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議從貴州培訓窩案看農民工就業培訓模式

王飛

論文關鍵詞:培訓窩案 農民工就業 培訓模式

論文摘要:雖然政府加大了農民工培訓力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貴州培訓窩案暴露出不少問題,本文以此為例,引出對當前培訓模式——傳統模式、培訓券模式中所存在問題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筆者所設計的農民工培訓多元治理模式,希望能克服當前培訓模式的弊端,讓農民工獲得市場需要的的技能,最終實現就業。

2006年起,貴州省勞保部門便開展了農民工就業培訓工作。至2007年底,全省共撥付培訓資金3.75億元,相當于這兩年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就業資金的33%。[1]可見政府是高度重視農民工就業培訓的。

然而,貴州省檢察院在全省社保系統查處了系列培訓貪污窩案,共立案查處案件150余件、涉案170余人,涉案人員中既有基層辦事員,也有像省勞障廳原副廳長楊錦福這樣的高官,真是讓人觸目驚心。

一、貴州培訓窩案問題解析

貴州之所以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培訓窩案,其問題主要出在政府、培訓機構方面。

(一)政府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未正確樹立實施農民工培訓項目的根本目標。其次,未做好實施農民工培訓項目的相關準備工作。最后,未協調好搞農民工培訓的各部門間關系,勞保部門及少數官員權力過分集中。

(二)培訓機構方面的問題

培訓機構自身資質普遍較低,自律性不足。培訓機構提供的“產品”質量較差,且較多采用“非常規渠道”進行競爭,因而可供農民工選擇的范圍較窄。當然農民工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參加培訓的態度不端正。

二、當前培訓模式分析

(一)傳統培訓模式

總的來說,貴州出現培訓窩案是由于:一者,政府設計的培訓制度不合理;二者,貴州省各級地方政府所采用的傳統模式存在固有的缺陷。

傳統模式中由政府直接補貼培訓機構,然后培訓機構再組織農民工進行培訓的培訓模式(即“政府——培訓機構——農民工”模式)中,政府、農民工是委托者,培訓機構是代理者,由于委托者與代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極易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情況,因此委托者對于代理者進行監督難度較大,培訓難免會走樣。培訓效果可想而知,即便培訓效果比較好,農民工熟練掌握了培訓技能,其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個問題——針對性較差,即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然而,政府開展就業培訓的目的是通過培訓讓農民工掌握一些技能進而實現就業。

(二)培訓券模式

隨著傳統模式暴露出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不足等問題,浙江在借鑒美國教育券的基礎上,于2003年首先實施了培訓券制度,開始運用培訓券開展農民工就業培訓,以期克服傳統模式所暴露出的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后,大量農民工返鄉,于是各地紛紛借助培訓券這個工具培訓返鄉農民工,便逐漸形成了培訓券模式。

其運行方式為:第一步,政府根據本轄區的情況,選定符合標準的培訓機構,向社會公布;然后確定培訓對象及其數量,制作一定面額的培訓券。第二步,政府向培訓對象發培訓券,需要者憑相關證件到政府部門領取培訓券。第三步,持券人選擇培訓機構和培訓專業。第四步,培訓機構展開培訓,培訓結束后收取培訓券。第五步,培訓機構到政府部門兌付培訓資金。 培訓券模式較傳統模式有其優勢:農民工有更多選擇權,可在一定區域內自由選擇培訓機構和專業,此時培訓機構之間競爭更激烈,它們為獲得農民工的培訓券,不得不降低價格并提高培訓質量以吸引農民工,此時政府可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績效。但是,從各地實行情況看,它也存在局限:由于各地的培訓券制度幾乎都局限于縣、市區域內,很多地方難免會出現“供給方缺陷”[2](即現成的競爭市場不一定存在和賣方的競爭水平比較低)的情況與培訓針對性、實用性仍顯不足的問題。

(三)農民工培訓多元治理模式

筆者通過分析當前我國兩種主要的農民工培訓模式,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培訓模式,希望能揚長避短,有效克服農民工培訓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難題,提高培訓質量,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筆者認為,這種模式適合當前多種就業群體,諸如大學畢業生和下崗工人等,只是針對不同的群體具體操作細節得進行相應調整。

運行方式是:首先政府根據轄區情況,確定培訓券發放對象、標準和培訓券面額,制定相關保障制度。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領取培訓券,此時其培訓券有兩種去向:其一,選擇培訓機構和專業參加培訓,培訓結束后交付培訓券,培訓機構向政府兌付資金;其二,持培訓券去用工單位(主要為中小企業)求職,如果用工單位錄用后則收下培訓券;此時用工單位也有兩種選擇,一是,向自己認可的培訓機構下訂單,讓培訓機構培訓剛招錄的農民工,在培訓結束之后,經過相關各方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分之后,把培訓券交給培訓機構;二是,有條件的用工單位自己組織培訓,然后到政府兌付資金。

需要指出的是:(1)培訓券的通行范圍最好可以擴大到省級區域乃至全國范圍,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培訓券模式中的“供給方缺陷”問題。(2)用工單位主要為中小企業,原因有二:一是,它們吸納的從業人數在各類用工單位中占絕對多數;二是,中小企業普遍因為資金短缺而不愿錄用無技能、經驗的求職者,求職者持有培訓券求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它們解決培訓資金問題時,中小企業錄用他們的可能性便會增大。(3)允許培訓券可以流向培訓機構和用工單位,這樣二者之間無形地產生了競爭,此時,無論是用工單位通過下訂單讓培訓機構培訓,還是其自己組織培訓,培訓效果應該更具實用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更能解決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農民工多元培訓模式難免有欠妥之處,今后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p>

[1]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

03/24/content_11064633_3.htm.

[2]唐納德·F·凱特爾著,孫迎春譯,《權利共享——公共治理與私人市場》[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