,邊講課邊操作,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機床主軸箱內部的結構,能了解機器在真實條件下如何運轉,滑移齒輪如何操作,離合器如何工作,還可以了解齒輪、箱體的受力情況,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還可以拓展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掌握現代設計模式。
2.采用現場教學、實驗設計等環節加深對工程概念、工程原理和基本理論的理解與運用,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組合夾具的這一章節,先由實驗教師講解夾具的基本知識,而后由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到校辦工廠實地觀看夾具。如圖1所示,在本校的數控加工中心,工人正在銑電機軸上的鍵槽。通過實地教學,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工件的定位夾緊,并且掌握組合夾具的使用,課堂效果很好。
3健立網絡教學體系,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實踐性強,覆蓋面寬,并且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范圍不斷擴展,內容不斷增加,要想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網絡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在網絡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后任意時間復習課堂上的內容,進行網上討論,師生互動,而且還可以實時在網絡上查找各種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在當今信息社會,網絡教學是課外學習的重要模式,國家明確要求要“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使教育科研網絡進人全部高等教育學校和骨干中等職業學校,逐步進人中小學”,網絡教學不僅可以緩解教學資源不足的困難,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學習的積極性,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因此,科學合理地利用校園網展開網絡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4.加強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同時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多媒體教學、項目教學、現場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僅是改變教師的授課方式,還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進來,形成師生互動,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刻板嚴肅的教學儀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
例如,在講到長套筒類零件的加工工藝時,可以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項目教學。教師先不告訴學生其典型的加工工藝路線,而是先把零件特點、加工要求說清楚,然后分組,每組學生既分工又合作,不斷交流溝通,查找資料,得出最終工藝路線。最后進行項目答辯,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闡述本組同學合作擬定的工藝路線以及設計思路,其余同學可以提問,展開討論,最后由老師點評,分析方案的優劣。這樣,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能力,教師也受益匪淺。
5.運用項目教學法,科學進行課程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課程設計是“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重要環節,它對于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品質和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實中的工程問題所要求的綜合品質和創新能力不是靠強調工程實踐就可以達到的,而是要發展一種理論與實踐、分析與綜合、學習與發現之間互為交融、螺旋上升的整合式工程教育。
課程設計應與實際應用結合,以現實問題為基礎驅動教學過程,題目應來源于一線生產實際,使學生為解決問題而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創造欲。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現代化企業的生產,了解現代工藝流程的設計,進而進行思考、領悟和分析,有創造性地完成課程設計的任務。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1建立完整的試題庫,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內容眾多,在命題過程中,考題的覆蓋面、難度和題量會因出卷教師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不能全面反映出教學大綱的要求,難以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利于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立試題庫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試題庫要完全按照大綱的要求,做到題型設計合理全面,知識點覆蓋完整。出卷人可以根據大綱要求,自動選題組卷,命題過程隨機化、自動化,為考試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教考分離創造條件。
2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考核,真正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專業素質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往往采用期末考試加平時成績的方式,而平時成績的計算又不夠不科學,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部分學生平時學習不認真,僅靠期末突擊記憶,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有必要改變單一考試定成績的考核方式。
筆者認為,結合項目化教學的開展,課程考核方式可以進行綜合評價,見表1。
課程設計作為單獨的教學要求,有單獨的學分單獨給出成績。
在制定考核方式的過程中,項目考核依據要準確、詳盡,每一項分數的得出要有據可查,既能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又能讓學生信服??傊n程考核要盡量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引導正確的學習方向。
四、結束語
課程改革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與時俱進的任務,在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方法的改進等方面還需要教師的鉆研和不懈努力。只有針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業務素質,培養出基本功扎實、業務能力強的高級應用型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