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從網絡熱詞解讀草根文化特征

方亭 樊英利

網絡熱詞是草根文化在網絡平臺上自我展示的產物。熱詞是由網絡草根民眾創造或發掘的、在網絡上迅速傳播且流行的詞匯或句子,大多來源于官方對某一新聞事件的公開聲明,其中關鍵性語句為網民關注,通過反諷、戲擬、諧音等手法,借助網絡互動渠道形成有別于原意的新詞,強調或暗含質疑、批判等含義,帶有很強的娛樂大眾和黑色幽默性質。熱詞集中反映了網民對某一公共事件、某種社會現象或者特定的思潮觀念的看法、態度和評價,傳達了最廣泛的草根民意,真實描繪并推進介入了事件進程,是草根民眾參與話語建構意識自覺實現的結果,成為推動社會民主化前進的新興力量。

網絡熱詞蘊涵草根文化的傳播特征

網絡媒體為草根文化的意見表達提供了平臺。在網絡流行文化中,熱詞成為草根階層意見最新穎、最快捷、最集中、最時尚、最另類、最搞笑的表達方式,并集中代表了草根文化在傳播方式與接受層面的特征。

從傳播方式看,熱詞集中代表了草根文化的大眾與人際傳播特征。“草根文化”根植于民眾,綜合反映了草根階層現實意志和情感意愿的亞文化體系,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文化深層心理。網絡熱詞折射著草根階層的生活理想與現實態度,很多經典言論只是對當時心境的即興表達。網絡傳播的特征推進了熱詞文化廣泛的大眾傳播,而熱詞反過來又加強了網絡草根文化的繁榮。網絡熱詞成功實現了對公共事件的公眾參與和意見表達,并隨即形成熱詞流行文化,成為連通現實層面草根階層人際傳播的紐帶。在民眾的日常交流中,看似簡單而內涵豐富的網絡熱詞早已成為人際交流中的常用語句,能夠增進群體意識并促進人際傳播。

就接受層面而言,熱詞暗藏受眾顛覆與抵制的接受效應。在斯圖爾特?霍爾的“編碼-解碼”理論中,有一種受眾讀解模式是這樣定義的:“以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方式抵制性地解讀,即反對主導意識形態,具有批判意識性的解讀,所以譯為‘抵抗意義解讀’或‘抵制意義解讀’(counter-hegemonic reading)。”①相對于主導-霸權模式往往存在于電視媒體,應用-協商模式往往運用于報紙媒體,抵抗-抵制模式常現于網絡媒體。“網民從網絡媒體中獲得強大的話語生產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傳統媒體一貫擁有的話語霸權地位,在傳統媒體話語之外,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②網絡草根文化崇尚個性、強調自我展示與表達,在思想行為上敢于反傳統,充滿叛逆精神和原生態的張力。這種后現代式的質疑一切的反叛意識在網絡熱詞里展現得淋漓盡致,具體展現在對僵化古板的生活方式的諷刺,對某些所謂的“學術專家”的反駁,以及對相關部門敷衍了事的揭露,比如“躲貓貓”、“欺實馬”表現出對官方話語的質疑,暗含對所謂權威的諷刺。在這種反抗或制衡的語境中,詞匯本身的含義在這一場域中消解,新的蘊涵逐漸生成。

網絡熱詞體現草根文化的精神內核

草根文化是復合層面的文化集結體,其文化主體從媒介層面而言是網絡民眾,從社會層面而言是草根蟻族。草根文化具備很強的包容性,多種文化癥候和流行因素集中于此,既表述共性也彰顯個性。網絡熱詞集中體現了草根文化的精神內核。

網友自發的創新性。轉型期的中國,各種話語體系、觀念規范、倫理道德正在重塑之中。由于觀念的爭鋒,大量突發性事件在不斷的轉述和爭論中愈辯愈明,熱詞正在這一環境中大量產生,并由語言層面進入文化層面再進入社會生活層面,成為草根文化創新性與影響力的有利證明。熱詞本身的產生就有創造性,往往是漢語中本來不存在的詞句,并在反復闡釋中生發出新的內涵或變異,也是典型的語言超鏈接。其中作為當事人原話的“我爸是李剛”是比較典型的代表,這一句話產生了諸多衍生版本,如鳳凰傳奇版“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我的爸爸是李剛”、特侖蘇版“不是所有爸爸都叫李剛”以及李白版“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等。在這一反復轉述的過程中,有的造句表明諷刺,大多是純粹的調侃,最終演變為語言的狂歡。

思想表征多元化。網絡草根文化除熱詞外,還有自拍視頻、論壇跟帖、博客微博等方式,不一而足。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閱歷,構筑了網民各自的思想和人生價值觀念。在網絡上,由于網絡的匿名性與相對自由的公共話語空間的實現,相對于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官方化、程式化的宏觀層面的評論方式,熱詞文化所成就的評論圈呈現出微觀、生動、真摯、多元的特色。網絡熱詞反映的內容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批判諷刺為主,兼有純粹娛樂類型的。中國民眾對于網絡熱詞的理解早已超越了字面層而進入意蘊層,熱詞對詞匯的全新賦形、賦意既表達了草根民眾的意愿,更體現了多重意義與多元文化的可能性。因此,網絡熱詞文化表征了草根文化的多元指向。

話語權力的公眾化。在大眾傳播時代,“表達權不再被精英控制,民意尤其是草根文化,在網上匯聚輿論洪流,就成了新的‘流行語’”③。表達權是草根的自我文化創造權得到體現的需求,是話語權實踐的需求,是反復驗證自我存在與歸屬感的需求。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為草根階層提供了開放和相對自由的話語空間,集調侃、反諷、批判于一體的網絡熱詞可以充分彰顯公共事件中公民的情感和意愿。網絡熱詞作為一種語言意義符號,是草根網民改變語言本身的所指,對原有信息進行提取、借用、聯想、類比或者諧音處理,回避敏感詞匯多采用借代手法巧妙地表情達意。這種飽含了互文性、多義性、陌生化的語言從個體層面迅速延伸至公眾層面,在事件發生的短時間內形成比較強勢的輿論空間,進而變身為流行文化的代表,甚至實現商業化的轉型。網絡熱詞是草根話語權力實現與勃興的文化象征。

網絡熱詞暗含草根民眾的心理訴求

網絡熱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來自公共事件,直指問題關鍵,是網民渴望參與公共事件、表達話語指向的心理內蘊。網絡熱詞作為草根階層流行文化的代表,集中體現了這一群體的心理訴求。

一方面,身份認同心理促進草根民眾形成穩定的階層。網絡熱詞的使用者使用某些流行詞匯而進階于公共社會,不會使用熱詞或不理解熱詞的民眾則被賦予過時、老古董的刻板印象。熱詞的創造者和使用者通過不斷發帖、轉帖、回復、超鏈接,很快將熱詞從網絡層面推進到現實層面,躋身更廣闊的公眾的視野。熱詞可以反映個體的生活態度與群體身份,網絡熱詞的使用者共同接受比較統一的價值標準和是非觀念,形成相對穩定的階層劃分——草根階層。

另一方面,網絡熱詞有利于草根階層心理的宣泄與平衡。網絡熱詞蘊涵調侃和娛樂因子,這里的調侃并非語言層面的文字游戲,而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心理層面的無奈、排遣與宣泄。現實的世界公眾個體承受的壓力受限于現實中的各種條件難以釋放出來,網絡熱詞成為網民表達適度憤怒、舒緩現實壓力的出口。正如尼葛洛龐帝所說:“網絡空間的發展所尋求的是給普通人以表達自己需要和希望的機會。”④網絡賦予網民一定程度的表達自由,網民在匿名自由的場域中獲得言說的權利,將現實中隱藏的言論發表出來,或者通過與人辯論、爭執進行解壓。雖然表面上借助某些特定的社會公共事件,事實上往往表達的是個體草根民眾的不滿與控訴。網絡熱詞的精神內核是真實熱烈的,而其話語表現形式則是相對曲折隱晦的。與某些網絡暴力事件以及網絡輿情相反,熱詞文化是非暴力的、以娛樂為主的溫和的發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疏導和平衡社會負面情緒的載體。

總而言之,以網絡熱詞為代表的草根文化是青年亞文化中的流行形式,在關注到網絡熱詞在信息公開、新聞監督和公眾參與上的積極意義之外,也要注意熱詞對公共生活的些許消極意義。從公共事件的走向來看,熱詞的瞬間流行所造就的網絡民意可能干預到司法的客觀公正;就語言規范的層面而言,文字的過度狂歡和文化內涵的缺失已經引起學界的關注。

注 釋:

①武桂杰:《霍爾與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頁。

②楊萍:《網絡流行語:網民自主話語生產的文化景觀》,《新聞前哨》,2010(4)。

③曹宣明:《青年網絡流行語解讀與思考》,《當代青年研究》,2011(1)。

④尼葛洛龐帝著,胡泳譯:《數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頁。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