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學科研究生“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探討
陳剛 周輝 張建東
摘要: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張,我國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暴露出了眾多問題,迫切需要改革創新。以“產—學—研”聯合模式培養研究生,是切實提高我國農科類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根據水產養殖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特點,針對我國目前“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建立水產養殖學科研究生“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的各項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產—學—研”聯合;水產養殖學;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08年度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項目,編號:BKJGYB2008063。 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它的基本特點是寓教于研,通過開展研究工作來培養人才。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擴大,招生規模的擴大給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導致了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下降。一方面,高校的導師人數、科研經費和設備條件等早已無法充分滿足研究生培養的需要,教育資源短缺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瓶頸,尤其是研究條件(包括研究場所、設備和項目)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研究生與社會的需要脫節,畢業研究生就業困難,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的專業知識常常被荒廢掉,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英、美、德、日等西方國家的研究生教育發展歷史悠久,已經形成了許多切實可行的研究生培養制度,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比如美國和日本的大學都十分重視通過與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緊密合作來開展研究生教育,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促進教學科研的良性互動,不斷推動科研成果和發明創造的大量產生和迅速轉化,這是我國在發展研究生教育時最應學習的。 一、建立水產養殖學科研究生“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隨著世界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農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與農業相關的政府部門和企業迫切需要專業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經營理念的支持,對“精理論、懂技術、會管理、能創業”的農科類研究生表現出強烈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的農業相關高校單靠自己的力量還無法培養出這樣的研究生。通過“產—學—研”聯合的形式培養研究生,可以為各級政府的農業主管部門和大型農業相關企業培養專業對口,實踐經驗豐富的高層次人才,也加強了高校、研究機構與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溝通與聯系,有助于我國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水產養殖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研究生為完成課題需要有專門的養殖實踐場所,并開展實際養殖生產工作,而我國的各大水產相關高校通常并不具備足夠的場地和設施,也很少開展生產性的養殖活動,無法為研究生提供所需的工作條件。廣東海洋大學作為廣東省重點建設的多科性海洋大學,以海洋水產學科為特色,以應用學科見長,近年來研究生教育規模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由于研究生教育開展的時間較短,研究生數量增長較快,廣東海洋大學的水產養殖學科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同樣面臨上述這些問題,研究生培養質量還不盡如人意。廣東海洋大學的前身湛江水產學院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水產高等學校,七十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層次水產專業人才,校友遍布南方各省的水產相關政府部門、研究院所和生產企業,具有雄厚的社會資源。學校和企業合作,針對企業生產發展中的關鍵技術或管理問題設計其畢業論文選題,一方面研究生和導師可以獲得開展研究所需的平臺,研究生培養質量也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另一方面企業可以獲得高校的科技支持,從而解決生產發展中面臨的難題,促進企業發展。學校和研究所合作,一方面研究生可以獲得開展研究所需的平臺并接觸學科發展前沿,研究生培養質量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另一方面研究所可以借助高校的教育力量支持,獲得完成科研所需的人力資源,順利完成研究項目。 綜上所述,廣東海洋大學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模式培養水產養殖學科的研究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實現雙贏的效果,對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是學校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