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淺析
宋艷艷
: 論文關鍵詞:農村 基礎設施 經濟發展 協調發展
論文摘要:農村的基礎設施關系到農村的經濟長遠利益,更關系到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所以為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急需改變這種情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本文嘗試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加以淺析。
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關系到“三農”的解決問題,關系到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農民的增收致富,是農村發展的頂梁柱。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雖然農村各方面有了較快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一部分貧困的地區農業基礎設施仍然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的進步和發展。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農村基礎設施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構建和諧新農村。
一、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
由于長期以來推行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我國的財政支出城市建設占了大部分比重,農村基礎設施遠遠落后于城市。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開始將財政政策由原來的積極政策轉變為文件政策。鼓勵退耕還林,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所發展。但是,部分農村的基礎設施仍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農村的公路建設雖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幾乎實現了村村通車的目標,但是,已經建好的農村的公路缺乏后期的養護資金,加之本身道路的質量差,建造技術低等等因素,導致農村公路遇到災害天氣難以通行。能源建設是農村基礎建設的重要部分,農村的電力、燃氣和環保事業都急需發展。農村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尤其夏季用電高峰,一半都是靠犧牲農村電力來接觸供應的瓶頸問題。燃氣對于農村普及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缺乏運輸線路,沒有專用的運輸設備,現在農村大多數還是依靠摩托車或者說是人力車來運輸燃氣儲蓄罐,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另外,農村的整體環境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用水和廁所的認識不足導致農村的衛生環境較差。
其次,農村的文化教育事業等公共基礎設施也亟待加強。由于農村居住地分散,農村教育基礎設施不能完全滿足農村教育的需求,由于學校較遠,很多孩子上學遠,有些孩子甚至只能住在親戚家,容易影響孩子學習成績。農村的衛生調教難以達到相關要求,衛生室的設置也科學,部分貧困農村甚至沒有設立衛生室,加之衛生服務人員的素質較低,嚴重影響了農民的就醫。
最后,農村的水利設施也是非常貧困的。水利是農業生產生活的命脈,近年來,我國的農村水利事業雖然得到了極大的保障,但是排水灌溉的設施以及農村飲水安全設施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灌溉的梗阻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水資源嚴重浪費,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另外,農村安全飲水基礎設施缺乏有效地管理,部分地區甚至還沒有完善安全飲水設施。
二、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的原因
歷史遺留問題導致我國的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為城市不斷地提供農產品和工業原料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收入,隨著國家的政策傾斜,對城市建設的投入加重,逐漸忽視了農村的重要地位。雖然近年來投放到農村建設上的資金不少,但農村人口多、面積廣,人均投資量和地均投入量與城市相比存在著巨大反差,教育、衛生、文化基礎設施等環節差距更明顯。而且,單項工程建設投入量不足。對于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來說,只能靠降低建設標準來完成工程投資。 同時,農業部門的產品數量和價格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導致農業部門難以吸收社會資金。再加上,農業部門的直接經濟效益小,短期內難以獲得相應的回報,必須通過加工和流通部門才能獲得經濟效益。農業部門投資大、回報低、見效慢,自然風險大,市場信息滯后等等導致投資人不愿投資農業部門。
另外,大部分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續建翻修任務較重。人口流量的增大,供水設備日益不能適應用水需求。加上設施渠道標準低,倒塌、淤積和堵塞現象嚴重,病險水庫尚未治理,大部分水利設施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
三、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措施
“城鄉一體化” 是處理好城市建設與農村建設的關系最佳戰略。政策上要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支出,采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產業化,為農業產品的供給提供暢通的運輸渠道。縮小農村與城市生活水平上的差異,刺激農民的需求,消化過剩的生產力,更新農民的觀念,提高農民素質,使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其次,要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機制,根據農村基礎設施的特點選擇投資模式。
另外,要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關系。要明確劃分中央、地方政府和農村組織的責任。統一財政來源的渠道,避免重復或推卸責任的情況。建立自上而下的資金管理體系,做到資金的統一性和管理的統一性,避免個部門各自為政的弊端。因地制宜,根據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來提供基礎設施,最大限度的利用地方政府的優勢,控制資金成本的外溢。
其次,建立資金的效績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監督和確認資金的來源和走向,實行抽查和監督制,提高財政農用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總結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意義重大,而且工作非常的繁重,我們要時刻關注農村的發展突破口,開拓進取,不斷創造農村生活生產的新局面。
[1]鞠晴江.基礎設施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6.
[2]陳國燕,葛幼松.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農業可持續發展——以山東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
[3]楊麗.淮安農村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