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析河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特色資源建設

張沫

論文關鍵詞:文化共享工程資源建設河北省

論文摘要:主要介紹了河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七年來特色資源建設的進展情況,提出了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特色資源建設的具體措施。

河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以下簡稱“共享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來,在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財政廳和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按照河北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領導小組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加快構建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絡資源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各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與整合,在進行地方特色資源整合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資源服務模式,使資源建設呈現特色。截止到2009年,共享中心接受國家中心資源15TB,購置、自建資源達l0TB資源總量共計25TB。內容涵蓋電子文獻、舞臺藝術、音樂美術、影視作品、農業科技等各個方面,初步形成圖文聲影并茂、形式內容豐富、地域特色鮮明,為本省城鄉群眾喜聞樂見的數字文化資源服務體系。

一、理清思路,保障建設

幾年來,共享中心依托河北渾厚的燕趙文化底蘊,以河北地方戲曲、雜技藝術等資源為主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音、視頻資源為主要表現形式,以獨立研發的互動系統為媒介,建設形成獨具河北特色的文化信息資源庫群。

在建設過程中,共享中心根據2004年河北省文化廳下發的《關于整合省直文化系統信息資源的通知)}(冀文社字〔2004]20號)成立資源建設和策劃指導小組,由精通資源建設、信息管理、網絡平臺建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規劃等領域的專家或行業帶頭人組成專家委員會,對資源建設的選題、加工進行審林指導;并落實專人負責欄目刊載信息內容的搜集、整理與提供工作。使得共享工程的資源整合與加工工作更加專業、詳實、有序和合法。

二、資源整合,特色鮮明

資源建設是共享工程的核心。要保證共享工程長久、持續地發展,就必須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文化信息資源庫群,以滿足廣大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共享工程地方的、民族的、特色的優秀文化資源庫群,要充分體現資源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主導地位。為此共享中心在對全省各地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系統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編制了《燕趙文化信息資源總目錄》。其中視頻600部,共計6506;圖片1500幅,共計25G;書籍200冊,共計6000萬字。

資源建設中始終貫徹由專家小組對資源建設課題進行論證,對決定加工制作的資源進行篩選和審核,對加工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的原則。七年來,共享中心以共享中心網站為服務平臺相繼推出了燕趙文化名人數據庫、河北精品雜技數據庫、河北梆子數據庫、紅色旅游數據庫、燕趙十三梅數據庫等一批具有燕趙文化特色的高質量精品資源數據庫,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燕趙名人數據庫收錄了河北歷史文化名人,共計8646條。河北精品雜技庫收錄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1-12屆的參賽作品、演出劇照、雜技評論等,共計200條,視頻50部,圖片60幅。河北梆子數據庫主要包括河北省各個院團的精品演出劇目、演出劇照、藝術創作理論等,共計100條,視頻30部,圖片50幅。紅色旅游 數據庫包括河北省著名紅色旅游景點、英雄人物、歷史事件、紅色視頻等欄目,共計300條,視頻5部,圖片100幅。燕趙十三梅 數據庫,完整的展示了河北藝術屆十三位榮獲全國戲曲最高獎“梅花獎”演員的生平、藝術創作、生活趣事等,共計220條,圖片200幅,文字150萬字。這些特色數據庫的建立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了河北文化的獨有魅力。

三、規范建設,打造精品

2008年,根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共享辦仁2007]12號關于印發《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2007年地方資源建設指南》通知的要求,共享中心經過深入調研,認真籌劃,科學論證,集中制作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品文化數據庫。數據庫的策劃立足“燕趙文化”這一主題,表現獨特的內涵和特點。著錄細則和加工數據按《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建設標準規范》執行,著錄項目按國家中心的要求,參照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專項支持項目“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與規范建設”的研究成果等標準進行;對于電影、電視、音像出版物等視頻資源的元數據描述,按國家中心推薦、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中國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范》進行。目前,己完成河北地方戲曲資源數據庫、河北古建筑及風光資源數據庫、河北紅色旅游資源數據庫、河北年畫、內畫資源數據庫、河北皮影資源數據庫、河北陶瓷資源數據庫、吳橋雜技資源數據庫等七個特色數據庫,共計數據2200條,視頻175集,共3350分鐘,圖片1800幅。2009年,共享中心又著手構建河北皇家陵寢資源數據庫、河北民歌資源數據庫、河北民間故事資源數據庫、河北民間剪紙資源數據庫、河北諺語資源數據庫等五個資源數據的框架,建設完成后將與前面七個數據庫構成體現時代性、藝術性、研究性的大型燕趙文化數據庫群。

四、技術研發,創新模式

在共享工程實施過程中,共享中心感到在文化資源的傳遞中,群眾的參與性不夠,互動性不足,在資源建設上缺少貼近最基層群眾的資源。共享中心深入基層開展調研,通過對其可行性分析研究,決定研發一款更具針對性、靈活性的文化服務互動系統,進一步拓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服務功能,增強共享工程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知名度,使廣大基層群眾多受益。遂自主研發了“網上跟我唱”音樂戲曲互動系統、“我的DV”網上行系統。 (一)“網上跟我唱”音樂戲曲互動系統

河北廣大基層農村擁有身深厚的戲曲文化基礎,針對農民群眾喜歡唱戲聽戲這一特點,以“打造文化服務新品牌助力和諧新農村建設”為宗旨,歷時一年,自主研發了專門滿足基層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需求的文化娛樂系統—“網上跟我唱”音樂戲曲互動系統。

該系統收錄京劇、河北梆子、老調、絲弦、西河大鼓等唱段300多首,集學、唱、賽為一體,具有強大的搜索、唱錄、錄制上傳和在線演唱等多種功能。真正實現了自點、自播、自唱以及開展比賽或聯誼活動需求,既可自娛自樂,又可以戲會友,是基層群眾充分體驗在線娛樂的感覺。

2006年11月,“網上跟我唱”音樂戲曲互動系統正式在共享中心網站和河北省近千個基層服務點開通使用。利用此平臺,共享中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網上跟我唱”活動,并到農村、社區、學校、軍營、企業開展推廣活動,一周內有5000余人次參加了網上演唱、比賽活動,上傳群眾表演的戲曲唱段近千段。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主任張彥博稱贊說,“網上跟我唱”是一個創造性的舉措,創新了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模式。2007年11月,這一服務系統榮獲了2007年度文化部“群星獎”中的服務獎。

(二)“我的DV”網上行系統

一直以來廣大基層群眾面臨著看戲難、看電影難的問題。以往的服務模式,諸如:光盤下發、移動硬盤拷貝、衛星網絡接收、電影放映車等雖能緩解部分問題,但相對基層群眾的巨大需求還是顯得不足。另外,隨著工程的建設和發展,基層群眾對于資源利用的互動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鑒于這一需求,并結合互聯網發展趨勢,共享中心開發了互動系統之二—“我的DV”網上行。

該系統使用戶可以在WEB端通過瀏覽器以及DV客戶端進行視頻點播、文件上傳、語音聊天、視頻聊天、視頻會議等的操作,用戶可以通過該系統和其他用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咨詢,起到了綜合娛樂、互相學習交流等效果。視頻點播服務中有大量的戲曲視頻可供基層群眾欣賞觀看,可為5萬個基層服務點提供服務。與以往的服務模式相比有著節目更新及時、操作使用簡便、播放速度流暢等優點。良好的互動性,使用戶可以通過該系統,上傳自己拍攝的精彩視頻供其他參與者欣賞。

2009年11月,“我的DV”網上行系統正式在共享中心網站和河北省近千個基層服務點開通使用。春節期間共享中心利用此平臺,開展了“共享花開樂萬家”活動,上傳電影30部,電視劇20部(共計500集),京劇、舞臺劇200部,為廣大群眾送去了豐盛的文化藝術大餐。高品位的節目、流暢的播放速度讓觀看的百姓直呼過癮。利用此平臺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用DV講述你的春節故事”大型原創視頻活動,一周內有1000余人次參與了活動,上傳春節期間各地民俗活動、群眾藝術表演等視頻近1500部。為豐富城鄉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搭建了自娛自樂的文化平臺。

經過七年的探索,共享中心的資源建設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不足。資源建設是一個需要不斷解放思想、不斷創新的工作,除了需要有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淀和對社會發展進步的準確把握,還需要有敏銳的視角、創新的思維。資源建設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制作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資源,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