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臨床安全輸血與護理組織管理

覃秋玉

【摘要】安全輸血指輸血既能達到預期和應有的治療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輸血不當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所導致的不良反應與副作用。護理人員在如何做好安全的輸血工作,保證醫院輸血安全,防范輸血風險等方面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加強組織管理,優化臨床輸血護理技術操作程序,科學合理實施輸血,制定處置各種輸血不良反應的預案,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輸血護理質量,對于保護病人、醫院和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證病人安全、有效輸血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輸血 安全 護理管理

安全輸血指輸血既能達到預期和應有的治療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輸血不當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所導致的不良反應與副作用,甚至發生并發癥,將血液錯誤地輸給患者(輸血錯誤)是最主要、最嚴重的輸血危險。因此,臨床醫護人員應該嚴格掌握輸血指征,制定規范輸血操作流程,嚴格落實查對制度,做好輸血的觀察及護理,是確保臨床輸血安全,防范輸血風險的關鍵。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12月,我科共進行1176例次配血標本采集及1919例次血液成分輸注。其中男1089例次,女830例次,年齡14至86歲;輸血對象:地中海貧血107例次;白血病869例次;再生障礙性貧血415例次;溶血性貧血69例次;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23例次;血友病72例次;血小板減少癥127例次;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38例次;血漿置換32例次;骨髓移植后67例次。其中,發生過敏反應33例次、發熱反應9例次,經對癥處理后均康復。未發生相關輸血的護理差錯。

2 方法

2.1護理人員培訓

2.1.1加強輸血規章制度的落實、輸血安全教育、規范輸血技術操作,強化醫護人員的安全輸血意識,提高輸血護理質量,降低輸血反應的發生。

2.1.2專科知識技能培訓 (1)掌握有關血型的基本知識,了解輸血的適應癥、禁忌癥、并發癥。(2)了解常見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并掌握不良反應的護理應急處理措施。(3)在輸血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對一些關鍵性護理操作要有文字記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臨床輸血安全,避免不必要醫療糾紛。

2.2規范臨床輸血護理操作流程

2.2.1醫囑轉抄時必須有醫生開具的輸血申請單,轉抄后必須有雙人(轉抄者和病人的責任護士)核對輸血申請單: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血型(如果血型待定必須有血型鑒定醫囑)、輸血種類、劑量、輸血日期;交叉配血容器標簽上的床號、姓名,確保無誤。

2.2.2配血標本采集的要求

2.2.2.1采集血標本時應有兩名護士(其中一名為責任護士)到病人床前,使用反問式查對,核對病人信息與輸血申請單是否相符。采血時應做到“一人一單一管”(一個病人一張輸血申請單一個試管),不能同時采集兩個病人的血標本,采集后雙簽名及采集時間。據文獻報導[1]輸血失誤10%在于護士采樣,51%在于血樣收集和管理。

2.2.2.2血標本的要求 受血者血標本無污染、無溶血、為非輸液導管留取的標本。

2.2.3血液領取及領取后的保存

2.2.3.1評估病人 血液領取前必須對病人的病情進行評估,如體溫≥38℃或正在進行一些特殊治療不能輸血時,暫不領取血液,避免血液領回后因病人原因不能及時輸注而影響血液質量。

2.2.3.2血液領取 臨床醫務人員持領血單并攜帶裝血容器到輸血科取血,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必須共同查對患者姓名、性別、ID號、病室、床號、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試驗結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觀等,無誤后雙方共同簽字。

2.2.3.3領血后的保存 血液一旦領出,在室溫中停留不能超過30min[2],故領回的血液必須在30min內輸注。對不能及時輸注的血液,盡快送回血庫代為保存。若病人病情變化需要退血,在血液領出后30min內返還血庫,以便血庫調配。不能儲存在治療區的冰箱中,因為其中的溫度沒有受到嚴格控制,會影響血細胞存活質量[2]。 2.2.4輸血的查對

2.2.4.1輸血前查對 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在治療室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特別是血型的核對必須對照血型鑒定報告單或原始輸血記錄或詢問病人(家屬)。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輸血前應了解病人既往有無過敏史,并常規給抗過敏藥物如“地塞米松”、“非那根”等。

2.2.4.2輸血時的查對 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病人床旁使用反問式查對,并完成“三查、八對” 內容,有文獻報導[3]床邊核對環節失敗,占所有輸血操作程序錯誤的25%。對于使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2.2.5血液輸注

2.2.5.1輸血種類、輸血速度及輸血劑量根據病人情況而定,嚴格遵循醫囑,除出血休克加壓輸血外,一般用靜脈點滴法輸入,輸血速度開始15分鐘宜慢,一般15-20gtt/分,讓病人有個適應過程。15分鐘后根據血液種類、病人情況或醫囑調節輸注速度,但對年老體弱、嚴重貧血、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應避免快速輸血,以免致循環負擔過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腫。

2.2.5.2凡輸兩個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時,兩者不可直接混合,應在兩者之間輸入少量生理鹽水,不可用其他溶液,防止溶血或凝血。

2.2.5.3在輸血過程中,不可隨意向血液內加人其他藥品(如含鈣劑、抗生素等)、高滲溶液或低滲溶液,以防血液凝集和溶解。

2.2.5.4輸血過程應密切觀察病人有無不良反應,尤其是最初5-10分鐘內,隨時詢問病人有無頭痛、心前區不適、腰痛等。如發現病人有寒戰、呼吸急促、脈搏增快、煩躁不安、血壓下降、惡心嘔吐等情況,應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其搶救處理。如為昏迷病人輸血,應設專人守護,嚴密觀察T、P、R、BP、尿量及色。

2.2.5.5如發生輸血反應,應及時與血庫聯系將保留余血送交血庫檢查,必要時再次抽取病人血標本,檢驗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并做好各種記錄,填寫輸血反應信息反饋單,連同血袋余血送回血庫。

2.2.5.6輸血結束,繼續維持靜脈通道,觀察30min后無不適方能拔針,以防病人出現寒戰無法建立靜脈通道,影響搶救。

2.2.6輸血袋處理 血液或血制品輸注完畢,輸血袋集中獨立存放,次日送回血庫統一處理。

2.2.7文書記錄 凡輸血病人,要記錄輸血前使用的藥物,每袋血或1個治療劑量的血液成分輸注時間的始末及輸血過程有無不良反應等,并進行一般情況評估,如輸注時間始末、過程狀況及療效。

參 考 文 獻

[1]魏小斌.輸血人為誤差和輸血安全[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3):251-253.

[2]田兆嵩.臨床輸血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33-35.

[3]李麗英,李琦.在輸血方面醫務人員的誤差與輸血安全[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3):244-24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