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營銷不能死在虛幻的酒文化上
馬得草
面對這樣幼稚的酒文化,竟然還是那么多的企業卻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而且為他們那種酒文化塑造沾沾自喜,我們心里真不是滋味,難道酒文化非得這樣體現才算是酒文化嗎?
在安徽,白酒釀造,在中國也是相當有名,不是因為它有古井和口子酒,還因為這個地方還有許多古老的釀酒傳說,成為沿海地區大家所認可的釀造好酒之地。就在那個地方,一個房地產的老板,搞起了一個酒業公司,建公司才不到兩年時間,其酒文化提前了幾乎兩千多年,遠遠超過李白時代,說的春秋戰國一個典故,并在所在地發現了這樣的一個釀造白酒的酒坊,還有在酒坊里發現了一本什么釀酒之秘訣,是用樹皮做的等云云。
然而,把這樣的文化通過組合變成廣告的訴求點,開始大量地宣傳,結果,我們在一個戶外上看到這樣幾句:XX白酒來自火星的燒灼,水星的釀造,地球的發現,炎帝涎液,牛兒醉倒,酒鬼暈倒。
還有就是明明企業總共才五六年時間,非得把白酒歷史搞到六百年前。
像這樣的酒文化,要是去騙不知道當地情況的其它市場,可能還有點希望,但問題是產品就在本土消費,人家怎么也不會喝出六百年的感覺,更不會喝出春秋戰國的感覺,因為消費者喝酒跟現實有關,跟近文化有關,非常遙遠的東西誰能想得起來呀。
最后結果,但是不論你怎么做,不管你的文化再怎么樣,消費者不認你的還是不認你的,因為你沒有讓消費者去消費你產品的理由,你的那些歷史文化理由有幾個會相信你那些虛化的歷史與傳奇呀?
有些白酒企業用歷史文化做引道沒有成功,就開始跟著其它成功企業在糧食到釀造工藝,到窖泥歷史上大做文章。
我們在新疆就看到一家酒業公司,為了上一款高端白酒,開始花了八百多萬元進行宣傳,宣傳內容是五個100%,100%的純糧釀造,100%的中段原酒,100%的……我不知道消費者最后能夠知道幾個百分之一百?
還有就是什么人家白酒企業搞了個洞藏瓊液,也來個洞藏玉液這類的白酒……
還讓人更可笑的是,在甘肅有一家知名酒企業,被評為中國純糧固態白酒標志企業,開始大量宣傳其純糧釀造之高品質,但這家企業總共才有一百個窖池,而企業的白酒銷售量一年有三萬噸以上,怎么算這一百個窖池也不能生產那么多的白酒呀,一問,其白酒全部從四川某地拉過來的,打的是液態酒標志,我們不知道中國相關權威機構對于固態純糧白酒怎么評出來的。我們真害怕,是不是在一定時期,中國的白酒因為純糧固態,再出一個例如像奶業三聚氰胺之類的事件出來。
作為白酒企業,特別是白酒中小企業,在區域市場不用這樣的虛化的酒文化,完全可以做得比大企業更有優勢,因為中小白酒企業就用的那個小小的釀造白酒量,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我們一直提倡真正的白酒企業是越小越有市場賣點,當然排除拿液態酒加工的企業。因為這樣的企業是精制酒文化與現實文化最容易結合在一起,使其酒的品質更容易在區域里得到體現。
所以中小白酒企業不要拿出那些虛化的酒文化,因為你的文化其實比大企業的文化內容多的多,只不過這些企業不動腦筋而已。
我們在調研中,當消費者看到這樣兩種虛化的訴求時,怎么也跟自己喝酒的習慣聯系不起來,其實白酒的營銷有許多種方法,而現代人喝酒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化與現實的結合,所以提倡現實主義酒文化,才是我們打開白酒營銷的勝利之門之一。
其實喝酒喝的是一個現場氣氛,送酒送的是一個個性或是品位,除了這些,還有什么呢?
中國的營銷專家們為什么不能從這樣的出發點來解決白酒營銷的問題呢?
難道白酒大眾化的渠道就沒有酒文化了嗎?其實并不是這樣的,而是關鍵在于你是不是把消費者的心理特點與酒的現實文化與營銷創意是否迎合在一個點上。
為此,我們在去年,做了一個大膽的試驗,用就餐氛圍與酒的現實文化相結合,來解決白酒品牌迅速樹立問題。
我們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三個改變:一是改變瓶裝白酒的包裝習慣。二是改變現場就餐氣氛與酒文化的現場結合。三是改變白酒的配送方式。
白酒營銷已經把酒的包裝搞得讓人無法搞明白包裝的到底是白酒,還是瓶子。而且,要想從白酒瓶裝酒來區分酒的好壞與酒的品位,一般老百姓也是沒有辦法去區別了,就是想區別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去研究,研究白酒包裝等于在花錢,一個老百姓會費這個老鼻子勁嗎?其實研究證明,消費者喝酒的文化真正是在喝的時候才會發作出來,其它時間根本就不會理會的。我們認為不用瓶裝酒,可以做到在打酒上搞出點文化來,讓消費者把喝酒時的文化提前到喝酒前動口袋掏錢的時候,那時最為現實。
一種打酒現時文化我們設計出來了,并集中放到了各個中小酒店的現場中去。
白酒營銷除了打酒可以做出文化特色外,還可以在喝酒時的一些小細節來完成酒文化對品牌更深入的記憶,這樣的酒文化記憶,會讓人一喝酒就會想起那種氣氛,一想那種氣氛,就想喝上一兩口。于是,我們又對消費者喝酒時,設計了一套喝酒時的氣氛烘托文化,讓品牌白酒有一個更加引深的導入,使喝酒的人與服務員及餐飲老板發生互動與溝通的關系,形成“三贏”。
白酒文化的營銷還有一種轉移式文化延續,要是沒有了這樣白酒品牌文化的延續,那么這樣的氣氛可能只能在酒店會出現,不會成為一種長期的文化得到后續的推廣,平常百姓不可能長期在酒店體驗,需要在家里也要有這樣的氣氛。于是我們又設計了一種品牌酒文化配送的方式,讓我們設計的品牌酒,在消費者的家中也可以領略到,并且還得讓更多的酒友,聽到或是看到后會自覺地想起我們的品牌酒“來了”的想望。
很快,這家白酒企業的總經理,全面按照這樣的現實品牌酒文化的設計方法執行,當營銷人員到了中小酒店,一聽到我們的營銷方式,能給酒店帶來其它更多的效益,90%的酒店老板愿意嘗試一下,就這樣,在沒有一分錢欠帳的情況下,我們設計的品牌酒啟用現實酒文化理念,開始在城市的八百個酒店得到全面執行,執行結果是,企業的這種酒文化得到了消費者普遍認可,餐飲老板們不但比一般瓶裝酒要得到高出兩倍的利潤,還可以聚集人氣,菜品比平時也銷售的多出不少。特別是那些有相當特色的酒店,企業還特意設計了與特色酒店相結合的打酒文化與喝酒氣氛相結合,那種一進酒店就感覺好酒來自自家釀的親善氣氛,把酒友們胃口吊到嗓子眼上了。
酒店是窗口,家庭是延續,那些酒友當家里來了朋友,一個電話,你不用再催,只要聽到一個葫蘆叮當聲音,還有非常熟悉的酒令聲音,就知道,送酒的來了,把旁邊鄰居家的酒友搞得酒蟲從嗓子眼里幾乎要竄出來。
一年過去了,當我們重新回到這個城市時,發現,這樣的酒店現實酒文化與巷子酒文化更濃了。
而現在這家企業又開始全面進入大酒店市場,運用的方法與中小酒店完全不同,其酒的現實文化從個性上進行集中表現,說的是一位教授,他的學生在五星級酒店請他吃飯,最后大家送給教授的不是五糧液和茅臺,而是一壇子教授幾十年來精典理論著說與學生們的精典祝福語集成,還說明這壇子酒出自多少年前的中段原酒,把教授感動得流淚,因為以酒為載體,把教授的人生寫照全部刻錄在這個精美的壇子上,成為珍藏的不單單是酒,而是一種文化與歷史,一種長久與尊重,這還有什么禮品比這個更珍貴的呢?像這樣帶有個性化的特供裝的個性品牌白酒隨著現實文化的延伸,必然成為了一種品位白酒的時尚,這個企業又找到了自己營銷的位置了。
從中我們反思過來想,我們咨詢的這家白酒企業并沒有什么六百年的窖酒文化,沒有春秋戰國的歷史,也沒有五個百分百的純糧文化承諾的訴求,只是非常平淡的老百姓的文化與酒結合起來,只是把本來屬于消費者的想要的東西進行集中表現出來,讓大家去享受與感受。
酒文化是一種氣氛,酒文化是一種感覺,酒文化更是一種利益與現實相結合的產物。
在這里,我只想告訴那些白酒生產企業,其實白酒不存在高中低層次之差,只是你心中的一個自我滿足在作怪,其實文化來自于平淡的生活,酒文化更是來自平民化的積累,有時白酒營銷把虛的東西改變成真的東西時,才是把高閣在空中的酒文化,真正地落實到現實的每一個角落里。
在這里勸一下中國中小白酒企業的決策者們,不要因為追求所謂的那種虛化的酒文化,把企業營銷引入到死胡同里。
搞不定白酒營銷與文化的結合時,花點小錢請營銷專家給你說道說道,我想獲利的肯定你的企業和你本人。
白酒文化其實就在你的身邊,白酒營銷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