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案例】“農商1號”引爆農業互聯網革命

佚名

()如今,農業現代化與“互聯網+”均已成為國家戰略。2015年7月16日,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農業電商平臺——“農商1號”正式上線,兩大國家戰略從此有了交集。

一期投資20億元的“農商1號”是由農業部、財政部等眾多政府機構與中國復合肥領導品牌——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正大”,002470)合資成立。如果說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要依靠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來實現,農業流通的現代化則要通過電商來實現。

其他電商單純銷售標準化的商品,與之迥異的是,“農商1號”根據農業的特性構建起集“互聯網+農業+渠道+技術+服務”于一體綜合平臺。它不僅重塑著農資產品流通渠道、農資企業的商業模式,還將提供技術、服務輔助新型農民進行高附加值的農業生產,重塑著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

顛覆

劉田運是菏澤市張營鎮的一個家庭農場主。自從兩年前流轉了200多畝土地種植蔬菜大棚,他始終被一個難題所困擾——如何確保農業生產的穩產和增收。

以前,劉田運耕種的只是自家三畝多地,規模小、投入少、風險低。可如今,他流轉了200多畝土地自辦家庭農場,僅一年的流轉費就高達十多萬元。劉田運從一個傳統的農民轉變為投資農業、規模化生產的新型“農商”,投入大、產出大,風險自然也就高。

然而,種了半輩子地的劉田運始終心存憂慮,一旦生產出現失誤,就會遭受無法承受的損失。他感到,農業生產最大的投入在于農資,最大的風險也來源于農資市場的混亂。

一直以來,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都是附近經銷商賣什么農戶買什么,可市場上卻常常假冒偽劣盛行;有時劉田運也會向親朋打聽、跟風購買,可這同樣風險巨大。農業穩產和增收所須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服務已成為劉田運最為迫切的需求。

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的小型“農商”受困于傳統渠道;另一方面,從事農資生產的大型“農商”們也對傳統農村市場愛恨交加。

農村市場體量大卻分布廣,人口多卻居住散;農資銷售缺效率、少價值,缺技術、少服務。從廠家到省級、市級代理到縣級代理,再到零售商、農戶,層級眾多、不斷加價,一噸肥料在市場加價通常達40%—50%。以進口水溶性肥料為例,到岸價只有1.2萬元/噸,可零售價卻高達近3萬元/噸。中間多、成本高拖贅著大型“農商”的銷售業績,層層阻隔也限制了新型農資產品和技術向終端農戶推廣。

眼下,中國農業正發生著史無前例的大變革。農業主體在變——土地大面積流轉誕生了千千萬萬像劉田運一樣的農場主、種糧大戶與合作社長;農業生產方式在變——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逐漸使生產現代化。唯獨農村市場卻始終未變,成為農業最落后的領域。

2015年7月16日,中國最大的農業電商平臺——“農商1號”在北京正式上線,傳統農村市場開始受到“互聯網+”的沖擊。

“農商1號”注冊資本12億元,一期投資達到20億元。這一農業電商平臺贏得了各路資本的追捧,不僅有財政部和農業部兩大直屬基金——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出資3億元,占25%)和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出資6000萬元,占5%),還聯合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東富和通(天津)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出資3億元,占25%)、北京京糧鑫牛潤瀛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出資1億元,占8.33%)、江蘇谷豐農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出資4000萬元,占3.33%)及金正大(002470)共同組建而成。

在六大股東中,有五家是政府背景的投資機構,“農商1號”也被業界人士稱為是“農資電商國家隊”。

作為發起者、大股東的金正大(002470)中國最大的水溶肥、硝基肥和緩控釋肥生產商,出資4億元股權占比達33.34%,負責“農商1號”的日常運營管理。

金正大(002407)副總裁、“農商1號”CEO羅文勝介紹道,這一電商平臺定位于中國農資行業的“亞馬遜”。它將一改傳統農村市場環節多、加價高、選擇少、服務差、缺技術、擔心多等諸多弊病,將國內外“冠軍”品牌的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向新型農民進行直銷;同時,還將把優質農產品輸送到城市。在城鄉間架設一條“互聯網+農業”的全新橋梁。

目前,“農商1號”已集結金正大、中化、中種、晉煤、甕福、魯西、冠豐種業等國內知名農資企業和以色列瑞沃樂斯、美國硼砂等國外農業巨頭。

按照發展規劃,“農商1號”最初以農資為主,進而涉足整個農業領域,最終的目標將把農資、農產品、農化服務、金融服務等一起構建到這個平臺,形成完整的農業生態圈。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農耕延續著“牛前人后”落后生產方式。羅文勝卻為未來的中國農民畫像——只需點擊鼠標就能購齊所有的農資,在I-PAD上就能操控澆水施肥,遠程連線就能獲得全球權威專家的技術指導,化解農業生產一切問題。

重塑

2015年,“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財政也將拿出20億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由此,政策、補貼開啟了農村電商的迅速興起——阿里、京東、順豐等紛紛啟動農村戰略,電商大佬集體沖進了塵封已久的農村市場。

可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是,電商大佬向農村銷售的全是從城市運來的生活用品。其中,服裝鞋帽占65%,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占19%,數碼產品占4%,家具類產品占7%……唯獨沒有農民最需要的農資產品——2014年,整個農資市場約有1.5萬億消費額,農民購買農資支出占總消費的40%。如此重要的生產資料竟然在電商中不見絲毫蹤影。

原來,其中的秘密在于農資不像標準化的服裝,越是高附加值經濟作物越是需要提供技術、服務。不同地域、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的種植解決方案。就像看病一樣,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通過簡單標準化藥品就能治愈。

如今,全球各國農資銷售普遍存在與技術、服務捆綁輸出的現象。這與阿里巴巴等其他電商搭建一個平臺,由入駐商家單純售貨,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模式。

金正大(002407)副總裁、“農商1號”CEO羅文勝介紹道,與普通電商不同的是,“農商1號”將形成“互聯網+農業+配送+技術+服務”為一體獨特的運營模式。在他看來,“農商1號”核心競爭力不僅在于價格優勢,還在于可為千千萬萬的新型農民提供包括種子、農藥、化肥、技術、服務、貸款等種植業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農商1號”已聯合上百名農業專家,按照擅長作物和所在地區差異進行了劃分,搭建起一個線上農業診斷平臺。農民根據生產遇到的問題,在線上傳文字和圖片,或者借助短信平臺和呼叫中心便可“點對點”交流,分布在全國的千名線下農化人員可直接上門指導農民生產。

一直以來,農資線下配送是制約線上銷售的一大難題。網購圖書和服裝,快遞幾塊錢全國包郵,但一袋化肥卻重達四五十公斤,一輛摩托車只能帶上一袋化肥。

為化解農資配送的瓶頸擁有了國家資本支持的“農商1號”與中國郵政、京東等渠道資源深入合作,開始打造線下服務和配送體系。

羅文勝介紹道,未來3-5年“農商1號”將堅持線上為體、線下為用,在全國搭建100個區域運營中心,負責運營、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建設1000家縣級運營中心,以縣為單位提供配送和技術服務;發展10萬個村級服務站,覆蓋1000萬名農民會員。

按照測算,1000萬優質會員代表1000萬農戶,以每個農戶種三畝經濟作物為例,意味著每年農資消費是1萬塊錢,1000萬的會員代表一千億農資消費。同時,以1000萬會員每年每戶生產10萬元農產品計算,農產品總體規模高達1萬億。這將是未來“農商1號”的發展前景。

不過,盡管有了政府背景的資本、有了郵政和京東物流的配送、有了金正大專業的農業營銷團隊,“農商1號”推廣仍舊將面臨著拓荒式的困境。

首當其沖的就要面對農民意識落后的難題。盡管農業變革誕生了千千萬萬的新型“農商”,但大多數仍是年紀偏大、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較差的傳統農民。以前他們多是先行賒銷,糧食賣了再結賬,而電商購買,卻要見不到貨就付款。改變農民傳統消費觀念、接受新型消費方式,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為此,“農商1號”設計的線下架構中,縣級運營中心負責配送和農技服務,村級服務站則擔負了電商與農戶之間的信任紐帶,負責幫助農民上網下單、查詢信息,以及提供其他便民服務,以解決部分農民不會使用電商平臺的難題。

農資電商的另一個難點在于,目前電商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城市建一公里體系,可能有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但是在農村可能只有三五個消費者,而且互聯網、電腦以及配送體系等基礎設施也不完善。這意味著農資電商運營必然是重資產,體系建設的成本、能力要求都遠高于輕資產的傳統電商。

不過,在“農商1號”CEO羅文勝眼中,問題就是商機,困難蘊藏著財富。他認為,如果農資電商等一切都完善了,可能商機也就失去了。

中國“地少、水缺、人多”的國情,倒逼著傳統農業進行著一場現代化革命。如果說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要依靠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來實現,農業流通的現代化就要通過電商來實現。

“農業生產技術與商品高度重合的特性,決定了農資電商的誕生將對整個農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位農業專家指出,搭建農業電商平臺,將重塑農業流通體系和農資企業的商業模式,通過技術與服務的輸出將重塑農業的生產方式。這不僅是中國農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千千萬萬農民致富的迫切需要。(來源:經濟觀察報 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