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從社會學習理論看電視媒體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影響

唐華麗

論文摘要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包括三個方面:相互作用論、觀察學習理論和強化理論。電視媒體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如何發揮它的優點和規避它的缺點需要以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作指導,社會各級政府部門的行動才能更好的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論文關鍵詞 社會學習理論 電視媒體 留守兒童 成長。

社會學習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阿伯特·班杜拉(A.Bandura)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主要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這一理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相互作用論、觀察學習理論和強化理論。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筆者以永州市東安縣紫溪鎮中心村的留守兒童為調查對象,設計了一套關于電視媒體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影響的調查問卷。

一、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分為兩大板塊,根據調查對象的不同分為:留守兒童卷與監護人卷。其中,抽取紫溪鎮塘夫中心小學的100名小學生,發放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為98%。抽取紫溪鎮的100名監護人,發放問卷100份,收回97份,其中有效問卷92份,有效回收率為92%。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留守兒童中,男性46人(46.9%),女性52人(53.0%),男女性別比例基本平衡。在所抽取的留守兒童中,父母都外出務工比例較多,占42.9%,由于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男主外女主內,因而調查中父親一方外出打工(40.8%)的情況較多,母親一方外出打工僅占總體的16.3%。所調查的留守兒童有很大一部分是與(外)祖父母(73.5%)或者母親生活在一起。紫溪鎮中心村的電視普及率較高,有線電視的質量較好,頻道數量較多,留守兒童能與電視媒介進行較充分的接觸。本次調查的留守兒童大多每天觀看一個小時以內的電視節目占32.7%或者一至兩個小時的有24.5%,兩個小時以上的有31.4%;同時,把觀看電視作為課余時間的休閑活動的留守兒童占30.6%,由此可見,留守兒童與電視媒體的接觸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從監護人的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顯示,有52.2%的留守兒童有沉迷于電視節目的現象。

二、運用社會學習理論解讀電視媒體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一)運用相互作用理論分析電視媒體對留守兒童造成的不良影響 在班杜拉的研究中,環境和行為會相互影響,環境又有潛在和實際之分,潛在環境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實際環境則是個體本身的行為創造出來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三大因素,而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本身處境則是更為惡劣:一方面家庭父母關愛的缺失,另一方面農村學校所提供的教育環境較為惡劣,同時農村社會環境也給留守兒童造成諸多的不良影響因素。根據調查數據反應,有52.3%的留守兒童將課余時間花在看電視上,減少了學習與外出活動的時間,一方面不能夠保障學習的任務的順利完成,另外一方面,長時間呆在家里看電視,而較少出門活動的時間,缺乏必要的運動,對留守兒童的身體發育不利,同時,因看電視而缺乏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會對留守兒童的交際能力有一定的影響。筆者將選擇課余活動為看電視的留守兒童與選擇看書和看報的留守兒童之間進行外出活動情況比較,寧愿在家中看電視經常不愿意外出活動的留守兒童(28.6%)所占比例遠遠低于課余活動為看書和報紙的留守兒童(71.4%)。由此可見,電視導致了一部分留守兒童放棄了外出的機會,或者是減少了外出活動的時間。留守兒童的課余時間一般都在家中度過,所調查的留守兒童有很大一部分是與祖父母(73.5%)或者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在孩子心目中一般是慈祥的、溫柔的,是一個呵護者,父親則更多的是一個嚴厲的管教者,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隔代的教育也存在著較多問題,祖父母年事已老,不論從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跟不上孩子的步調,加上大部分被調查者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孩子進行不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此可知,留守兒童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的缺失促使了他們將大部分的課余時間用在看電視上。為使留守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親或監護人要努力創造和保持一種和諧美滿的家庭環境,養成生活有規律有秩序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運用觀察學習理論分析電視媒體對留守兒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影響 觀察學習理論說明:榜樣在形成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上的起著重要作用。觀察學習理論著重強調榜樣示范和社會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認為人們既可以通過直接經驗達到學習的目的,也可以通過觀察所獲得的間接經驗引發學習,學習程度由淺入深,從動作的模擬到語言的掌握,從態度的習得到人格的形成,都可以通過觀察來完成。留守兒童處在模仿能力強的年齡階段,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會在自覺或者不自覺的情況下模仿一些行為,電視中的部分行為成為留守兒童們模仿的對象,通過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會特意模仿電視中的形象,也有些留守兒童把自己化身為自己喜愛的動畫人物,模仿其動作與話語。那么,電視節目內容的選擇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有著重要影響。電視里是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有積極向上的也有消極萎靡的,接觸不同的電視節目內容,會對孩子們產生不同的影響。據調查,有34.8%的留守兒童經常和監護人一起觀看電視節目,有39.1%的留守兒童偶爾與監護人一起觀看,也就是說,將近四分之三的留守兒童是在監護人的陪同下觀看電視的。孩子們除了觀看動畫片之外,還會看和家長一起觀看一些如:《西游記》等神話劇(87.0%)、愛情劇(8.7%)和部分綜藝節目(4.3%)。在良好的環境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給留守兒童以正確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導他們積極向上。因此,父母或監護人要為留守兒童在電視節目選擇上給予指導和關心,選擇的節目要有利于留守兒童的成長,有利于他們去模仿和學習好的語言和行為習慣;同時,家長也要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對某些電視節目的學習來改變自己生活中的不良的習慣,營造出一個“相互尊重、相互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的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更有利于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運用強化理論鞏固電視媒體對留守兒童的所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 留守兒童問題是在社會的發展中所產生的,其主要成因是父母的社會流動,這種社會流動不僅對個人具有意義,而且對整個社會結構也會產生影響。農村留守兒童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影響著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如果他們在成長中偏離正軌,勢必增加社會的負擔,影響社會前進的步伐。因此,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監護體系,幫助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刻不容緩。根據班杜拉的強化理論,強化分為外部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三種,而外部強化的作用最為明顯,在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中,正確地采用適合的強化手段能鞏固已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筆者認為,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做工作: 第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出臺和采取相關的政策和措施來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各級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完善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切實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如為留守兒童提供與父母親團聚的方便。各級政府及基層單位應該合理的運用農村書屋這一資源,建立完善的借閱機制,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良好文化休閑場所;同時與部分高校進行長期合作機制將各類圖書進行回收再利用。 第二,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輿論環境,全面客觀地報道留守兒童問題。首先,各電視臺以及各大媒體可以策劃相關節目,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懷,起到媒體的輿論作用,以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輿論環境。其次,開展和倡導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義務支教活動。在面向農村、以大學生為主題的義務支教活動組織中,招募一些富于愛心、樂于助人、有一定心理學知識的大學生們組成專門面向留守兒童的義務幫教隊伍,給留守兒童和家長提供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的輔導。 第三,媒介機構應該創作一些農村留守兒童喜聞樂見的或是以農村留守兒童為題材的少兒節目,達到通過電視節目讓留守兒童得到娛樂和教育的目的。首先,要建立電視節目的專項審查制度。農村留守兒童沒有對電視節目理性判斷的能力,而電視節目內容的良莠不齊很容易讓他們偏離正軌,對此最有效的手段是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電視制作和傳播進行規范。我國可根據具體實際,由簡到繁的建立關于兒童電視節目的專項審查制度。其次,發揮電視媒介的“人文關懷”作用,把握好節目的創作方向和定位。電視的特點決定了節目不能代替主流教育,而應該成為正規教育的輔助手段,是教育軟環境的重要制造者。這就要求電視節目的創作既要發揮電視生動直觀的特點,又要保持節目豐富健康的精神內涵,努力避免生硬的說教和淺表的娛樂。我們從宏觀上準確把握少兒節目的定位有利于合理地管理和指導節目的策劃、創作和交流,能充分發揮電視媒體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教化與引導作用。最后,針對目前對兒童電視節目越來越高的要求,電視媒體要建立起科學化和制度化的節目制作流程管理制度,將教育專家引入少兒節目的制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同時,電視媒體要提高編播人員的業務素質,保證少兒節目制作團隊的整體業務水平。 第四,留守兒童所在的基層教育機構應該充分認識留守兒童的特殊性,主動了解當代大眾傳媒的相關理論,在學校開展青少年媒介素質教育課,積極主動引導留守兒童去學習如何正確使用媒介。學校也可以開展相關的課余愛好培養,如:設立美術和音樂課程的教學培訓機構、發放合理觀看電視節目的月份牌、電視節目選擇宣傳教育資料,提醒孩子們合理地觀看電視節目。家長應該陪著孩子們看適合他們年齡段的電視節目,給孩子們講解和分析某些電視內容,以幫助孩子們理解;在電視節目的選擇上,凡不適合孩子們觀看的節目,家長應堅決不讓他們看。家長應該多與孩子們交流,給孩子們講故事、玩游戲以轉移他們對電視的注意力。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