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室內手繪臨摹的幾點思考
張笑甜
摘要:臨摹是手繪學習的一個必經階段,通過大量的臨摹,以期解決手繪效果圖的一些基本問題,諸如線條、透視、素描關系和色彩關系等。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提高手繪的秘訣似乎只有一條——練,大量的練習,希望從量變達到質的飛躍。基于此,臨摹的逼真效果往往成為我們最為關注的目的,而臨摹的具體過程往往容易被忽視掉。然而,筆者通過實踐教學發現臨摹的具體過程同樣也會反映出一些問題,特別是初學者在手繪臨摹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幾點問題。 關鍵詞:臨摹;手繪
一、臨摹作畫的順序 在素描的學習中,我們提出初學者應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作畫過程,目的是讓“整體”的概念貫穿始終,在整體中掌握比例、明暗等相互關系。憑著這點,“畫”對初學者來說并不陌生。然而,手繪效果圖不是純藝術作品,它要反映出空間的結構框架、裝飾手法、設計風格以及材料搭配等內容。一幅手繪效果圖雖然也是由點、線、面、體構成,但是,三維空間概念才是它的核心。如果認識不到,就會暴露一些問題。如,有些初學者僅從線條與線條的位置、長度、方向、比例的相互關系推畫,那么在臨摹的過程中,他只看到了一堆線條而已,臨摹的結果再真實,對他本人的意義來說,只是畫了一堆線條。拷問一下其對該畫的空間印象如何,裝飾手法的特色等,會發現其收獲甚小。 手繪表現技法等教材里,都會附錄幾套完整的作圖過程。如,在空間結構畫好之后,畫出空間中所放家具的平面透視,找到長寬,然后升高。這個過程除了展示作圖的程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說,我們要時刻有三維空間的概念,“長寬高”“線面體”,任何物體都是占有一定空間的實體。如果初學者用速寫、素描的心態,用“畫”“描”的方法臨摹,必然會忽視很多內容,出現很多問題。 二、臨摹的透視角度 室內手繪課程教學中,一點透視、兩點透視、成角透視的學習過程都要進行一定數目的臨摹。希望每一個透視角度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如果過多臨摹一種透視角度,而忽視其他角度的對比和學習,往往會形成一個思維定勢——凡是看到平面圖只會用一種透視方法表示,造成思維的僵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一個平面圖的不同透視角度的手繪表現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經過透視角度的不斷變化,相互轉化,才能讓學生對“三維空間”有一個明確深刻的概念,有一個主動的求索。 三、臨摹作品的補充與擴展 被動是學生的一大天敵。由于構圖、詳略主次對比的需要、以及視點、視距、表現內容選擇的不同,室內手繪效果圖常常會省略一些內容。如,只露出半張桌子,只畫了一半的床等。如果初學者僅僅是照葫蘆畫瓢的臨摹,則會顯得十分被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如果要求學生按照透視規律把剩下的不完整的內容補全,包括空間細節的擴展補全,教學效果較為明顯,既可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檢驗了他們的透視知識,還引發其對空間的進一步認識,可謂一箭三雕。 四、臨摹的空間層次過小 部分初級室內手繪教材會附錄大部分的圖片,多是客廳、臥室、廚房、書房等小場景的局部內容。小場景臨摹練習之后,如何根據平面圖不斷擴大透視場景是接下來初學者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環節。如由客廳到開敞式餐廳,由玄關透視整個空間,這樣擴大空間層次的進一步練習,才會更全面更主動地把握整體的空間環境塑造。才能逐漸地脫離“臨摹”這個拐杖。 學習是過程,方法是向導。對于室內設計專業初學透視的同學來說,如何通過臨摹的方法,更快更好的進步,需要我們予以更多的關注。記得有人說過,手繪這東西,就得靠練。當然,還要有點悟性。想來“悟性”就是一種學習能力,一種思考能力。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基礎課程的專業教師,本文以手繪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作為切入點,把學生臨摹的過程細化、展開。學生臨摹多是課下功夫,課下作業。作為指導教師,只有更好的關注其學習過程,才能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的給與學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