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學引入物理課堂的思考
劉明標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①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②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③能領略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發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樂于探究自然界的奧秘,能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
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及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傳統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是造成學生對物理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實踐證明,探究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物理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理論性,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律的發現、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都體現著科學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所以,將探究教學引入物理課堂,是物理教學的發展趨勢。
一、怎樣在課堂上進行探究教學
首先教師應鉆研教材,因為教學內容在教材中出現的順序與方式,都體現著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科學始于觀察,思維源于問題,教材在講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規律時,一般從觀察和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提出各種可供檢驗的猜想和假說,再經過分析和驗證,直到問題的解決。因此,教材本身就是一個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范例。科學探究活動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件新事物,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這樣就能使學生既理解了概念、原理和規律本身,又能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同時也降低了學習難度。
二、物理課堂探究教學的實施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物理課堂探究教學是一種復雜的過程,雖然仍需要依托相應的物理課程載體,仍需要通過提問、討論、實驗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徑來完成,但對這些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新的內涵。
1.探究性提問
問題是思維之源,創新之本。探究性提問是課堂教學的精髓,其目的在于引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為了達到此目的,進行探究性提問時必須注意以下四方面問題:
(1)問題難易適度。提問難易適度,是引起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條件。在探究教學中,問題過難或過易都不利于開展探究學習,教師提出的問題既有一定難度,又必須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經過努力可以解決。
(2)問題要有啟發性和開放性。啟發性和開放性提問能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因此,課堂提問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
(3)問題要逐層展開。探究性提問要能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起指導作用,給學生指出探究方向。因此,探究性提問必須逐層展開,給學生以提示。
(4)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積極探索、大膽回答,教師親切的態度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使學生思維活躍、學習主動,增加探究興趣。
2.探究性討論
課堂討論是各學科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而探究性討論則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各抒己見,大膽假設,從而相互啟發、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它以發展探究技能為目的,強調學生的整體參與。探究性討論是探究教學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討論時,必須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營造良好的課堂討論環境。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是探究性討論的一個重要特征,教師必須營造支持性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自己的觀點受到期待,同時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從而使全體學生暢所欲言,達到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目的。
(2)精心設計討論問題。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討論時,特別要注意討論問題,選擇什么問題作為討論的主題決定于討論能否取得理想結果。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選擇學生已經具備相應的物理知識基礎而沒有全面理解的社會問題來開展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科學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適時反饋,調節討論效益。探究討論與提問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在恰當時候以提問形式介入學生的討論中,可以對討論起提示和調節作用,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的討論向正確方向進行,以達到透徹理解的目的。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應該過多的做直截了當的回答,避免限制學生的思維。
3.探究性實驗
物理以實驗為基礎,實驗不僅對科學理論起檢驗作用,并且還是科學理論的探索過程。傳統的學生物理實驗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驗證性實驗,如“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另一類是知識的應用性實驗,如“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這兩類實驗都是在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后進行的,學生能預料到大致的實驗結果,所以學生對這些實驗缺乏興趣,這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探究性實驗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獨自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分析結果,從中發現科學概念和原理,以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探究性實驗之前,學生對實驗結果并無真正了解,它著重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求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為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物理課堂教學應該致力于開展探究性實驗,而探究性實驗需要抓住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物理情景,提出研究問題。物理教學必須通過創設物理情景把學生引入物理世界,因此所選擇的探究實驗問題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同時涉及的知識必須是學生已經具有的。
(2)進行猜想,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在這一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根據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大膽提出各種假設,并設計出檢驗的實驗方案。
(3)實驗檢驗,得出結論。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技能基礎,可由學生自由進行實驗探索,教師僅為學生驗證各種假設提供實驗條件和必要的指導,即使學生的假設與所想得到的結論無相關性,也要盡量滿足學生的實驗設想。
(4)鞏固遷移,開拓提高。探究性實驗關鍵之處是要通過實驗對實驗假設得出結論,而得出的結論是否符合物理規律,是否能夠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必須要經過新實驗來檢驗,讓學生設計新實驗來驗證結論的可靠性,這是對原有知識認識的深化提高。
總之,將探究教學引入物理課堂,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然,探究教學并不是唯一的教學模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不是所有內容都要用探究教學來進行,只要做到把探究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相互結合、靈活運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