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董云云
: 論文關鍵詞:農村基礎設施 現狀及問題 原因 措施
論文摘要: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改善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國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只有抓住農村基礎設施這個最薄弱和關鍵的環節,才能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前進。
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改善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國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與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只有抓住農村基礎設施這個最薄弱和關鍵的環節,才能為加快發展農村生產力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向前推進。
一、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現狀及問題
農村基礎設施就是為發展農村生產和保證農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總稱。農村經濟基礎設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衛生等各個方面,它們是農村中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農村經濟相互協調發展,而當前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活條件”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節水灌溉、人畜飲水、農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電力、牧區草場圍攔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農業仍未從根本上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目前,全國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條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現有灌區大都修建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受當時經濟和技術條件限制,一些工程設計標準低、配套差別,相當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現有的水資源短缺矛盾突出,中國是世界上水資源較為短缺的國家之一,人均和耕地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少,季節性、區域性缺少問題突出;農業用水浪費、效率低的狀況較為普遍,全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47,與發達國家的70%~80%相比,中國灌溉用水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矛盾。
2.近期農村公路建設的突出矛盾。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國農村公路已初具規模,解決了大多數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但許多地區特別是經濟落后地區仍然以土路交通為主,遇到天氣不好,道路泥濘;已建成的鄉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網結構不合理;部分已修建的瀝青公路堡坎基腳不扎實、路面薄、使用時間短;路政管理力度不夠,養護資金缺乏保障;在農村公路新建、重擴建過程中,少數農民缺乏大局意識,依賴性強;農村公路建設占地、拆遷和青苗補償等工作難度加大,所有這些問題,給農村運輸帶來諸多不便,阻礙了商品的流通,給農民帶來不少損失,影響了農民奔小康的步伐。
3.飲用水安全隱患大,供水水質、水量不達標。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人類不合理活動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仍較為突出。受工業污染影響和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固體廢棄物等影響,污染物通過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造成飲用水重金屬礦物質農藥等有害物質嚴重超標;受工業發展影響,部分地區地下水水位嚴重下降,造成飲用水水量短缺;受經濟發展影響,偏遠地區吃水困難,而自建水窖等儲存的飲用水中微生物、細菌超標,使用時雖經過煮沸,但依然存在安全隱患,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亟須加快解決。
4.農村電力設施落后,用電貴、用點難。在農村電力改造方面,盡管國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農村電網結構明顯改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度顯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區相比,在總體上還比較薄弱,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農村電網明顯落后,用電難、用電貴現象仍然存在;部分偏遠地區甚至仍然沒有解決生活用電問題。
5.農村社會事業投入低,設施簡陋。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差、衛生基礎設施落后、基層計劃生育服務能力滯后、公共文化設施不足等問題仍未從根本上改變。由于農村公共服務設施資源占有率低,農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學、就醫的機會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農村地區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的困難大,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比例高。
二、造成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財政投資少。新中國成立后,城市的道路、供水、供電、學校、醫院等都由財政投資建設,而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卻大都由農民自己投資。雖然以前對農村也有投資,比如農業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更多集中在大江大河治理方面,而農村改革以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特別是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不足,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與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2.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影響。集體經濟時期,中國政府對農村公共投入資金總量雖然很小,但是相對績效卻很高。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以后,除少數地區外,農業集體化時期的集體資產也分配到戶,以農戶為主的這種家庭承包經營單位,雖然對農村公共產品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卻缺乏對這些公共產品的保護和維護意識,致使原有的基礎設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壞嚴重,而新的基礎設施鮮有投入,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3.農村集體經濟無錢投入,農民投工投勞下降也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重要因素。在農業集體化時期,集體經濟和“兩工”(即農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曾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過積極作用。而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以來,一方面,中國農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多數鄉鎮沒有固定的集體收入來源,因此,根本無錢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農民對農村包括基建設施在內公益事業的勞務投入總量持續下降,特別是取消了農民“兩工”(即農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和農業稅以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投入不足的問題更是雪上加霜。 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
1.加大國家財政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方略,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嚴重滯后于城市的現狀,參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歷程,政府公共財政理應成為農村各項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的投資主體。所以,各級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農傾斜的公共財政分配體制,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比例,確保財政支農投入總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確保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村的比重不斷提高,重點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基礎設施的后續管理和維護也要安配相應的配套資金。
2.科學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規劃。農村地域分散,各地區經濟發展條件不同,不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又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在制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規劃時,就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到有重點、有特色,使基礎設施建設在總體安排、科學部署指導下有序開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電力、信息、廣電、電信、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推進農村與城市基礎設施互聯共通,搭建起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網絡,努力建設文明、小康、秀美的新農村。
3.大力建設農村基礎設施。一是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中國人均耕地少,而有基本灌溉設施的耕地更少,還不到總耕地面積的一半,并且其中有1/3灌溉耕地的農田水利設施已經年久失修,無法發揮正常功用。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我們只有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力度,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鼓勵和支持農民廣泛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小流域綜合治理、山區水利建設,普及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節水灌溉,重點發展投資大、效益高的噴灌、滴灌、霧灌等節水灌溉模式以及地埋管道、軟帶微噴等經濟實用的節水灌溉模式,同時加強對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與改革,以提升農田水利設施整體水平。二是大力建設農村公路。“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公路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甚至是一些地區唯一的運輸通道,也是支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農業結構的調整、農副產品的深加工,都離不開公路交通提供的基礎保障。只有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才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三是加大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盡快解決水污染嚴重地區和水量不足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努力爭取飲用水安全,使廣大農民群眾都能喝上安全清潔放心的飲用水。四是加大農村電力設施建設力度。農村電力是農村地區重要的基礎設施,為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就要加大農村電力設施建設力度。繼續進行農村電網改造,解決農村居民用電價格高的問題,實現同網同價。啟動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逐步解決無電地區居民生活生產用電問題。五是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就是要加強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鞏固農村義務教育普及成果,繼續實施農村校舍改造工程,推進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擴大農村免費公共衛生服務和免疫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文化體育事業,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標準,擴大農村生活保障覆蓋面,努力推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
4.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管理。過去農村基礎設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沒有有效維護和管理,導致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很快報廢的現象較為普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管理,就是要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提升其對各項公共事務各項財產的管理能力,從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實際出發,分類制定相應配套的管理辦法,提高農村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引入利益驅動機制,強化農村基礎設施的管理體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基礎設施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總之,我們要從廣大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地區經濟和社會大力發展。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報告[R],2009.
[2]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EB/OL].新華網,http://finance.sina.com.cn,2005-12-30.
[3]鄭風田,董筱丹,溫鐵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體制改革的“雙重兩難”[J].貴州社會科學,2010,(7).
[4]滕長宏.法律視角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問題研究——以農村公路建設為例[EB/OL].免費論文下載中心,2011-02-07.
[5]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EB/OL].新華網,2009-03-13.
[6]陳光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考[EB/OL].http://www.djkdj.com,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