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護理實踐教學方法研究

張瑜晶 蔡麗 張振雙

摘要: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加強護理實踐教學的改革,是提高護士實踐能力、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為了提高護理實踐教學效果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即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為軸線的技能培養模式;規范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技能考核;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

關鍵詞:實踐教學實踐技能護理

隨著現代教育科學的不斷發展,教育內容與教學手段不斷創新,實踐教學逐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實踐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教學環節。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加強護理實踐教學的改革,是提高護士實踐能力、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有研究表明:護理實踐課有助于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增強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人格的獨立發展和角色應變能力,學會關心和參與,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了提高護理實踐教學效果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現報告如下。

一、影響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因素

1、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脫軌,知識掌握片面

教學課堂中,理論與實踐的脫離,即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高層次護理人才的需求。在每一門學科中,實踐學時安排有限,使傳授的理論知識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通過實踐練習加深理解,實踐教學成為護理學的另一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較片面,不能將兩者融為一體,是影響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首要因素。

2、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示教——學生練習,即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傳授知識的絕對權威,忽略學生全面發展的潛能,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影響對實踐技能課程的興趣,阻礙實踐能力的提高。

3、實踐用物及實踐場所的局限

實訓基地的硬件設施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保證。而實訓室空間擁擠,實踐用物資源有限,多個班級在同一單元安排相同教學內容時,學生技能練習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制約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實踐技能的對策

1、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切實合理安排實踐技能學時,可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的認知,激發學生對實踐課產生興趣。例如,我校在安排《護理學基礎》授課計劃時,總學時共180學時,其中理論92學時,實踐88學時。從學時的安排看,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比重相近,實踐學時的增加,使理論知識在實踐課上得到了鞏固和拓展,將理論與實踐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為臨床護理技能、護理質量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實踐教學是提高護理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2、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為軸線的技能培養模式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將“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學習”,重視學生身心和潛能全面發展。

在實踐教學中,為提高實踐技能可采用以下教學程序進行授課:教師示教——學生回示——分組練習——小結共性問題——學生演示——全體學生評價——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示教,將操作的要點融入在授課過程中,同時不斷用問題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例如鼻飼法操作中,在講解驗證胃管是否在胃內的方法時,首先提問:“插入的胃管我們不能確定它一定在胃內,應當通過什么方法檢驗呢?”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獨立性。

學生回示,由于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層次不同,對教師示教的內容與操作步驟存在疑問和疏漏,在學生回示環節中,將其彌補,針對不清楚的知識點可當場提問并解答,加強鞏固知識要點。

分組練習,根據實訓室的空間及設備,將學生總體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練習,練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加強巡視并根據出現的問題予以糾正。

小結共性問題,分組練習結束后,針對學生在練習時出現的共同問題進行一一糾正,對操作要點要再次強調。

學生演示,任選一名同學結合教師糾正的共性問題,將此項操作再次展現給同學。操作中,全體同學進行效果的評價,即學生扮演指導教師的角色,指出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 在實踐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更要注重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真正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3、規范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技能考核

實踐技能考核是教與學的檢驗,是幫助學生熟練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和促進能力發展的激勵因素之一。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實踐技能項目從素質要求、操作前準備、操作程序、質量評價四部分進行考核。其中素質要求從學生服裝服飾、儀表舉止、語言態度三個方面進行測評;操作前準備包括護士準備、環境準備、病人準備、用物準備四個方面;操作程序即操作項目的每一步驟,要求知識要點需口述表達;質量評價,針對此項操作進行整體效果的評價。根據內容的設定,規范每一項實踐技能標準,在技能考核時,規定相應的扣分標準,以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通過完善實踐技能考核制度,使教師示教有標準,學生練習有標準,提高學生實踐技能訓練能力。

改變傳統的實踐技能考核形式,即考核形式多樣化。根據考核的內容,可采取小組考核、綜合情景考核的方式進行實踐技能考核。小組考核,每組由4~6名同學組成,考核前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一名成員代表小組進行操作,操作過程中應穿插一些相關理論知識的提問。例如,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注意事項等。其技能與問答的總成績代表小組的成績。小組考核的方式促動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可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遵循理論指導實踐的教學原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綜合情景考核,變單一的護理項目訓練為整體護理訓練。根據實踐考核的內容,設立一個病例,病例內容至少涵蓋兩項護理技能操作項目。針對此病例,學生拓展思維,學會分析、判斷、應變。通過綜合情景考核,使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即專業知識生活化,從真正意義上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從事護理實踐教學工作的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善于管理學生,駕馭課堂,在教學方法上具備一定的技巧,能夠分析、應變、解決問題;其次,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指導和心理支持,從而消除學生的緊張、恐懼情緒,完成技能實踐。

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應做到“四勤”,即勤觀察、勤思考、勤練習、勤溝通。“勤觀察”是指讓學生認真觀察教師示教和同學回示,仔細閱讀操作流程與標準;“勤思考”是指學生在操作時對操作步驟及要點多思考,正確評估病人、實施護理程序;“勤練習”是指學生勤動手,多練習操作,達到規范、嫻熟的標準;“勤溝通”是指同學在進行操作時,不僅是做,更要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操作前有詢問、解釋,操作中有指導、安慰,操作后有囑咐、回訪。

[1]程靜華 新世紀護理培養目標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8。

[2]段功香 周園芳 王蓉 趙玲 蘇銀花 提高護理實踐教學效果措施的研究[1].家庭護士,2006,32:51~53。

[3]張奇志 儲愛琴 護理實踐教學理念與構建.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1):75~76。

[4]顧慧明 尤黎明 黃惠霞 護理技能教學中心實驗室的建設與思考.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4:88~90。

[5]胡珊珊 改革護理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現代醫藥衛生,2006,23(22):3502~3503。

[6]陳蕓芳 護理實踐教學中應重視的3個問題.衛生職業教育,2005,23:76~77。

[7]趙瑞蘭 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1,(1):21。

[8]高慶嶺 王克芳 護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護理學雜志,2002,17(10):739~74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