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論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研究綜述

衛傳榮

〔論文關鍵詞]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共享工程研究綜述

[論文摘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一項文化創新工程。本文就人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構建和諧社會、與圖書館的關系以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具體實踐等方面的研究進行綜合分析,并對進一步推動此項工程持續徒康發展提出建議。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共享工程”)自啟動以來已取得了很大成果,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不斷的研究與探索。本文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主題,利用“中國期刊網”進行查檢,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共檢索到相關文獻404篇,這些文獻從不同的視角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展開了研究。在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擬從三個層面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作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1.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和諧社會構建

2002年4月,由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發起并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實施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正式啟動。它是將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整合,通過互聯網等信息通道傳遞到基層,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共享的文化工程,其任務是建設包括文獻、文物、文化、藝術、教育、科普、文化交流等方面內容的全方位的文化數據庫,并力爭在最快時間內實現數字文化信息資源利用網絡傳播到城市社區及農村鄉鎮的目標?!肮蚕砉こ獭笔且豁椢幕瘎撔鹿こ?是以創新精神積極開展城市社區、農村鄉鎮的文化陣地建設,探索繁榮城鄉群眾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一條如何利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與時俱進的新途徑;是在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文化利用現代傳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嘗試。它能夠充分發揮文化系統整體優勢,增強市、縣及基層文化單位的活力,盤活全國文化系統的寶貴資源.有效實現全國文化系統優秀文化資源共享。作為公共文化建設重點工程,2006年,“共享工程”被列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07年,該工程連續兩年被列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要點。2006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學習班上要求“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突出抓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幾項重點工程。

由此可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中華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通過共享工程網絡體系,以衛星網、互聯網、有線電視/數字電視網、鏡像、移動存儲、光盤等方式,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對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對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文化發展上的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圖書館的關系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以文化部直屬單位、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歷年來積累的數字資源為基礎,每年按計劃組織加工大量新的文化資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總體目標是:實現網絡連接的“135”計劃,即實現1個國家中心,30個以上省級分中心和5 000個以上縣鄉社區和街道基層網點的聯網;完成全國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研究所等機構的文化信息資源聯合目錄;完成以“百萬冊件文獻”共建與“四個一優秀作品”為核心的數字資源建設。在實現“共享工程”總體目標的過程中,一方面各級圖書館理應承擔文化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的職責和義務,同時參加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的圖書館也將從中受益,這些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狀況、人員隊伍素質、技術與服務水平都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程嵐在“共享工程與各級公共圖書館的關系”一文中談到,“共享工程”的實施,豐富了基層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緩解了基層圖書館因資金緊缺而不能為讀者購置好書、新書、電子和聲像資源的燃眉之急;同時豐富了公共圖書館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和手段,改善了服務質量,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至2010年,“共享工程”在數字資源建設、中心及基層服務點建設、培訓人員等方面中央財政將投資24.7億元。迄今,工程已建成50個圖文專題資源庫,自建各級中心、基層服務點9 082個,合作共建基層點約35萬個,培訓人員數十萬人次以上,受益群眾達1億以上。舒欣等認為“共享工程”為基層圖書館發展帶來希望?!肮蚕砉こ獭笔且豁椧詳底只姆绞綄ξ幕Y源重新整合的資源共享工程,那么,作為“共享工程”的重要建設力量之一的圖書館,也就勢必因這項工程而開展一些數字化的工作或服務,而其中占據主體地位的基層圖書館則在其中起著橋梁的作用—他們需要連接下級基層點和上級中心,保證信息通道不至于中斷。就本地而言,他們還要為當地人民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因此,為了使“共享工程”順利開展,基層圖書館必須要購置計算機,連接網絡,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圖書館紙質文獻與數字資源比例不協調的狀況,為圖書館的數字化服務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基層圖書館在未來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平臺。對于“共享工程”本身而言,如果基層圖書館能夠很好地開展服務,贏得較高的讀者滿意度,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工程也就相應地占據了極為廣大的基層市場,其服務全社會的初衷就能得以實現。而工程本身的巨大投人可以促進基層圖書館的發展,因此,無論對工程本身還是基層圖書館的發展,“共享工程”的建設和運作都是件雙贏的好事。它促進基層圖書館工作人員專業素養的提高,促進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高了社會對圖書館的關注程度。

做好農村讀者服務工作是縣級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中央關于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的部署,為圖書館服務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最佳平臺和最佳切人點。“共享工程”通過和圖書館業務的結合,促進了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辟了道路。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周邊鄉村文化站和圖書室協作開展讀者服務,形成橫到邊、縱到戶的全方位覆蓋農村的圖書館服務網絡,以讀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有針對性提供查詢和咨詢服務。通過信息資源的輸送和傳遞,真正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由上述可以看出,實施“共享工程”要依托現有的文化設施網點,以各級公共圖書館為實施主體。因此,它與基層文化設施網點建設,圖書館網絡化、數字化建設緊密相關,互為促進。

3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踐

自從“共享工程”正式啟動以來,國家中心迅速開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發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第一階段實施方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數字資源建設,并逐步建立“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國家中心完成了SOOGB的資源建設任務,同時各省分中心也總共完成了200GB的資源建設。

3. 1積極制定實施方案

“共享工程”最初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02年完成組織機構建設,制定管理方法和相關標準規范,完成國家中心與若干個省級分中心以及300個基層中心的聯網,國家中心與文化部直屬試點單位聯網,完成資源建設總量的20 %;第二階段:2003年一2004年采購、制作、整合各類數字文化信息資源,搭建元數據共享平臺,聯合目錄系統投人試運行,完成國家中心與所有分中心的聯網,完成資源建設總量的60%,并提供服務;第三階段:2005年完成全部資源規劃并提供服務,完成與縣、鄉、街道、社區、基層中心的建設與聯網。

“共享工程”曾先在福建、山西等省試點,很受廣大群眾的歡迎。按“共享工程”的總體規劃,吉林省、江蘇省、遼寧省均結合實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各自的“共享工程”建設方案并加以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廣西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建設大綱》,以廣西圖書館和廣西桂林圖書館為兩個省級分中心進行資源建設,確定了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資源厚度為背景,做好資源建設的分工界定,共同打造精品資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蓋全區,建設富有廣西特色品牌資源的發展思路。 從總體來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按照“共享工程”的總體目標,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紛紛建立領導組織機構,制定目標與實施方案,以確保“共享工程”順利開展。

3. 2積極探索“共享工程”運行模式

為了保證“共享工程”的順利實施,各級“共享工程”建設中心都在不斷探索適合本地特點的運行模式。許多專家學者對各種運行模式進行了深人的研究與分析。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正在建設中的文化大省。按照國家要求,江蘇共需建設120個“共享工程”分中心(包括1個省級分中心),1 464個(建設到鄉鎮、街道一級)至23 123個(建設到社區和村一級)基層服務點。目前,已超額完成《省“共享工程”建設方案》中規劃的300個基層點的建設任務,實際建成342個,省“共享工程”領導小組也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笆晃濉逼陂g,江蘇省擬嘗試三種“共享工程”的建設模式。一是“搭便車”式。結合“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將“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的建設與之有機結合,逐步推開。二是“理想模式”。由于江蘇省“村村通”工程建設已初具規模,可建議省政府幫助調劑或租用廣電部門一個電視頻道,開設“江蘇文化頻道”。三是按照國家總體建設框架,政府加大對“共享工程”市、縣級分中心建設的扶持力度,推出以市級分中心帶動城市街道、縣級分中心帶動農村鄉鎮建設的模式來推進“共享工程”建設。

廣西文化共享工程資源建設采取以全區各級公共圖書館資源為基礎,其他各級圖書館共同參與工作的方式。資源制作以省中心和中心城市級中心為主體,條件不足的市級分中心和縣級分中心應做好資源素材的提供工作,采取協作協調、優勢互補的共建模式,在全區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資源庫群,實現兩個省級分中心與市、縣分中心資源的整合與利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了省級中心一市、縣基層中心一鄉鎮基層站點的3級網絡構架,積極探索“共享工程”運行模式。寧夏圖書館學會資源共建共享委員會與寧夏“共享工程”中心在深人調研的基礎上,注重扶持,以賀蘭縣基層中心和銀川大新鄉基層站點、平羅城關鎮基層站點作為試點,設計了3級“共享工程”運行模式的框架,并從“共享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探索適合寧夏特點的“共享工程”運行模式。2007年12月1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召開全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工作會議,部署在全自治區開始全面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要求在2008年9月前,在原先兩個國家“共享工程”試點縣基礎上,將全區其他19個市、縣級中心建成,率先在全國實現文化信息資源服務全覆蓋。

由上述實踐中可以看出,各地的“共享工程”建設中心根據當地特點,充分考慮自身的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都在積極探索“共享工程”的運行模式,腳踏實地的逐步開展“共享工程”建設工作。

3. 3自建特色數據庫

各級地方政府對“共享工程”資源庫的建設投人了大量資金,鼓勵和促進各級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設本地區特色文化信息資源庫,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桂林圖書館的“廣西科普”“桂林抗戰文化網’等多個網站就是充分利用已建特色數據庫的數據,把已有資源整合在一起,給讀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識點。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建立的“桂林抗戰文化網”“桂林科普平臺”“旅游資源庫”“太平天國專題庫”“民族民俗研究論文庫”“廣西少數民族民俗”“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數據庫,還有柳州市圖書館建立的“柳州柳宗元文化網”“再造工業柳州”等。

廣東省根據社會需求,通過對數字資源的整合與采集,建成了具有廣東和嶺南特色的優秀地方劇目、優秀音樂作品、優秀美術作品、優秀飲食文化、歷史名人和珍貴文物的數字化資源庫,提供網上服務。如“孫中山全文數據庫”“亞熱帶海洋經濟文獻數據庫”“潮汕美食數據庫”“潮汕地方文獻數據庫”“客家文獻數據庫”“珠三角房地產數據庫”“佛山石灣陶瓷世界數據庫”“虎門禁煙與林則徐”“嶺南音樂數據庫”“考古文物數據庫”“廣東藝術數據庫”“廣州名人數據庫”“葉劍英文獻數據庫”等。

湖北省充分調動各地對當地特色資源征集的積極性,建立湖北特色文化資源數據庫,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荊州市建立了“少兒信息大世界”數據庫,十堰市分中心編輯出版了《十堰白馬山民間故事集》,收集整理出6萬多字近40多幅照片的《十堰掌故》。株歸縣建立了“屈原文化暨株歸縣地方數據庫”。荊門市自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享工程數據庫,包括“荊門信息”“媒體荊門”“旅游景觀”“名優特產”“荊門史志”等10個欄目。黃岡的黃梅戲、大冶的石雕、崇陽的提琴戲等也都列人了當地資源征集的重點。宜昌市為保護、搶救當地瀕危的民間文化,著手建立了“宜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他們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宜昌分中心的技術力量和設備,將收集的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做成專題資源數據庫。

加強特色數據庫建設,是弘揚與傳播中華民族地方傳統文化,交流地方特色資源,實現文化資源共享的有力措施,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4關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思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如果說建成一個基層網點是一件難事,那么發揮好基層網點的作用,使其得到基層群眾的認可更難。“共享工程”是一件新生事物,要讓廣大群眾認識它、接受它、利用它,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來積極引導。因此,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確?!肮蚕砉こ獭钡捻樌麑嵤?,并達到預期目標。首先應該加強制度建設,確保“共享工程”持續健康發展;其次要建立高效的工作協調制度,改善服務,加大宣傳和推廣;第三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只有如此,才能使“共享工程”在建設和服務社會中取得更大效益。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