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企業經營危機管理建設中的對策分析
趙恩北
論文關鍵詞:企業危機管理對策
論文摘要:在錯綜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中, 企業時刻面臨著各種危機。企業能否有效及時快速地化解危機,不僅體現企業管理者的智慧,體現企業的團隊整合能力,更能證明企業使危機轉化為機遇還是遭受致命的打擊。本文簡單分析企業了危機存在的現況,提出要設置危機處理機構,樹立危機意識、加強職業責任等解決方案。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會,任何企業都處于風云莫測的環境中,因為企業本身是一個與外界環境有密切關聯的開放系統,其經營活動總是伴隨企業與外部環境的交流,以及股東與內部員工間利益的調整。無論是享譽世界規模龐大的跨國公司,還是不為人知的中小企業,都無一例外地面臨著危機的困擾和危機的侵襲。由此,樹立危機意識、加強危機管理業已成為企業的共識。
一、危機意識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源泉之一
危機意識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之一。而對于危機意識,古人早就作過“居安思?!?、“防患于未然”、“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論述。在自然界和社會中,一切生物的生存過程都是時刻在防范危機并與危機作斗爭的過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勝出關鍵在于企業管理者能否警覺身邊已經存在的種種危機并化解危機。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就不可能重視危機管理,也就不可能得到發展。危機管理的目的在于在危機未發生或正在發生時預防或采取措施減少危機造成的損害, 使企業盡快的擺脫危機。這對于企業維護已有的公共關系工作成果和防止自身組織形象受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相當多企業危機意識不強,危機管理尚未完全實施。因此,把樹立和培育企業危機意識作為一種管理方法來加以運用和推廣,對于推動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企業危機管理現狀
(一)危機管理缺乏前瞻性和預見性
不少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認為企業危機是無法預測和控制的,對危機管理沒有必要設一常設機構,導致企業常常因沒有健全的危機預警系統,而使其缺乏前瞻性和預見性。 “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逼髽I發生危機前必然會隱約顯現出許多征兆,決策者與管理者如果把危機意識納入企業戰略決策中,就不難從平時的蛛絲馬跡中透視到企業的生存危機。企業危機管理應著重防患于未然,要求企業平時就建立危機管理系統,強化職工的危機意識,盡可能將危機遏止在潛伏期,做到防微杜漸??傊髽I必須預先制定科學、周密的危機應變策略,針對危機可能發生的性質、概率、時間、方式等等來決定處置危機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從而使企業處變不驚,掌握控制危機的主動權。
(二)、社會責任感不強,公關意識淡薄
責任是處理危機的第一要義。在我國,處理危機措施不力的事件數不勝數,如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三株口服液事件等。很多危機在開始時并不嚴重,但由于公司對待公關危機的態度和處理事情的方法不當使得危機越陷越深。目前,許多企業在常態時與媒體建立和諧關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與媒體的合作主要是常規的、表層的合作,缺乏積極有效的深層次合作;當企業處于危機狀態時,或者是比較消極被動地應對媒體的報道,或者是對于媒體不利于自己企業的報道采取過激的反應,導致與媒體間關系緊張,最終使得公司付出慘重的代價。
(三)、缺乏完善的危機預警機制
企業危機管理的關鍵是決策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而我國相當多企業決策者缺乏社會責任感,一般管理人員危機意識淡薄,有很多甚至企業認為危機管理就是在危機發生后如何進行處理,這種觀念常常使企業置于沒有健全的危機預警的系統中。一旦發生危機, 只能采取以大規模的人力和物力緊急動員的方式 解決危機, 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使企業蒙受很大的經濟損失。
(四)、缺乏專業的危機信息管理人才
當前我國的危機管理尚處于起始階段,普遍存在信息人員不懂管理,管理人員不懂技術的狀況,加上缺乏嚴格的教育和培訓。 危機管理處在依靠在實踐中摸索出經驗的非專業人士來執行的狀態中,信息方法匱乏,管理手段不夠成熟,管理很隨意又缺乏專業性。
三、 有效進行危機管理的對策
(一)領導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
這是培養企業危機意識的首要前提和核心所在。多少企業的事實表明,領導的才能、智慧和品格對于一個企業的興旺發達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領導可以救活一個企業,一個無能的領導也可以“吃”掉一個企業??梢婎I導在企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作用發揮得好壞,與領導者是否具有危機意識息息相關。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首先使危機意識根植于領導的頭腦觀念中,其次才能成為全體職工的共識,進而把危機管理落實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轉化為企業致勝的優勢。
(二)培養全員危機意識,加強危機管理
《左傳.襄公十一年》 中曰: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因此,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全員危機意識是謀求企業發展的基礎。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 要想科學有效地解決可能遇到的各種危機首先要對企業危機有個透徹而深層的認識。在危機發生前就培養員工危機意識并訓練危機反應能力,提高全員危機管理的自覺性,一旦企業發現危急信號,就能快速反應。
(三) 建立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
企業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它與外部環境時刻息息相通,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企業的危機預警系統應包括三個方面:
1.組建高效的危機管理小組。成立具有較高領導職位和較高專業素質的人士組成的危機管理小組,并制定或審核危機處理方案。 2.建立高度靈敏準確的信息監測系統。監測系統及時收集相關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和處理,全面清晰地預測各種危機情況。捕捉危機征兆,為處理各項潛在危機制定對策方案,盡可能確保危機不發生。
3.建立自我診斷制度。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剖析和評價,找出薄弱環節,及時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糾正,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發生危機的誘因。
(四) 危機管理中有效的媒體策略
在當今信息時代,媒介的雙刃劍屬性越來越明顯,媒介既是化解危機的利器,同時是引發、惡化危機的源頭。應對媒介的黑白臉,企業需制定出并實施良好的媒體策略,當發生危機時, 就能正確引導媒體輿論導向,處理好危機。
危機中的媒介管理實質上是話語權的爭奪和使用。這就要求企業應做到:
第一,建立和諧的媒體關系, 構建企業防火墻。美國著名企業家艾柯卡說:“一個得不到新聞界信任和好感的企業, 是不可能大有發展的。能得到新聞界的信賴, 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財富。”
其次,設置媒體議程, 掌握話語權。在危機處理中, 企業應主動出擊, 設置媒介議程, 進而影響公眾議程, 以形成有利于企業的輿論。
第三,及時準確地向媒介發布信息,讓企業成為媒介的主要信息源。信息發布要全面、真實,不要掩蓋事實真相。要以真誠的態度贏得媒介的同情與支持??梢苑乐蛊渌旁吹南鞑?, 使不確的消息減少傳播的機會, 從而主導輿論。
總而言之, 在危機管理中企業要根據媒體環境、 危機傳播的特點、 各媒體對于危機可能的反應及公眾的特定心理等制定合理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媒體策略。
四、結論
培養和強化危機意識應注意把握“度”。任何一件事如做得超過了其內在的“度”,就會適得其反。這就要求企業:
一方面,企業必須擁有危機意識并正確面對發展中出現的危機,才能不斷壯大。沒有危機感,企業就會被淘汰。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個體生命,都應該具有危機感(即憂患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奮發圖強并立于不敗之地。
另一方面,企業不能過分強調危機意識,必須結合每個企業的自身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策略,試想一個企業如果永遠都處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態而忽略別的發展戰略,那么它也會空有危機意識而裹足不前。一句話,企業要保護自身的市場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樹立超前的危機意識,主動進攻,還必須堅持不斷創新。
[1]章鋼,謝陽群. 危機信息管理研究綜述[J].情報雜志.2006,(8).
[2]紫劍.樹立和培養企業危機意識及加強危機管理的策略. http://blog.sina.com.cn/dunhuangzijian2008-11-10
[3] 焦樹民,國珍.略論 企 業危機管 理 中的 媒體策 略[J]. 東南傳播,2008, (3)
[4] 徐凡,楊利紅.我國企業危機管理中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 2008,(5)(上)
[5] 邊婷婷,孔軍.論現代企業的危機管理[J].江蘇商論 2009,(2)
[6] 繼英,張云昌.建立危機預防體系是危機管理之關鍵[J].管理觀察, 2009,(3)
[7] 趙浩,陳景峰.論企業危機管理體系的建立[J].企業技術開發,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