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書法教學 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李桂民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人們生活領域中的各個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的精粹必將在現代化的建設中得到高度重視和進一步發展。我們應該看到,傳統文化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會起到積極的重要作用。教育部曾經制定《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提出要把弘場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強調要加強中小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
作為傳統文化之一的書法藝術,與中國文化相表里,與中華民族精神成一體,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世界藝術之林的奇葩。從最初的文字形成到書法藝術日臻完善,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體現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凝聚著中國文化精髓的書法藝術,幾千年來在人們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代社會教育中書法教學所受重視的程度,卻令筆者產生了一種對書法藝術和傳統文化斷裂的危機感。
一、書法(寫字)教學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古代社會是十分重視書法(寫字)教學的,雖然有其如求仕、顯名等的實用目的,但是,人們更重視書法本身的文化內涵,把它當作修身養性的法寶。據《禮記》等典籍記載,西周即設有"國學",教育內容為"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書列其中。春秋時,孔子曰:"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書"、"詩"并重;漢時,學童習字之所曰:"書館"、其師曰"書師";唐時,京都國子監設"六學","書學"列入其中,專門招收"八品以孫及庶人通其學者"、內設書學博士二人,學生三十人,"《石經》、《說文》、《學林》為專業,余學書亦兼習之。"即使入其他學校學習儒學的學生也須"習字",日紙一幅。貞觀元年,書法大師虞世南、歐陽詢等都在弘文館授書法;唐宋以后,書法一直成為科舉取士的重要標準之一。清代的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書法不過一技之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故以道德、事功、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并不朽于千古。"然而在現代社會,書法(寫字)教學所受重視的程度不容樂觀。盡管我們的母語教育歷來都非常重視寫字教學,把書寫流暢、工整、漂亮,作為學生寫字能力的基本要求。遺憾的是,在向國際化、信息化、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我們在享受新技術給我們帶來高效率、便利化的時候,整個社會卻步入了少紙、無紙的時代。隨著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人們的字卻越寫越難看,更多的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感到,寫一手漂亮的漢字真不容易。我們看到,字寫得不好看的小學生已占多數。高中生呢,一位每年都參與高考評卷的老師說,現在一些學生寫字的水平實在令人感到可悲,快上大學了字寫得還跟小學生一樣,歪歪扭扭的,有的甚至沒有小學生寫得工整。而有的成年人更甚,已發展到握著筆寫不出字來的程度。再看現在的大學生,用硬筆(暫不提毛筆)寫字的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我們知道,在大學中,書法課不是必修課,一些學校的文秘、建筑等專業都開設了這樣的選修課程,學生們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自主選擇,并且還能獲得學分。但與其他選修課程相比,只有很少的學生選擇了書法課,絕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音樂等其他課程。前不久,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女士的打字速度非常快,卻很少用筆寫字,有一次需要她提筆寫字的時候,那非常熟悉、一觸鍵盤立馬就會從屏幕上閃出來的漢字,她竟然不知道怎么寫了。
針對目前的寫字現狀,筆者專門進行調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電腦的普及對書法(寫字)教學產生了很大的的沖擊。從以往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到現在"鼠標在手,縱覽天下",我們不得不承認,用電腦既方便又快捷,這是社會的進步。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學生過于依賴電腦打字,是導致寫字教學效果普遍差的一個直接原因。一項調查顯示,書寫較差的學生中,超過七成的人認為可以用電腦打字替代手寫。23.3%的學生甚至認為,電腦越來越普及,手寫很麻煩,易出錯,寫字根本沒必要。可見現代文化環境致使學生思想上對傳統的書法(寫字)藝術不夠重視。
其次,學校對書法(寫字)教學的態度。目前中小學校對寫字課普遍不夠重視。雖然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寫字課,但卻常常被其他課程占用,或者干脆把寫字課程并入語文課,放在可有可無的極次要的位置上。有的更甚,趁"減負"之機,干脆減掉寫字課。但是我們要明確,教育部下發的"減負"通知,要求是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而不是把一些必不可少的科目減掉,例如早已少得可憐的寫字教學比重降低到"零"。而一些幼兒園、學前班的老師為迎合家長對孩子進行超前教學,對執筆方法等寫字習慣不加重視,聽之任之,久而久之,養成了錯誤的習慣,導致以后難以糾正。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小學在考核老師的工作業績時,只將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主要依據,老師迫于分數的壓力,常常將寫字課占用,只強調分數,不顧書寫。因此,一些學校寫字教學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此外,迫于升學壓力,家長愿意送孩子上英語學校、雙語學校,肯給孩子在電腦和其它興趣班上花錢,但獨獨對自已祖國的本土文化不屑一顧,似乎只有占了一點洋氣,才顯得高貴。這是造成當前書法(寫字)教學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社會的需求影響傳統的書法(寫字)教學。社會對書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小,導致了書法蛻變為精英文化。如前所述,電腦非常普及,就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連題匾榜書也被電腦代替了,書法人才幾乎到了無用武之地的境地。人們只是為展覽參賽才創作,正如文學界只有寫詩的人才讀詩一樣。而我國古代則是書法的天堂,一手好字可鬻之,可入仕也,沒有那時的環境,書法難以生存。雖然目前有好幾所大學招書法人才,從專科到博士,但多數是與書法有關的師范、古籍、考古等方面的研究,真正書法人才的出現少之又少,就是畢業了,書法人才也沒有多大的生存空間。這是造成當前書寫現狀的一個原因。
二、加強書法(寫字)教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切入點,加強書法(寫字)教學,傳承祖國傳統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深刻的體現。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離不開對民族歷史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把握,離不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樹立與增強。
而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重在加強教育。作為教育之中的書法教育,在教學中大多以教習古今中外經典的詩詞句,我們可以用書帖中"天下之本為國"、以國家之務為已任"、"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內容來培育熱愛祖國和民族精神;用"眾心成城,眾口礫金","同德同心,同心則同志"等歌頌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共同斗爭,一起捍衛祖國大好河山內容來培育全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用"憂勞可興國,逸豫可亡身"、"勤則難朽,逸則易壞"、"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倡導"克勤為邦"、"業廣惟勤"等蘊含中國人民高尚品格來培育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等。在書法教學時,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漢字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激情,正如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所說:寫字的意義超過寫字本身,完全可以上升到對民族文化的感謝、認知上去。 2、樹立正確的認知態度
根據新華社播發的 《重視鍵盤,別忽視了筆--教育部要在中小學進一步加強寫字教育》精神,要求處于"電腦失寫癥"困擾著的廣大中小學師生"手握鼠標,勿丟筆墨"。
香港書法協會會長黃柱河先生這樣說道,中國書法藝術,得到了所有華人、甚至是外國人的欣賞和喜愛,很多書法團體,其人數之多,水平之高,成績之大,經驗之豐富,已走在了我們的前面。我們要虛心地向新加坡、日本、韓國、澳門、臺灣等地的書法團體學習,共同推廣書法藝術,讓中國書法藝術之花開遍世界各地。由此可見,學好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本身就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
臺灣曾在一段時期里非常重視英語學習,各中小學還另開設臺灣語、客家語等不同語言課程,不少幼兒園更是全英語教學,而漢語教學卻不被重視,加上電腦拼音打字等原因導致有的小學三年級學生還不會用漢字寫自己或家長的名字,無論是平常作業,還是考試都習慣于用拼音注姓名、家庭地址等。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引起了臺灣有關部門關注,他們強烈要求幼兒園不能設英語課程或進行雙語教學,以免影響幼兒未來的人格發展,要求用漢語教學,更要加強書寫(書法)教育,學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
寫字是種心智活動,書法又是一種藝術。一個人具有書寫的技巧,就顯得特別有文化藝術氣質。新加坡的學者通過檢測表明,學漢字的兒童比學外語的兒童的智商要高,漢字的學習和書寫有其好處,字寫得好,功課就會做得整齊、漂亮,人就特有自信。最顯而易見的是:書寫有度的人,人生就有法,而字寫得亂七八糟的人,人生也多會亂七八糟,就是筆跡與心跡的相表里。
3、緊密聯系素質教育,以"書"傳"文"
書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育的有機組合。書法教育的載體是書寫,書寫(書法)是一門藝術,是人的基本技能,因此說書法(寫字)教學也屬于藝術教育,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內容,同時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
教育按內容分,還有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之分。藝術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得到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特殊重視,這也代表著世界教育一種趨勢。1957年,蘇聯首次發射人造衛星成功,引起美國朝進駐震動,學者們認為這是美國的藝術教育落后于蘇聯造成的惡果。由此而引發了美國的《零點項目》。《零點項目》研究的直接成果便是1994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把藝術教育增列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可以看出,書法(寫字)教學身兼對學生的德育、美育兩大重任,在素質教育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4、提倡"提筆就是練字時",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傳統文化熏陶
根據國家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精神,明確要求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全體教師都應正確、認真地書寫作學生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做到"提筆就是練字時"。
綜上所述,中國書法最鮮明地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書法藝術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要了解中國民族文化、懂得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書法是非逾越不可的高山。同時,通過對傳統書法的全面了解和學習,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心中升起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的自豪之情,愛國主義是我們心靈的"自然產物"。所以說,書法教育的全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從當前現狀來看,書法(寫字)教學必須加強,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