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實踐與意義
高軍
論文關鍵詞:文化建設;共享工程;知識產權;精神文明;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本文對“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這個全國性的文化項目的目標及現狀作了簡要介紹,提出了這項工程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最后對其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和國家社會信息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中國的西部與東部、鄉村與城市之間已經架構起四通八達的信息通道。但是,在我國的基層村鎮,知識的貧乏導致的貧困仍隨處可見.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認識仍然禁錮著人們的頭腦。如何利用高新技術手段傳播先進文化,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豐富、充實的精神食糧,就成為我們文化工作者在進入新世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下面簡稱共享工程)是國家級文化創新工程,它的宗旨是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整合中華民族幾千年保留下來的各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資源的精華,依托覆蓋全國的網絡傳輸系統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先進文化,把優秀的文化傳送到城市社區、邊遠山區、邊防哨所等基層文化單位,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一、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目標及現狀
1.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目標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定位是,建立中華文化數字資源的中心,整合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團的文化資源,并提供良好的服務平臺,形成互聯網上中華文化信息資源的整體優勢。它的宏觀目標:完成以“百萬冊(件)文獻共建”與“四個一優秀作品”為核心的數字資源建設,即100萬冊文獻、1000臺優秀地方劇目、1000部優秀音樂作品、1000部優秀地方劇目、1000部優秀美術作品、1000件珍貴文物等。它的具體目標:建設文化領域門類比較齊全的數字資源庫,建設海量的文化信息基礎素材庫。近期階段性目標:對文化部所屬機構和管轄機構內的可控文化資源進行建設與整合。
2.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現狀共享工程國家中心為了迅速開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發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第一階段實施方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數字資源建設。國家中心完成了500GB的資源建設任務。主要內容包括十大塊:(1)傳統文化篇;(2)民族文化篇;(3)舞臺文化篇;(4)文學書籍篇;(5)名家講壇篇;(6)影視文化篇;(7)衣食住行篇;(8)科普知識篇;(9)文化獎項篇;(10)名人篇。同時各省分中心也總共完成了200GB的資源建設。
3.“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的關系及與一般文化網站的區別
“共享工程”就是數字圖書館理論探討實踐的產物.它是通過數字圖書館全新的信息資源組織模式構建的數字信息工程.與文化網站相比兩者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兩者性質不同。有的文化網站是公司性質,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共享工程”是政府工程,堅持以公益性為主,不以贏利為最終目的。(2)資源來源不同。“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數字圖書館工程形成的資源建設能力,以文化部可控資源為主,匯集全國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研究機構、藝術表演團體等機構的各類優秀文化信息資源,突出文化特色。而一般的文化網站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和實力。(3)資源組織方式不同。“共享工程”的數字資源采用數字圖書館資源內容組織與管理辦法,是按照用戶需求挑選的高價值知識內容,經過分類、編輯、整理、加工,變成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形式。而一般文化網站上的資源內容是無序的。(4)運用的技術不同。“共享工程”在技術上運用的是XML軟件平臺,支持多媒體無縫連接.視頻、音頻、圖文信息可以實現無縫跨庫連接。這種支持分布式數據庫無縫連接的軟件平臺,技術上顯然比一般網站優越。(5)資源傳輸方式不同。“共享工程”采用多種資源傳輸方式,如通過網絡、衛星、硬盤、鏡像站點等。,而一般的文化網站則只能通過互聯網傳輸資源。 二、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知識產權問題
國家中心通過一年多的摸索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采取多種方式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包括與國家版權局和有關法律界專家共同探討海量資源的服務與使用問題;開展名人名作征集活動:與幾十個作者簽訂了資源使用協議;專門編輯了《版權合同簽署手冊》供各省分中心的人員在操作時參考;同時國家中心研制了DRM管理系統,通過高新技術解決上網資源的版權保護和使用平臺。
三、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效應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為進一步深入貫徹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要努力掌握和發展各種現代傳播手段,積極推動先進文化的傳播”的指示精神以及“科教興國,以德治國”的戰略要求,而實施的一項文化創新工程;是以創新精神積極開展農村鄉鎮、城市社區的文化陣地建設;探索繁榮城鄉群眾文化工作的新恩路、新方法;是一條如何利用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以適應時代發晨的與時俱進的新途徑:是在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文化利用現代傳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嘗試;是充分發揮文化系統整體優勢,增強市、縣及基層文化單位的活力,盤活全國文化系統寶貴資源,有效實現全國文化系統優秀文化資源共事、對全面推進文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共享工程”是一項文化創新工程,技術含量高,它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續、健康地發展“共享工程”,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推動“共享工程”“共享工程”,是一項依靠政府行為的公益事業.必須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才能使這一工程的實施與發展有可靠的保障。
2.注重政府調控與各部門合作,“共享工程”屬于政府支持的公益性事業,它由政府投資,政府調控,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共同建設。目前“共享工程”的實施單位主要以各級公共圖書館為主,各參與單位要通力合作,打破各自為政、條塊分割、重復建設的局面,以網絡為依托進行整體化建設,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切忌搞形象工程、浮夸、不落實應用。
3.在進行“共享工程”建設時,一定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做好本地區特色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工作,真正實現資源共建共享,發揮“共享工程”傳播優秀文化的作用。
4.“共享工程”是一項應用高科技來實現的,并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系統工程。我們不但要抓緊研究數字圖書館領域中涉及的眾多技術課題,造就良好的數字圖書館網絡應用環境,而且要努力探索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積極開展服務工作。它涉及數字圖書館四大平臺,信息平臺、技術平臺、服務平臺和人力資源平臺要均衡發展。
5.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共享工程”的核心和靈魂,各地在進行資源建設時應該遵循技術能力和社會需求優先的原則.基本思路是先建急需急用和容易的,先易后難,從小到大,要有步驟、宏觀有序、分清輕重緩急,避免一哄而上。在具體實施中各地要在國家中心的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運行規則的基礎上分散建設,同時突出各資源庫在統一標準下的專有特色.力爭在短期內建設出高質量的具有鮮明特色的資源庫群。
6.在“共享工程”的平臺上組織各類文化活動,讓“共享工程”深入民心,拓寬其受眾面。如開展讀書活動、電影觀賞活動、知識競賽活動。建議要開拓思路,勇于創新,在內容上應更加廣泛,形式上更加豐富,從多方面為群眾提供文化信息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