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區域水資源稟賦差異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葉慧

中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區域水資源稟賦差異的分析,從而將全國31個省市劃分為四個典型地區,即水資源強依賴型、水資源一般依賴型、第一產業產值較高的需求誘導型和第一產業產值較低的需求誘導型地區,并給出農村產業調整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水資源稟賦 農村產業結構 農業產業結構 非農產業

一、引言 經濟發展的首要驅動力是資源,還是需求?這個問題隨經濟發展的程度不同而回答不同。一般而言,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需求,而欠發達地區則主要是資源拉動。由于我國地大物博,各地農業經濟發展相關性小,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各個區域的農業經濟形成了獨特的“諸侯經濟”,從而資源和需求對各個“諸侯農業”的拉動力也各不相同。 水資源作為農業、工業生產的基本供給要素,對農村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從區域產業結構靜態分析,水資源的稟賦程度誘導生產者按照成本最小的經濟理性原則來組合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比例,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對于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水資源相對價格較低,則圍繞水資源消耗的農業產業較發達,而水資源貧乏的地區,由于水資源相對價格較高,則旱作農業、節水農業占據主導。因此從理論上分析,區域水資源稟賦差異對區域農業結構的影響較大。 在新中國農業發展的五十年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都是作為農業進步、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的主要手段。但是,歷史證明農村產業結構的升級不是一個強制性的制度變遷,而是區域資源條件和區內外市場需求的產物。因此,討論如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就必須結合這兩個條件。 二、理論分析 (一)、區域水資源稟賦差異分析 區域水資源的稟賦程度即受到自然形成的存量差異制約,也受到區域經濟發展導向的影響,前者是一個靜態約束,后者則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探求造成各地水資源稟賦差異的原因,可以分為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 1、 自然因素:緊缺指標的衡量 我國水資源現狀存在三大矛盾:一是絕對數多,相對數少;二是地理分布不均勻,呈現南北分布遞減走向;三是時間分布不均,天然降水稀少的地區,其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可開采量也較少。這三大矛盾造成區域水資源稟賦的自然差異較大,為此我們用水資源緊缺指標即人均水資源量來衡量各地水資源的自然稟賦程度較為合理。根據水利部對該指標的劃分以及《2001年中國水資源公報》上的數據資料,可以得到區域水資源的自然稟賦情況:人均水資源在3000以上,屬于不缺水地區,包括江西、福建、廣西、新疆、海南、云南、青海和西藏;人均水資源在1700~3000,屬于輕度缺水區,它包括浙江、湖南、貴州、廣東和四川;人均水資源在1000~1700,屬于中度缺水區,包括重慶、吉林、內蒙古、黑龍江和云南;人均水資源量在500~1000,屬于重度缺水區,包括遼寧、陜西、安徽、甘肅和湖北;人均水資源量在500以下,屬于極度缺水區,包括天津、北京、河北、寧夏、山西、河南、上海、山東和江蘇。由此可見,區域水資源的自然稟賦存在巨大差異。 2、 社會經濟因素:logistic曲線的描述 經濟發展是離不開資源的,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從而帶來區域之間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政策的不同,因此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稟賦的影響也就不同。考慮到經濟增長將隨著資源依賴的逐步飽和而出現平穩收斂過程,因此我們可以得到資源開采利用量隨區域經濟增長的變化規律,具體是經濟增長過程中,資源開采利用率先以遞增速度增加,再以遞減速度增加,最后收斂到一個極限值,其圖形符合logistic曲線的特征。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