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發展黑龍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研討

陳淑君 劉建鋒

論文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保險基金

論文摘要:社會養老保險作為當代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項目,是解決農村人口養老的重要保障。黑龍江省在人口結構上具有老年人口數量大、增長速度快,農村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的特點。通過對牡丹江等6個市縣區部分農村老人進行走訪座談與問卷調查,家庭養老仍然是農村人口養老的主要模式,農村老年人口的實際生活仍比較困難,黑龍江省急需發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調查數據顯示,黑龍江省老年人口總量呈逐漸增長態勢。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持續向城市遷移,黑龍江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會更加嚴峻。因此,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和政府關注的焦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薄弱環節。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發展黑龍江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提出看法。

一、黑龍江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特點

(一)黑龍江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所謂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相對比例上升,按國際通行的標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和7%,即可看做是達到了人口老齡化。

2007年黑龍江省人口抽樣調查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 0%。從2000年到2007年,全省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6. 0%1:升到9. 0%,這些指標都表明黑龍江人口年齡構成類型已完成了從年輕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轉變,呈現人口老齡化。具體演變進程見表1。

(二)黑龍江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1.老年人口數量大,增長速度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9. 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高4. 41個百分點。自2005年后,黑龍江老年人口增長比例每年都在10%左右,顯然,老年人口增長不僅絕對量大,增長速度也遠遠快于總人口的增長速度。

2.農村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巨大的城鄉差距使得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人城市,使城鄉之間的老齡化狀況出現了逆轉。具體演變進程見表2。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伴隨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和家庭小型化趨勢的到來,農村“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化程度加劇。由此使得家庭和社會對失能老人長期照料與護理的責任明顯加重。農村“空巢老人”不斷增多,使傳統的農村家庭養老模式失去優勢。傳統的家庭養老不僅由子女為老人提供經濟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顧和精神撫慰。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后,雖然也履行了在經濟上供養父母的義務,但由于他們自身的經濟狀況,供養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無法給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時,農村老人尤其是高齡人口中的獨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來伴”,沒有在生活上相互照應、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對象,使得養老更加困難。農村“空巢老人”和獨身老人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缺少傳統家庭養老的基礎,必然對社會化養老提出迫切需求。

二、黑龍江農村養老現狀調查分析

為了解黑龍江農村人口養老現狀,從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走訪座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以黑龍江農村養老模式、生活現狀和養老的觀念與期望為重點內容,走訪了牡丹江、雞西、伊春、齊齊哈爾、綏化、哈爾濱等六個市縣區的51個行政村、640多個家庭,涉及調查人口790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95. 30%,男性52. 100l0,女性47. 90%。共發放調查問卷725份,回收有效問卷693份,有效回收率為95. 6%。從調查中分析黑龍江農村養老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養老仍然是農村人口養老的主要模式

目前,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主要依靠家庭養老解決,家庭養老占了絕對主導地位。據調查,2006年全省參保農民181. 3萬人,其中只有5. 1萬人開始領取養老金,而每個月只能領到幾毛錢養老金的人數占到1/4,人均月領取養老金5. 5元。領取養老保險金的農村人口僅占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4. 62% , 95. 38%的老年人口依靠家庭方式養老。

在被調查的老年人中,有55. 62%的老年人生活來源依靠子女提供,有47. 55%的老年人還從事農業勞動、商業服務等工作,45. 31%的老年人口依靠自己勞動而自我供給或補充供給的。從供養方式來看,以子女贍養或共同贍養為主的占77. 15%,另有18. 69%的老人完全依靠自己而生活,只有4. 16%的老人靠社區或政府供養。

(二)農村老年人口的實際生活依然困難

據調查,有近20%的農村老年人年生活費在200元以下,子女提供生活物品是他們的唯一生活來源;認為生活“勉強維持”的老年人占20. 82% ,有6. 85%的老年人感到“很困難”;近1/4的老年人感到晚年“不幸福”。另外,盡管大多數老年人已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是由于報銷比例低、報銷手續煩瑣等問題,老年的醫療保障水平仍然較低,農村老人“看病難、難看病”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三)農村人口對養老保險缺乏了解

目前,黑龍江省農村人口的社會保險意識還比較淡薄,“養兒防老”觀念依舊強烈。近71%的被調查者認為“生兒是為了防老”,回答“希望子女結婚成家后如何居住”時,近72%的受訪者“希望與子女住在一起”,所以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是“子女不孝順父母”。由于對社會保險的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于養老保險缺乏了解,65%的老人不知道怎樣去參加保險或“不太了解”,只有3. 17%的老人回答“完全了解。” (四)農村人口期待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

雖然黑龍江農村經濟實力日益增強,老年人的生活逐步改善,但是在調查“您對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現狀有什么看法”時,有70. 77%的受訪者回答“政府投人不夠”,65. 67%的受訪者回答“村里沒錢幫助個人養老”。在調查“生病時怎么辦時”,36.15%的受訪者回答“沒錢看病”,21.5%的受訪者回答“得了重病沒人照顧”,在回答“對于老年人最關心的問題”時,選擇“建立養老保障制度”和“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比例高達91.8%。從這些調查狀況看出,黑龍江農村人口迫切期待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三、發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09年一號文件強調,要貫徹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原則,加快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創造條件探索城鄉養老保險制度有效銜接辦法。2009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要覆蓋全國10%左右的縣(市)。2008年和2009年,黑龍江省省長栗戰書在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出了“民生十大工程”,都突出了農村社會保障體制的建設。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的有利形勢下,黑龍江省發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當前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

盡管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非常重視,但在實施層面國家還沒有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出臺。黑龍江省雖然制定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但這一制度內容比較寬泛,操作性上還有許多空白,有關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制度模式、籌資方式、政府補貼、待遇調整、工作機制等具體內容的全省性指導政策和實施細則一直沒有出臺,因而各地模式不統一,試點缺乏操作層面的政策支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保險難以大規模推廣,進而影響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制的構建。各級政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領導工作和具體制度建設。2009年“兩會”后,中央會加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立法進程,建立完善、規范、系統的政策法規,確保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黑龍江省應針對本地區的發展水平,制定系統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體系,規范、指導各地農村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以制度的威懾力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建設。

(二)擴大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宣傳

加強宣傳工作是搞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環節。由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開展時間不長,農民養老保險意識不強,基層干部和群眾需要有個提高認識的過程。要通過宣傳媒介宣講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意義和這項工作的基本做法,提高農民對養老保險的認識和了解,增強自我保障意識。要深人鄉村和農戶,做細致的思想工作,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講明、好處講清,堅持自愿原則,不能強迫命令。宣傳力度要到位,宣傳方式要靈活。采取標語、廣告、廣播,街頭咨詢、散發傳單、制作圖版等各種宣傳方式,在鄉鎮主要街口要道刷寫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宣傳標語,真正形成立體式、全方位宣傳陣勢,不斷擴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要通過政策引導、村民民主討論等方法,幫助群眾解除各種思想疑慮,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群眾參加養老保險。

(三)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投入力度

在城鄉二元的模式下,公共財政的資金對農村社會養老投人嚴重不足。公共財政用于養老保障的資金投人,絕大部分撥付給了城市職工,而用于農村社會保障的公共支出甚少,只停留在養老救助方面,沒有養老保險的財政投人。在黑龍江省,由于中央及省級財政沒有投人,建立覆蓋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只依靠縣(區)級財力。因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面臨資金困難以及參保農民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同時也影響了體制層面的完善。

首先,中央財政應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列人財政預算,逐年增加預算支出安排。要把握財政投人重點。中央財政應當向中西部地區以及相對貧困地區傾斜,加大對這些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黑龍江省財政在確保省級支農資金投入增幅高于財政經常性收人增長幅度的前提下,新增財力的支出應當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傾斜,建立各級財政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專項資金。通過加大對下級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基層財力和各地自主解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設方面問題的能力。其次,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有效運用財政政策,積極探索利用補助、獎勵、貼息、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和引導農民把資金投人養老保險上來,實現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資主體多元化。最后,調動縣鄉政府主體地位的積極性。地、市財政部門要利用財政政策和相應的資金扶持,發揮縣、鄉政府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的作用,挖掘自身潛在的人、財、物力,杜絕資源使用中存在的浪費。

(四)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

黑龍江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與全國其他試點省份一樣,以縣(區)級養老保險機構管理,運營層次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主要是購買國家財政發行的債券和存人銀行。在當前銀行低利息時期,基金保值都困難,增值更是無從談起,而且以縣(區)為單位的基金管理模式在技術層面上也難以勝任基金的保值增值。目前,在部分地區無專門的機構負責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與營運,養老基金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制度缺失。由于缺乏制度規范,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風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時,黑龍江省縣級網絡化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相對滯后,管理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正常運行和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

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既是吸引農民參加養老保險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防范養老保險風險的重要保障。當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必須適度集中,以省級為單位統一管理,同時設立專門的基金管理機構,將基金的投資運營與一般經辦業務分開。建立合理的保險基金運行機制,按基金的屬性以適當的比例投向不同的創利渠道,以求在整體上獲得較高的利潤。組建一支懂金融、會運營的管理隊伍,通過統一規范的管理和運作,達到基金最大程度的增值。做好省級統籌,是為2012年社保基金的全國統籌以及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奠定必要的基石,讓廣大農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成果。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