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席草施肥存在的問題與高產施肥技術
唐家新
摘要分析了壽縣席草生產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該縣席草生產仍具較大增產潛力的現實,提出了壽縣席草高產栽培平衡施肥和配套技術模式,并提出大面積生產施肥建議,以科學指導席草大田生產。 關鍵詞席草;平衡施肥;配套技術;安徽壽縣 壽縣地處江淮之間沿淮淠一帶,全年平均無霜期213d,年平均氣溫14.8~14.9℃,降水量906.7mm,日照時數2 296.4 h,太陽總輻射量124.7kW/cm2。該縣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熱水資源較充足,土壤類型較多,以水稻土為主,土壤肥力水平中等,質地偏黏,氣候和自然條件適宜席草的生長發育。壽縣席草種植主要分布在該縣中西部地區,其中以板橋鎮、迎河鎮、安豐塘鎮等為主,年種植面積4 000hm2左右,席草作為該縣經濟作物中的優勢作物,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壽縣席草品種的更新換代跟不上,優質高產的藺草品種推廣速度慢,僅占種植面積的5%左右;仍采用老樁育苗分株移栽法,應大力推廣旱、水兩段育苗移栽技術,提高育苗水平和移栽質量;部分低產田塊種植整地質量較差,除草不盡,開溝排水不暢,造成草害、漬害嚴重。雜草與席草爭水、爭肥、爭光現象嚴重,達不到28萬叢/hm2或超過33萬叢/hm2的田塊占有一定的比例,不符合中高產田栽培指標。現就壽縣席草施肥問題作一探討,以期為種植者提供參考。 1壽縣席草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有機肥投入總量不足。在席草大田生產中,很少施用有機肥,數量和質量不能完全保證,席草前茬秸稈還田率低,有機肥施用發展不起來。二是生產中很少施用有機肥,數量和質量不能完全保證,席草前茬秸桿還田率低,有機肥施用發展不起來。三是化肥施用結構不合理。在實際生產中,氮、磷、鉀投入不平衡,氮肥用量基本能滿足中等以上產量水平的要求,磷、鉀肥用量不足,甚至根本不施鉀肥。四是化肥施用技術不科學。基肥不足,苗肥不夠,促蘗、伸長肥時間上把握不住,后期施肥技術需進一步提高完善。 2席草高產配方施肥及配套技術 2.1席草高產平衡施肥技術 壽縣席草高產栽培技術的目標要求是前期早發勻發,安全越冬;中期健壯,多分蘗;后期嫩綠,不早衰。為確保這 一目標的實現,平衡施肥技術成為主要的調控手段。壽縣土壤肥力中等偏上,7 500kg/hm2的產量結構為收割時6 750萬叢/hm2,300~320莖/叢。在全面推廣適時早栽、適度擱田、適時早割、科學灌水的高產栽培技術的同時,強調平衡配套施肥技術。一是氮、磷、鉀平衡施用。推薦施肥量:純氮600~675kg/hm2,五氧化二磷300~345kg/hm2,氧化鉀450kg/hm2左右,氮∶磷∶鉀為1.00∶0.45∶0.70。肥料運籌方法為:適施基肥,增施蠟肥,巧施春肥,重施促蘗伸長肥,不忘后期保色肥,肥料基追比為3∶7,基苗肥以速效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以促進活棵分蘗,增加發根量。每次追肥的用量還應根據席草的長勢長相和生長需肥規律合理調控。二是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平衡。在施足氮、磷、鉀肥的基礎上,推廣使用微肥,如磷酸二氫鉀、天然蕓苔素等,以提供植物充足平衡的營養液,促進根系及地上莖生長,增強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三是有機肥與無機肥的平衡。在施足化肥的基礎上,重視有機肥的使用,一般施有機肥不低于15t/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