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市場經濟是當代世界各國經濟運行的共同形式
未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經濟體制逐步轉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于這一創舉,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確實沒有直接講過,但是馬克思關于三大社會形式學說對于我們理解這一轉軌提供了啟示。我國創立并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當代實踐表明,發達的市場經濟是世界各國經濟運行的共同形式。
一、人類社會只有經過商品經濟才能進入共產主義是馬克思的一個基本觀點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進程,觀察當代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形態以及我國新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應該全面把握馬克思的社會形態學說。馬克思對于社會形態的劃分,是有多種依據和劃分序列的。這里只談談他大致同時提出的兩種社會形態劃分學說。一種是他在1859年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以一個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總和為依據,把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劃分為五種經濟社會形態的學說。后人將之概括為:原始公社制、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五種經濟社會形態或生產方式的序列。這種劃分是大家熟知的,也是廣為流傳和普遍采用的。但是,還應該注意馬克思的另一種關于社會形態的劃分,這就是他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以人的發展程度為依據,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劃分為三大社會形式或三個階段的學說。
馬克思關于三大社會形式學說的基本觀點是:“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小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這種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107-108.)馬克思提出的五種經濟社會形態學說和三大社會形式學說的時間相距不足一年半。馬克思對人類社會形態的這兩種劃分序列并不矛盾和排斥,也不存在哪一種劃分更重要,或者五種經濟社會形態學說已經取代了三大社會形式學說的問題。
馬克思說的三大社會形式或社會發展三個階段,是以社會主體的個人的發展程度,即個人是否獲得全面發展和具有自由個性作為標準或依據進行劃分的。從經濟上說,這種劃分反映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人們交換活動方式從而經濟關系的發展和演變。這種劃分說明:起初,由于生產力低下,個人沒有戰勝自然界的力量,不得不依賴并從屬于共同體,個人沒有獨立性。這表明個人發展程度很低,馬克思把這個階段稱之為最初的社會形式即社會發展的第一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生活在共同體中的不獨立的個人,憑借血緣關系和對他人的依賴建立聯系,這時個人之間只有勞動交換,沒有產品交換,從而人們直接地交換彼此的活動,個人勞動直接地表現和實現為社會勞動,這意味著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后來,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原來自然發生的個人對共同體的依賴、從屬關系解體,個人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但這種獨立性是建立在對物的依賴性的基礎上的。這表明個人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仍然是不全面、不自由的,馬克思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第二大社會形式或社會發展的第二階段。在這個發展階段,生活在社會中的已獲得一定獨立性的個人,通過交換自己生產的產品實現勞動交換和建立社會聯系,從而人們間接地交換彼此的活動,個人勞動間接地表現和實現為社會勞動,這意味著商品經濟占統治地位。最后,由于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原先單獨的個人變為聯合起來的個人,他們共同占有和控制生產資料和生產能力,并成為他們的共同的社會財富,從而個人得到全面發展,并獲得完全的自由個性。在這個發展的階段,人們又直接地交換自己的活動,個人勞動直接地表現和實現為社會勞動。這表明個人的發展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實現了人類的最高理想,馬克思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社會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或第三大社會形式。
個人發展程度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標尺。馬克思說的個人發展的三個階段,也是生產力發展的三個階段,相應地也是人們經濟關系的形式發展的三個階段。馬克思的三大社會形式或三個發展階段序列,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樣一條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遵循以上三大社會形式或三個階段體次相繼前進,決不能從生產力低下的、人們在狹小范圍內發展著的第一大社會形式或第一個階段,跳越過人們建立了普遍社會物質交換和全面關系的、能夠滿足人多方面需要的、存在發達分工體系的第二大社會形式或第二個階段,而直接過渡到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個人全面發展的第三大社會形式或第三個階段。從人們勞動交換的社會形式而言,人類社會決不能從自然經濟或半自然、半商品經濟,直接進入共產主義經濟,而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一個必經的歷史階段。所以,馬克思用人的發展程度作為標準和依據,來衡量社會發展程度和劃分社會發展階段,是科學的。
馬克思對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以上兩種劃分序列,對于正確認識經濟文化落后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以及采取的經濟形式,有重大現實意義。我國解放前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都很不發展的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在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從五種經濟社會形態序列來看,屬于第五種即社會主義社會,但從三大社會形式序列來看,仍然屬于第二大社會形式或第二個發展階段。這種情況同馬克思原來設想的社會主義并不完全符合,或者正如有學者所說發生了“錯位”現象。也就是說,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從五種經濟社會形態序列來看不同于資本主義,但從三大社會形式或三個發展階段序列來看,又同資本主義處于同一社會形式即第二大社會形式或同一個發展階段即第二個發展階段上。過去我們在理論研究和實錢中,只依據馬克思關于五種經濟社會形態學說,不考慮馬克思關于三大社會形式學說,結果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犯了超越階段的錯誤,走了不少彎路,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糾正過來。
因此,正確理解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兩種劃分序列具有重要理論意義。一個重大啟發是,在認識本國社會發展階段、確定理論政策和創建馬克思主義廣義政治經濟學體系時,將五種經濟社會形態學說和三大社會形式學說結合起來考慮,可能是一種新思路。也就是說,在考察當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不僅要看到它們在基本經濟制度即生產關系性質上的根本區別,而且要看到它們在社會經濟形式上又有相同的地方。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商品經濟已經發展為更高層次的發達商品經濟、現代市場經濟,大大超越了馬克思生活時代的發展水平,并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存在。在像中國這樣原來經濟文化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商品經濟的發展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必須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而這些都是馬克思恩格斯當初沒有預料到的。因此,我們黨將我國現階段社會定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是對馬克思三大社會形式學說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二、當代世界各國實踐表明發達市場經濟是普遍共同的經濟形式
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從16世紀誕生,到現在已有500年的歷史。以資本主義制度誕生為標志,人類社會進入了馬克思提出的三大社會形式序列的第二大社會形式或第二個階段。從人們的勞動交換關系的形式來說,盡管商品經濟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就早己產生并緩慢發展,但它成為社會的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形式卻屬于資本主義社會。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商品生產在原始社會末期就開始出現,價值規律已經在長達5000~7000年的時期內起作用。那么,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當代的商品經濟又處在一個什么階段上?
關于商品經濟的發展歷史,傳統看法認為,它經歷了三個階段或有三種類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商品生產從原始社會末期產生,跨越存在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到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就將消亡。他們把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劃分為簡單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兩個階段。20世紀10年代以后,社會主義從理想變成現實,出現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它們在實踐中認識到,現階段的社會主義還不能消滅商品和貨幣,還需要利用價值規律。蘇聯在斯大林領導時期,明確承認“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貨幣”,但強調它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有根本區別。這一理論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有重大影響,總不敢理直氣壯地發展商品生產,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商品生產和資本主義掛鉤,某些國家在特殊時期甚至主張取消商品貨幣和價值規律。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共產黨宣布: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學家提出商品經濟發展三階段論,將迄今為止的商品經濟發展歷史劃分為簡單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這三個階段或三種類型。但在理論研究和著述中,總是強調這三種商品經濟類型的不同,特別強調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根本區別;對于這三種商品經濟的共性只簡單地提及,而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共性只有少數人探討過。其實,我國既然要發展商品經濟和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上述這些問題是不容回避的,應該深入加以研究。首先要研究這三種商品經濟的共性和個性,考察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其次還要研究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共性和個性,考察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關于上述三種商品經濟的共性,我國學者將之歸納為以下諸點:生產者的勞動采取價值形式,商品交換遵循等價原則,商品生產者具有本位利益,商品生產者進行自主經營,與貨幣經濟共同存在,經濟活動受市場調節,通行自由競爭原則,經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