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常熟市人口老齡化發展的趨勢及養老對策分析

張國平

論文關鍵詞:常熟人口老齡化養老對策

論文摘要: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常熟市人口老齡及發展趨勢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深刻的影響,給現有養老模式帶來了困難和挑戰。常熟市應該加強研究,積極應對,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長并上升的現象,國際上公認,凡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以上或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0%以上的國家或地區,就視為進人老年型國家或地區。常熟市1982年底老年人占全市總人口的已達10%以上,率先進人人口老齡化地區,比全國進人老齡化提前了18年。

一、常熟市人口老齡化的特征及其發展趨勢

(一)人口老齡化的基本特點

目前常熟市人口老齡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老年人的規模大、增長速度快。常熟市現有總人口104萬,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8.7萬人,占總人口的18%,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高出7%,比目前美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還高(美國為16%),僅次于日本和德國24%的水平。從1982年以來,全市人口增長了6.7%,而60歲以上人口增長了89 %。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總人口增長的13 .28倍。二是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不同步。西方發達國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們是“未富先老”。三是高齡化趨勢顯著。不僅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增加,而且老年人口內部結構也在不斷老化,70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和“老老年人”將增多。目前70歲以上的有8.73萬,占老年人口的46.6%,80歲以上的有2.26萬,占老年人的12.06%。四是人口老齡化速度農村快于城鎮。五普資料表明常熟市鄉村年齡構成65歲以上的占11.47%,而城市為7.24%,兩者相差4 .23%,

(二)人口老齡化的成因

從人口學意義上來說,老齡化成因原因有二:一是生育水平下降,二是死亡水平下降,確切地說,這里死亡水平的下降是指老年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但在常熟市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說主要的決定因素是生育率的下降,因為直接構成人口結構迅速變化的乃是生育率的水平的急劇變化。這個可以從對兩個因素的比較分析中看出。

1、生育率的變化

常熟市位于人口稠密的長江三角洲東部,人口密度高,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的前后20年內,生育水平持續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上。人地矛盾的尖銳性使群眾早在50年代前期就產生了自發的節制生育的要求,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在70年代初就在全國率先推行計劃生育,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迅速下降,從1970年的19%0,迅速下降至1972年的11 . 6‰,到197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已下降10%。以下(9‰。),此后一直穩步下降。1998年開始,常熟市人口進人了負增長時期,至今已連續五年了,這在全國農村地區是極為少見的。

在生育率下降的初期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的作用,80年代蘇南集體經濟的模式使生育率穩步下降得以順利的進行。90年代開始,市場的力量發揮主導作用,生育成本的增加進一步誘導群眾生育觀念的轉變,再加上常熟市緊靠上海、蘇州、無錫等大城市,受城市生育文化的影響由來已久,其生育行為基本上與城市居民同步。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全市人口結構的變化。

2、死亡率的變化

與出生率下降相比,老年人預期壽命的提高作用相對要小得多。盡管常熟市人均預期壽命在建國后的53年中提高了30歲左右,但這種提高具有鮮明的特征:即平均預期壽命提高主要發生在前20年里。這主要因為是新中國成立后穩定的社會秩序和政府卓有成效的免疫措施大大減少了嬰幼兒死亡率,使得因嬰幼兒死亡率過高而預期壽命較低的現象在短期內得到根本的改變。特別是進人老齡化社會后的1982年至2000年,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只提高了三歲多。這進一步證明老年人壽命提高在整個人口老齡化進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比較微弱,不足以形成推動或繼續推動這個進程的主導力量。

(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

未來影響常熟市的人口結構變化的因素主要是三個方面,即出生、死亡和遷移。從出生方面考察,常熟市的總和生育率已連續多年保持在1以下,人口全面進人負增長。由于政策、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觀念變化,人們生育意愿已下降到較低水平,到2000年,第一代獨生子女陸續進人婚齡期和生育期,按有關生育政策,獨生子女可允許生二胎,因而總和生育率可能略有升高,但波動不大。根據我們的調查,現在照顧生育二胎的家庭中,自愿放棄二胎生育指標的家庭已達70%左右。從死亡方面考察,隨著常熟市人口死亡模式轉變的完成,死亡率不可能出現大幅度的下降(在嚴重老齡化期間甚至會上升)。今后若無新的醫學革命或醫學科技突破并迅速推廣普及,人均預期壽命已逼近極限,提高極其緩慢。從遷移方面考察,常熟市作為一個縣級城市,估計這方面的影響不會大。

常熟市自1982年底率先進人人口老齡化地區以來,老齡化速度不僅迅猛,而且有加速的傾向。老年人口正以每年平均3%左右的速度不斷遞增,根據該市10年來人口增長的比例預測,2000一加15年以后人口老齡化速度將會逐漸加劇,2025年以后將進人穩定發展期。到2025年人口老齡化水平達到頂峰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將增加到26萬以上,約占人口總數的25 %。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那時的發達國家水平相近。

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綜上所述,常熟市在今后的幾十年內,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將顯得越來越為嚴重。尤其是到2015年以后,問題更顯得較為突出,并且不斷地加劇,至2025年左右達到高峰。這種變化對常熟市社會經濟的影響既有積極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極不利的方面。從積極的方面看,這種人口內部年齡結構的調整,最終有利于人口規模的穩定,是人口現代化的必然過程,有利于緩和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的緊張矛盾,為常熟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贏得了寶貴時間。從負面影響來看,人口老齡化的提前到來必然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的沖出。

(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首先,人口的老齡化會影響經濟發展的活力。因為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會使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雖然老年人有經驗和一定的技術優勢,但整個人才資源的老化無疑會影響整個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另一面,人口老齡化會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發展的速度。人口加快老齡化,提高了社會負擔系數,預計在老齡化高峰時我國老年人供養系數將達到39.0,這意味著勞動年齡人口除了為自身生存和發展進行生產勞動,同時還要負擔更多的老年人口,這不僅使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日益加重,同時也加重了社會負擔。老年人口的增多,用于消費的基金就會增加,在國民收人一定的條件下,社會用于積累的再生產基金會相對減少。再次,人口老齡化將影響整個社會的需求結構。“銀發浪潮”將對現有的消費品結構、產業結構、基礎設施建設和整個社會福利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協調這些矛盾,將倏關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對家庭養老方式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必然使家庭結構核心化、小型化。目前常熟市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已經相當普遍了,放棄照顧生二胎指標的家庭已達70%左右。以后一對中青年夫婦對上要負擔雙方4個到8個老人,對下還要撫養子女,本身還要工作。這種四二一、甚至八二一的老年型家庭將越來越普遍,由此而引起的各種社會問題、矛盾將越來越嚴重。這個問題不僅僅表現在家庭經濟負擔的加重,更為嚴重的是在時間和精力有限條件下,如何兼顧好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照料老人。

五普資料表明,常熟市一代戶占30.59%,比四普時上升了14.64%。目前常熟市農村老年人口中單獨吃住比例達到42.7%,城市這一比例為63.2% 。社會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空巢家庭,家庭中的代際交換面臨一種失衡狀況。農村和城市中以家庭為核心的養老傳統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日益削弱,家庭養老模式受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三)人口老齡化產生的社會影響

就目前而言,老齡化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所帶來的養老保障方面的問題,包括老年人的退休金、醫療費用開支,將隨著老年人的急劇增加而迅猛增長。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城鄉老年人在養老保障方面存在的制度性差距太大。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實質上還處于一種社會救濟的低水平階段,廣大的農村老人仍處于社會保障網以外。據我們對3611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抽樣調查,2001年全市離退休人員年人均收人為6568元,農村老年人人均收人為1365元,前者是后者的5倍。在1365元收人中,農村老人具體的支出費用如下:醫療費每人年均支出為271元、人情費302元、孫輩費(壓歲錢等)156元、其它支出13元,四項合計為742元,占老年人全年經濟收人的52.6%,也就是說農村老人一年的生活消費人均僅623元,只是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特困老人的比例在不斷增加。1999年特困老人有801人,2000年812人,2001年1694人,2002年1822人,目前占老年人群的比例接近1%。

另外,隨著非公有制的大力發展,迫切需要一種公平的、社會化的養老體制;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會觸及原有城市和農村因體制導致的統籌水平和支付養老金標準之間的差距問題,如何實現城鄉養老保障制度的銜接是巫待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間題。

三、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的設想及政策建議

對常熟市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需要逐個加以分析,根據國內和國際的經驗,結合常熟市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筆者認為,常熟市應加快建立社會養老、居家生活、社區服務三位一體的養老模式。

(一)從養老的經濟來源看,除強調個人和家庭的作用外,更應發揮政府、用人單位、集體組織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加快實現養老模式從家庭養老為主向社會養老為主的轉變,確保所有的老年人口老有所養。目前常熟市18.7萬老年人口中,離退休干部、職工,占老年人總數的29.5%,這些老年人主要由國家和集體養老,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基本有保障。今后要重點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逐步建立適應經濟發展水平的農村初級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用人單位繳納為主,個人繳納為輔,國家政策扶持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常熟市目前人均GDP已達到5000美元,無論是從國外經驗,還是根據完善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來看,建立覆蓋全社會的惠及所有人的確?;旧畹纳鐣B老保障體系的條件已經具備,建議今后要加大工作的力度,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農民的參保率和投保額。

(二)充分利用老齡化前期和初期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經濟。解決老齡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加速經濟的發展,盡快提高經濟實力。統計和預測表明,從現在到2020年,常熟市存在一個撫養比較低,發展經濟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少兒人口負擔系數逐漸下降,老年負擔系數剛剛上升,總負擔系數處于從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勞動力年齡相對較輕而且勞動力資源充足。應充分利用這段時期,大力發展經濟。為適應老齡化的高速發展和高齡社會的到來奠定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根據老齡化發展的趨勢,建議積極開發利用老年人智力資源,發揮老年人的作用。這既可以減輕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經濟帶來的壓力,又可以使老年人進一步實現自身價值。

(三)大力倡導居家養老的前提下,適當發展敬老園、老年公寓等集中養老的模式。歷史和現實決定了今后很長的一段時期里,我們都將實行居家養老的模式,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即使象日本這樣高度發展的工業化國家,居家養老的傳統也沒有被取代,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深厚的重家安鄉文化積淀的國度。這里要糾正一個偏見,把發展社會養老簡單地看作就是發展集中養老的模式,實質上,社會養老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采取居家生活的做法,而這更為適宜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針對目前家庭養老面臨的一些新問題,建議道德教育與法律手段并重,一是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強子女的養老責任感;二是切實貫徹落實《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維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根據各地的經濟實力和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因地制宜地推行敬老園、老年公寓等集中養老的做法。

(四)充分發揮社區組織在老齡事業中的積極作用,大力發展老年社區服務。加快社區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努力形成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社區老年服務體系,以滿足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需求,使社區成為解決老年問題的中堅力量。要著力抓三項建設:載體建設,因地制宜辦好社區敬老院、居委托老所、獨居家庭敬老室;網絡建設,建好社區服務網絡、醫療保健網絡、志愿者隊伍網絡;團隊建設,把更多的老年人通過社團組織起來,吸引他們參加社區活動。在農村可以借鑒上海嘉定的做法,建立以村為單位的社區為老服務站,服務內容主要有法律咨詢、幫困解困、醫療保健、文體娛樂、日常生活等五項功能。農村社區為老服務站服務原則是“就地就近、小型分散、務實有效”,服務對象為高齡、有病老人,服務人員以低齡健康老人為主,提倡鄰幫鄰、親幫親的良好風尚。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