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集辦事處農村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
李朋飛 鄭尊明
摘要對耿集目前的農村產業化格局進行了探討,分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針對當地發展狀況提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產業化;經營現狀;存在問題;對策;耿集辦事處 耿集辦事處總面積5 240 hm2,耕地2 973 hm2,總人口37 400人,人均耕地0.08 hm2,下轄10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耿集地區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耕地均為平原坡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農田水利設施配套完備,旱能灌澇能排。境內林網密布,被譽為天然“氧吧”;交通方便,緊鄰252省道,黃金水道京杭運河從境內穿過,陸路與水路配套,四通八達,交通條件十分優越。當地的林業資源豐富,1999年被省農林廳評定為“農田林網達標鄉鎮”。近年來耿集辦事處不斷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和管理,加強意楊專項研究,不斷改良意楊品種,優化栽培技術,現有豐產林高達133.3 hm2,植樹310萬株,農田林網2 866.7 hm2,苗木基地4hm2,優質意楊總蓄量達6萬m3,平均年采伐量達6 000 m3。當地的高效設施農業發展迅猛,“淮海牌”大蒜為江蘇省名牌產品,營養草莓和特色蔬菜均為綠色生態果蔬。2009年在鄭莊村種植設施草莓66.7 hm2,2010年計劃沿賈耿路向東沿伸,將擴大種植草莓200 hm2,主要分布在鄭莊、耿集、王集、桑元、豆宅5個村。 1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 (1)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首先,農業的發展超越了初級生產范圍,改變了以往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分割的現象,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其次,農產品加工水平不斷提高,龍頭企業逐步增多。再次,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連接機制。 (2)農產品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的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三大產業群體。 (3)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各種形式的中介組織成為廣大農民與市場連接的橋梁和紐帶[1,2]。 2存在的問題 盡管在農業產業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總體意識還不強,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有待進一步加強。 (2)大、高、新的骨干龍頭企業少,缺乏集團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現有龍頭企業規模化進程緩慢,帶動能力較差,輻射面窄,且科技創新能力弱,部分產業和產品的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無法與發展相協調。 (3)農業標準化生產不規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標準化生產層次較低,遠遠不能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 (4)部分項目缺乏對國內外市場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一些項目建成投產后,產品無市場、無銷路,造成人、財、物的嚴重浪費。一些合作項目引進的設備落后,生產的大多為初級產品,質量較差,根本無法參與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