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調研與思考
陳智乾
摘要: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國務院辦公廳于2007年11月下達了《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文件,隨著文件的出臺,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也被提上了日程,文章在對江蘇省幾個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踐經驗,對農村環境保護及綜合整治進行一系列的探索。
關鍵詞:環境保護;污染源;體制;綜合整治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形勢嚴峻,具有以下特點: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農村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危及農村飲水安全和農產品安全。農村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危害農民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7年江蘇太湖藍藻事件的爆發,再一次敲響了警鐘,除去全球氣候的反常,農村化肥的大量使用、農村生活污水的不處理直接排放等,造成水體中磷含量的增加,也是導致藍藻的大規模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江蘇省各地方政府已把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一、各個地方的基本做法 (一)無錫市 1、積極開展各項農村環境整治工作。(1)全面開展村莊工業污染源治理,工業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農村垃圾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納入城市統一管理網絡。(3)積極疏浚河道。(4)加大三品基地建設和村莊綠化力度。(5)農村改廁和畜禽糞便利用走出新路。(6)農村水環境監測全覆蓋。 2、各項綜合整治的工作全面落實。(1)完善機制,抓落實,從市到鎮各級建立黨政一把手為主要負責人的農村環境整治領導機構,將工作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示范鎮村考核指標體系。(2)突出重點抓落實,將工作任務落實到部門,明確建設、環保、衛生、農林、水利等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3)明確規范,抓落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得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全面掌握村莊整治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等。(4)創新提高抓落實;籌集資金,抓落實,除爭取省撥資金、籌劃市級資金外,想法設法募集社會資金,保障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穩步推進。 (二)泰州市 1、積極開展各項農村環境整治工作。(1)積極開展農村垃圾清理。截至目前,靖江、泰州市通過對垃圾的統一管理,建立穩定的保潔員隊伍,實現了村莊保潔的長效管理和垃圾處理權覆蓋。(2)水環境整治和飲用水源保護切實加強。(3)公路環境整治。(4)工業污染全面治理。(5)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開展,包括改廁、三品建設、綠化、秸稈的綜合利用,清理亂搭、亂建。 2、加強組織領導,不斷探索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的體制機制。(1)實施分類指導,落實工作責任。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同時進一步分解目標任務,細化工程項目,明確責任分工,確保責任到人。(2)堅持建章立制,加大工作力度。(3)創新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各地加快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農民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前方百計、多元化籌集整治資金。(4)實施常態管理,構建長效機制。建立保潔管護隊伍,實現農村衛生保潔的長效管理。 (三)淮安市 1、積極開展各項農村環境整治工作。(1)工業污染防治。60%以上的鄉鎮企業納入申報體系。(2)面源污染防治,實現病蟲草害防治,全市常年農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面積3000萬畝次,高毒高殘農藥使用比例降低到10%以下。(3)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城鎮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的建設,累計建成2900處。(4)積極疏浚河道、整治河塘。(5)農村改廁。全市新建、改建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8.14萬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36.7%。(6)加大三品基地建設和村莊綠化力度。 2、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舉措。(1)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成立以市長牽頭的領導小組專門負責農村環境保護和整治工作。(2)編制專項規劃。(3)加大資金投入。將環境整治列入部門元,加大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資金配套力度。(4)強化督查考核。將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各項任務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標和考核,定期督察,綜合評比,同時對目標完成較好的單位和地區以獎代補進行獎勵。 二、經驗總結 (一)領導重視,責權明確 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工作中,地方政府專門成立領導小組。淮安市成立由市長為組長的農村新五件實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組,由副市長任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根據環境整治的職能,及時解決整治過程中的問題,協調整理過程中的矛盾。 (二)試點探索,及時反饋 選擇合適的村莊或地區進行改造試點,并及時地反饋經驗教訓,便于其他地區借鑒。例如無錫市樹立了水墩上模式的村莊整治新典型,在宜興市率先實施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分級管理模式。泰州姜堰市的河橫村早在20世紀90年就已經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生態環境“全球500佳”,作為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是一個很好的探索和示范。 (三)部門分工,責任到位 在整治工作中,各項專項工作進一步細化責任主體,保證工作能夠有效、有序的進行。例如由環保廳負責工業污染治理,提高排放標準,建設廳、環保廳、農林廳、衛生廳負責農村生活污染治理,水利廳負責河道清淤等。 (四)政府籌資,社會集資 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量大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籌集資金抓落實,除爭取省撥資金、籌劃市級資金外,村想方設法募集社會資金,保障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穩步推進。 三、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缺乏 蘇中、蘇北農村地域寬廣、人口眾多,前期基礎設施薄弱,環境整治需要投入大良財力物力,但由于地方經濟條件的制約,資金問題成為了制約農村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的瓶頸。蘇南經濟發達,但農村環境整治的資金也存在不小的缺口,主要是由于農村與城市的資金分配不均,地方政府對農村建設在整個建設大盤子里的定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