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葡萄酒與文化競爭力有多遠?
朱玉增
那么,對于后來中國市場的美國葡萄酒能否居上而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消費葡萄酒嗎?會象其它的美國產品如可樂、肯德基和麥當勞、牛仔服等一樣成為一種新的美國文化流行并形成文化競爭力嗎?投資美國葡萄酒有前景嗎?等等,面對諸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的疑慮,從市場的角度,除了國內各大運營商持續的推廣是基礎之外,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先來分析下作為新世界代表的美國葡萄酒的文化競爭力形成的支撐點——
一、 產量和消費量的實際領先。以2008年為例,美國葡萄酒(原產地)產量為19.2億升,消費量27.2億升,分別位列世界第4和第2。從上述8億升的市場需求差距我們可以看出,美國葡萄酒出口少的原因首先是自身的供不應求。據美國領事館農貿處的資料顯示,從純原產地的產量上來說,美國是真實的生產、消費量的第一;而之所以突出原產地,是因為一些國家從西班牙等國家進口原酒作為自己的原產量再出口。
二、 品質感動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支持。世界是如何認識美國葡萄酒的?1976年5月24日的《巴黎的判決》品酒大賽就是一個轉折點;而其后的2006年的再次上演的《巴黎的判決》品酒大賽再至最近的2009年的盲評,更是加深了世界尤其是歐州舊世界葡萄酒國家對美國葡萄酒的了解,因為評判出美國葡萄酒好的都是法國人。這些事件被廣泛傳播的同時,引導了消費者對美國葡萄酒及其產業文化的認識,認識了加州,包括一些如納帕谷(NAPA)、利弗莫爾谷(LIVERMORE)、洛迪(LODI)等著名產區和酒莊。
三、 影響世界葡萄酒的酒評定價權。現在,美國著名的酒評家羅伯特.帕克的評分成為了包括法國波爾多各級名莊酒在內的葡萄酒能否暢銷并賣上好價錢的決定性因素。對于每年即將走向市場的新酒,全球葡萄酒界及收藏界猶如期待奧斯卡大獎一樣期待帕克先生的評分。
四、 國家的品牌背景。支撐葡萄酒產地文化背景的就是國家文化。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就是一個品牌,星條旗的標志讓人印象深刻,是被我們日常生活最為關注的典型代表。為什么歷史很短的國家卻成為了世界第一的經濟強國大國,是其所有產品的品牌公信力的最好支撐與說明。此外,美國的FDA食品安全管理也是世界公認的一流水平。
五、 讓人信服的商業理念。相比較于美國的其它公認的領先世界的產業,葡萄酒產業在美國的產業比重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如高科技產業出名,甚至加州的一些水果都比葡萄酒更出名,不象一些國家的葡萄酒是支柱型產業。但是,讓世界矚目的是美國的產業幾乎沒有一個做不大的,可以說包括各行各業,那么,當這一商業理念被投射到葡萄酒這一產業并被聚焦放大時,只要華爾街的金融巨頭稍加關注,世界葡萄酒的格局將會發生大的變革。此外,世界最大的幾個葡萄酒企業均在美國,如星座、嘉露、美國葡萄酒集團等,包括新興的美國托福酒業集團等,以資本的創新模式整合酒莊資源迅速做大,更為重要的是它們的近幾年的發展讓人看到了它的成長并正在做大做強,因為它有讓人信服的商業理念、先進的管理和一流人才的市場機制。
六、 有引導產業發展的關鍵人物和產業規劃。領袖的話語權總是充滿了誘惑力。除了上述的帕克之外,以羅伯特蒙大維為代表的對美國葡萄酒產業發展起到巨大作用的關鍵人物是活生生的教材,足以說明一切。此外,美國的葡萄酒產地規劃管理的AVA體制也是與法國為代表的舊世界的管理方法不同,充滿了美國特色。
七、 更加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感。再好的葡萄酒也是用來喝的,解決入口問題是關鍵所在,尤其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葡萄酒剛剛起步、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缺乏真正的認識的市場環境。自從美國釀酒師打破了法國人編織的神秘面紗,破解了好葡萄酒的秘密之后,加之加州2000多公里的西海岸每年200多天的日照和太平洋海風引導的雨水解決了陽光和水的問題,先進的釀造科技水平解決了糖度和酸度的平衡,糖度高、不酸不澀好入口、酒體平衡成為了美國葡萄酒的優勢。而據廣州十六區酒業所做的市場調查表明,其公司的穩定客戶群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葡萄酒更加容易入口,酒精度高但是口感很柔和,當然更有消費者對美國食品安全管理是早有耳聞。容易入口為美國葡萄酒帶來了更廣泛的消費人群。
八、 有廣泛認知的世界品牌已經產生。如1976年《巴黎的判決》葡萄酒大賽中第一名的“鹿躍(Stag’s Leap)”、1984年美國總統里根送給愛爾蘭總理的白宮宴用酒“肯嘉尼(CONCANNON)”、美國現代葡萄酒之父蒙大維的“蒙大維(MONDAVI)”、美法葡萄酒頂級合作的產物“作品一號(OPUS ONE)”、代表美國浪漫經典個性的“廊橋(LOUNGE BRIDGE)”百年古藤仙粉黛、延續美國精神的“巖石之心(ROCK HEART)”等等品牌,它們讓世界了解了美國葡萄酒,不論是品質還是品牌內涵都充滿了可能延續的價值感。
九、 一批有實力的美國葡萄酒進口商及運營商已經形成并引導市場。包括美國第一大葡萄酒集團星座集團之外,美國的嘉露、美國葡萄酒集團、美國烈馬(勃朗克)酒業、托福酒業集團等原產地的美國葡萄酒公司已經在中國設點并與合作伙伴開展市場推廣,而中國本土的一些專業美國葡萄酒如廣州十六區酒業等已經引進了超過300個的美國葡萄酒品牌系列,在產品的市場供給及市場占有方面正在形成從量變到質變的市場消費影響。
文化,只有形成了才能成為一種競爭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在特定區域內被特定人群所共同認可認知的一種存在的行為、現象、意識等,商業文化就是一種存在決定意識的商業體驗過程。綜上所述,美國葡萄酒能否在中國再次成為一種葡萄酒消費文化潮流,只需商家持續的把原產地的美國葡萄酒引入國內市場并不斷地通過品鑒等活動的體驗推廣,再把上述的9個文化支撐點裝進中國消費者的大腦里,就能形成美國葡萄酒的消費文化,因為,商業活動就是一個存在決定意識的文化競爭力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