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思考
韓晉仙 劉靜玉
摘 要: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課間實驗和課后野外實習。結合該專業培養,探討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新模式,通過自然地理學的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研精神和創新思維。
關鍵詞: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教學模式
1 自然地理學在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是新興的以人口、資源、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應用、管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專業,意在適應近年來城市建設、房地產業、旅游業等方面飛速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門人才。自然地理學是高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核心課程,是學生達到培養目標的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因此,本課程教學目的是要培養既能掌握關于自然地理環境整體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又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使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今后學習其它課程奠定基礎。
2 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意義
2.1實踐教學是新課改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傳承,忽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當前各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加快推進教學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型向教學研究型模式轉變,自然地理學既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應用性學科。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不僅是自然地理理論教學的延續,而且是專業教學的根基。隨著今后高校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和學分制教學管理的實施,不但不應削弱,還應進一步加強。
2.2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專業基本功的需要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自然地理現象形成演變過程和分布規律的科學[1]。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學理論與實際的自然地理現象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結合實際應用驗證課堂教學所學得的理論與知識,加深和鞏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學習自然地理各組成要素的調查方法和技能,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能力,對具體自然地理現象的鑒別能力,由點及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地質構造發展的時空想象能力[2],特別是利用先進的學科理論和先進的儀器幫助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研究的新方法,是其它學科不能夠替代的。
2.3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實踐教學能夠通過印證自然地理學的基本要素的概念、原理、地域分異規律和區域人地關系,讓學生鞏固和掌握自然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能夠通過區域自然地理環境信息的獲取、判斷、分析、綜合,提高學生對區域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能力,開發學生大腦生理潛能,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增強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逐步形成綜合地理思維能力和正確的地理觀念,為以后從事地理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環境觀、人地觀,并自覺地指導和規范自己的行動[3]。因此,實踐教學這種學以致用的特點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養成一種終生受益的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實踐教學中的野外實習也是一種鄉土地理教育,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其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4]。因此,隨著自然地理學科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實踐教學既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實現培養目標的載體,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3 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近些年,實踐教學所需的耗材、交通、食宿和門票等費用大幅度增加,而學校的實踐教學經費非常有限,導致實踐教學經費出現較大缺口,只能向學生收取,增加了學生經濟負擔,部分學生難以承受,都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5]。一些高校不得不采取壓縮實踐教學時間、減少實踐地點、縮短行程距離等對策。隨著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劇增,而學校受人員編制限制,沒有專門的課程實驗教師,造成師生比例不協調,難以保證每個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達到預期目標;而受經費限制教師培訓、進修和野外考察不夠,導致教師進行實踐教學的水平難以提高,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本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4 強化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基本對策
4.1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因此,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是自然地理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它既是自然地理學理論教學的繼續,也是讓學生掌握自然地理學科學考察和研究方法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實踐性環節。為達到實踐教學的預期目的,學校必須轉變觀念,從根本上重視野外實踐教學環節,要從經費、人力、物力、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必要的支持,這是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基本前提。
4.2實習內容與方法
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地球表層環境系統,綜合性、地域性是其主要特征[1]。因此,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該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現代自然地理的發展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既要包括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類型、形成機理、分布演變規律的考察分析,又要進行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地表綜合體整體規律的研究,同時還要結合當今全球環境問題、資源問題、人口問題和社會發展問題等重大的人地關系課題,設置資源、環境與人地關系等實際應用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內容,并可以和《地圖和測量》、《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課程相結合,加強遙感、GPS等新技術新手段的實地應用。研究表明,實踐教學的課時在自然地理學課程總課時中占25%~30%,才能充分體現學科的基礎性、應用性和前瞻性教學內容[6]。因此,各高校應結合自然地理學理論教學的內容,增加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的課時。
4.3加強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
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具有本專業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鄰近學科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有很強的業務能力和靈活多變的工作方法。因此,為充分實現高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建議要逐步配備專門的實驗指導教師,同時要積極鼓勵教師進修學習,提高業務水平,也要注意對青年教師進行幫扶培養,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業務水平,在不斷實踐中逐漸形成一個富有野外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
結語
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是自然地理學教學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專業基本功和培養學生地理素質的重要途徑;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學校、教師、教學計劃和學生等方面抓起,逐步完善實踐教學模式,才能實現自然地理教學的目標。
[1]王建.現代自然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劉富剛.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7(4):108-110,144.
[3]劉富剛,高巖.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J].聊城大學學報,2004,17(3):98-100.
[4]程東來.野外實習的意義、作用和建議——以自然地理實習為例[J].咸寧學院學報,2005(2):109-111.
[5]劉賢趙,王慶.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6):36-37.
[6]劉富剛.自然地理學教學改革與創新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81(5):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