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集體力挺3D電視 市場前景卻是霧里看花
吳咸建
目前,CEATEC2009的會展場館已經人去樓空,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3D電視喧囂的余波仍未散去,看上去很美的3D電視,會不會成為未來平板電視市場的新寵,還是會由于“生不逢時”的早產原因夭折?市場將給我們最終的答案。
遙遠的3D電視元年
毋庸置疑,對于日系平板電視“昔日的四大天王”而言,3D電視承擔著提升平板電視附加值,遏制由于市場均價持續走低,平板電視“刀片”利潤越來越薄的不利趨勢;甚至幫助日系平板電視巨頭擺脫中韓同行壓力,重溫昔日輝煌的“中興使者”的使命。但是,與在德國柏林舉辦的IFA2009不同,CEATEC并沒有太多的非日系廠商參與。由于三星電子、LG電子、飛利浦以及中國同行的陪襯性出場或者“缺席”。熱鬧的日系平板電視巨頭的3D電視競賽,多少顯得有點孤獨、有點自我陶醉的意味。
“高畫質3D電視‘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已經聽到在家里也能夠體驗電影院同樣的高畫質3D電視時代的腳步聲,正在向我們走來。”Panasonic社長暨CEATEC2009展會主辦方JEITA會長大坪文雄在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講時強調。
但是,現在說3D電視的普及還為時過早。據了解,LCD電視肇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真正成為全球電視市場主導產品卻在本世紀初;三星LED電視起步于2004年,直至今年才開始在全球市場推出。包括CRT電視替代機械式電視,彩色電視機真正全面替代黑白電視,平板電視替代CRT電視,盡管所用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年數均在兩位數以上。
相比較LCD替代DLP(背投)、PDP(等離子)以及日前出現的LED替代LCD趨勢而言,3D電視之于全球電視市場(包括平板電視在內)而言是“革命性”而非“革新性”的變革。在平板電視替代CRT電視,LED電視替代傳統LCD電視趨勢剛剛發軔,“革新尚未成功”的情況下,均將成為3D電視普及化之路首先要邁的一道坎。
盡管有報道稱日本BS11套今年3月份成為目前惟一在BSD衛星上播傳3D立體影像節目、廣告的電視臺,英國天空廣播公司則計劃明年推出英國第一個三維電視頻道等,但是,對于中國電視用戶而言,推出一個3D頻道高達數億元的成本,長達數十年的投資回報周期。對于目前全國近千家各類電視臺而言,從投資總額上而言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從時間上而言,將是一個“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漫長過程。
坎坷的3D電視上市路
索尼、松下兩大巨頭并沒有回避3D電視信號在全球市場上尚未正式推廣的問題,因此,同步推出了播放3D影像的數字影像及FULL高保真顯像的高清藍光影碟機。并將其作為“3D電視正式普及的土壤”視之,并積極向國內外關聯制造廠商提供有關技術和工藝的進口許可證等,以培育3D藍光播放器產業。
但是,與3D電視信號源匱乏類似,3D影碟片源也同樣面臨“無米下鍋”或者“杯水車薪”的問題。據了解,2010年3D電影片源最多約為20部,而2012年則僅有可能累計增加到80—100部。這一數據對于處于嬰兒期的3D電視而言,顯然不足以提供支持其“快快長大”的營養元素。
正如日本數字傳媒評論家麻倉憐士所說:“在內容的匱乏的情況下,3D電視要真正起飛,所面臨的困難相當之大,令人望而卻步。”麻倉同時表示,3D藍光播放器、東芝的“變頻”3D技術會否起到3D電視“助推器”的作用,目前尚無法做出樂觀的判斷。
另外,迄今為止,尚沒有一款3D電視或者3D影像節目,不需要3D視鏡即可讓你感到“大白鯊鋪面而來”的震撼體驗。再加上,目前一副3D視鏡的售價約為50美元左右,家電化則意味著按照家庭成員人數配置的話,一臺3D電視至少需要配置2—5副3D視鏡;再加上一臺3D平板電視的售價約高出普通電視150美元左右,那么購買3D電視用戶至少要多支付250—400美元的費用,這顯然超出了“尋常百姓家”的承受極限。
3D電視未來之路在于“等 ”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3D電視就已經出現在美國市場上,但是至今尚未躋身美國平板電視市場消費的主流陣營之列。
同時,3D電視也并非日系平板巨頭的“專利”。三星電子及LG電子目前均掌握了3D電視的制造技術,也推出了試制產品。但是,韓國平板電視雙雄目前僅將3D電視定位于展示其技術領先實力的產品儲備,而是熱衷于LED電視競賽。
另外,早在今年1月初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2009上,我國技術領先的平板電視巨頭TCL即展出該公司自主研發,全球首款不用戴眼鏡的,商用價值極高的3D電視。元月17日,該款商用3D液晶電視亮相深圳機場,成功實現商業運營。此后,TCL所推出的該款產品頻頻亮相上海國際數字標牌展覽會、惠州產品展覽會(武漢)以及中國電子展(CEF)等各種國內外家電、消費電子展覽會,并廣受好評,大出風頭。同時,成功開發出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平板電視“機芯”以及具備LED核心技術領先實力的,另外一家平板電視巨頭——青島海信,目前也已經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電視。
但是,無論是三星、LG,還是TCL、海信,目前均未提出3D電視普及化的課題,而是將其作為爭奪未來市場主導權的商業化產品、儲備型產品對待。種種跡象表明,與日系平板電視巨頭不同,中韓同行對于3D電視的未來有著“大相徑庭”的判斷。由于全球平板電視“金三角”中兩大陣營的缺席,日系獨舞的3D電視舞臺,路在何方?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