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研究
中醫護理干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救治中中醫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方法:觀察對象(2019.8-2020.08 來院就診的早期 先兆流產患者)隨機取 74 例,隨機數表法分組后執行常規護理(對照組)和中醫護理(觀察組), 37 例/組,對比心理狀態變 化情況,住院時間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護理前后,觀察組 SAS 評分由(64.87 士 2.55)分降至(42.97 ±2.01)分,SDS 評分由 (67.88 ±2.96)分降至(46.09 ±2.58)分, 評分降幅均大于對照組,同時,對照組住院(11.32 ±1.57)d,陰道出血癥狀在(8.62 ±1.69) d 內徹底消失,下腹疼痛癥狀在(9.61 ±1.52)d 內消失, 耗時皆比觀察組久。結論: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救治中,中醫護理干預 效果顯著,可加快病人康復進程,縮短其住院時間,改善其負性心理,值得推廣。 【關鍵詞】應用價值;早期先兆流產;中醫護理干預;效果研究 產科疾病中,先兆流產屬常見病癥,臨床特征以陰道少 量流血、下腹陣發性疼痛為主,若不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就 會增加流產幾率。鑒于此,筆
優質護理在婦產科疾病中和常規護理的效果對比研究
摘要: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就婦產科疾病的護理過程進行優質護理以及常規化護理對比分析其中的臨床效果。方法為就目前本院的55 名患者進行科學統計并隨機分配到對照組以及實驗組中去。然后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都進行研究比較分析,結果產生之后通過統計學原理進行結果的進一步統計,對產生的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得出結果為實驗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其中實驗組的有效率是百分之93 左右,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百分之80 左右。結論婦產科疾病發生率較高,在醫學臨床研究以及治療上,選擇優質的護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優質護理的方法必然會在未來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婦科疾病;優質護理;實驗組;臨床推廣 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進行優質的臨床護理非常重要。近年來,在產科患者中使用優質護理的效果是理想的[1]。探索優質護理在婦產科疾病中的護理效果,將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就在醫院的55 名患者都進行隨機分配,其中對照組27 名,實驗組28 名。對照組以及實驗組的女性年齡平均為三十歲,其中各自患有不同的婦
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中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55 例婦產科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27 例產婦,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組28 例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兩組產婦護理效果。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疼痛評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滿意度,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 )。結論 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緩解產婦的負面情緒,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及護患關系,且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因此,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婦產科;臨床效果 隨著醫療模式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孕婦在圍生產期的保健及新生兒健康知識的需求也隨之越來越高。應2015 年以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要求,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以控制我國逐年上升的人口數量,因而現在家庭獨生子女居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的初產婦,與以往的經產婦相比較,出現了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水平低、依賴性強等情況[1-2]。初產婦經歷人生的第一次生產
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對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干預對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60例內科住院的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四周進行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疾病治療功能評估調查問卷(FACT-G)調查。結果:干預后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綜合評分提高;疾病治療功能評分均有顯著性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干預是對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的一種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是心理關懷的有效方法。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老年中風患者;生活質量 當前,臨床護理經歷著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的變革。護士的工作內容也由傳統的機械、被動地執行醫囑、完成分工的常規技術操作和病人的軀體護理,擴大到提供整體化護理。從面向未來考慮,開展“以整體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將成為當代內科護理的發展趨勢[1]。本文旨在探討實施人性化護理對中風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內科住院治療的腦血管意外中風老年患者60例。 其中男39例,女21例;合并有糖尿病的22例,冠心
外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的護理干預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外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擇外科重癥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護理干預組,護理干預組給予積極的腸內營養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普通護理,觀察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結果:護理干預組在肛門排便時間和排氣時間上均快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積極有效的腸內營養護理干預對外科重癥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有著重要意義,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關鍵詞:腸內營養;外科重癥;護理干預外科危重癥患者術后多不便進食,且因機體耗能增加,可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腸內營養支持能顯著降低外科重癥患者術后營養不良的發生率,促進重癥患者胃腸功能等身體機能的改善和恢復,提供患者維持新陳代謝所必須的營養和能量,增強患者機體的免疫力,降低危重患者的并發癥和病死率[1]。近年來,腸內營養支持危重患者已越來越被臨床外科醫師所重視[2]。2008年5月- 2011年9月我院對90例外科危重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腸內營養護理干預組和普通護理組,結果顯示積極有效的腸內營養護理干預對外科重癥患者康復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
新生兒疾病篩查現狀分析與護理研究進展
摘要:關鍵詞:新生兒;疾病篩查;進展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指對每個出生的寶寶,通過先進的實驗室檢測發現某些危害嚴重的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從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避免寶寶因腦、肝、腎等損害導致智力、體力發育障礙甚至死亡。這些疾病有些是由于單純的遺傳因素所引起,有些是由基因異常及染色體異常引起,另一些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診療技術的提高,新生兒死亡率逐漸降低,而死亡原因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先天缺陷[1]。2009年《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開始實施,對新生兒疾病篩查現狀進行綜述并對其護理研究新進展進行探討以期更好的進行篩查和進行相關護理。 1 新生兒疾病篩查的發展 1.1 篩查技術:1961年美國Guthrie醫生建立了新生兒苯丙酮尿癥(PKU)篩查方法,他通過細菌抑制法,對濾紙干血樣中的苯丙氨酸進行半定量測定。此后歐美一些國家相繼利用相同方法對同型胱氨酸尿癥、糖尿癥等疾病進行了篩查。1973年加拿大Dussault等采用干濾紙血片法測量T4篩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H),1975年日本Irie等采用同樣方法測定TSH篩查CH[2-3]。在1998年以
德筑人生 技創未來—《高職護理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研究》科研結題報告
摘要 本課題緊緊圍繞\" 高職護理學生核心能力培養\" 這一總體目標,采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和多樣化的手段,從教育教學方法,課程結構優化、學生實習及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與實踐;緊緊抓住德育實踐改革、專業技能培養、實習實踐活動及學生第二課堂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等重點內容,尋求突破,從而保證總體目標的順利實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體現\" 以生為本\" 的教育思想,突出高職護理學生的特色。關鍵詞 德育 護理 核心能力 培養 研究一、課題的提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提倡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高職護理教育作為教育部重點扶持和發展的專業,正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為解決這些弊端并且使高職護理教育既要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又要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必須以當代職業教育理論為指導,將核心能力教育理論運用到高職護理教育中,從教育學的視角探索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具體的核心能力,運用教育學的基本原理探討培養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途徑。本課題立足于當前世界職業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終身教育理念、核心能力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
護理實踐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加強護理實踐教學的改革,是提高護士實踐能力、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為了提高護理實踐教學效果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即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為軸線的技能培養模式;規范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技能考核;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關鍵詞:實踐教學實踐技能護理隨著現代教育科學的不斷發展,教育內容與教學手段不斷創新,實踐教學逐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實踐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教學環節。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加強護理實踐教學的改革,是提高護士實踐能力、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有研究表明:護理實踐課有助于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增強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人格的獨立發展和角色應變能力,學會關心和參與,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提高護理實踐教學效果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現報告如下。一、影響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因素</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
論文關鍵詞:實驗教學 質量監控論文摘要:實驗實訓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中的實驗教學占總學時的50%以上。加強實驗教學,建立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保障機制,培養出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實驗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層面、范圍廣泛的綜合作用體系,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等。學院對《護理學基礎》實訓課進行改革,通過改變傳統的示教練習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并結合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教學信息反饋、電子監控裝置等來有效的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完善、落實實驗教學質量監控制度1.1 建立實驗教學管理制度 規章制度是科學管理的規范,科學合理的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對規范教師和學生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的行為,保證實驗教學有序地進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院根據護理專業自身的特
研究開展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方法與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分組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通過提升優質服務理念、轉變工作模式、夯實基礎護理、拓展專科護理內涵、強化健康指導、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等,對住院患者滿意度、護理質量進行調查分析,統計基礎護理合格率,考核護士工作積極性。結果 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護士工作積極性、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等方面有顯著意義。結論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強化基礎護理,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提升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方法效果2010年3月全國護理工作會議啟動以“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為主題的“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1],旨在切實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改善護理服務,是護理工作真正“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從而提升患者和社會的滿意度[2]。這一舉措在我院實施后,我科有幸被醫院定為優質護理示范病房之一。自2010年10月以來,我科從提升優質服務理念、轉變工作模式、夯實基礎護理、拓展專科護理內涵、強化健康指導、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取得
嬰幼兒的護理研究
【關鍵詞】 嬰幼兒;護理嬰幼兒時期如家長照顧不周出現外傷的幾率很大。由于嬰幼兒患者全身皮膚薄,如出現多處擦傷、挫傷及壓迫傷,部分傷口可合并特殊的、多種細菌感染,對皮膚管理如相對滯后,會導致皮膚受損情況進一步發展。筆者收集了2005年1月—2009年12月48例創傷患兒,并改進了傷口的清潔方法。護理體會如下。1一般資料46例患兒,男29例,女17例;年齡1~5歲。創傷發生部位:左肩胛部6處,尾骶部17處,左右髖部11處,足外踝5處,左右手臂3處,左右腿部4處。2生命體征的監測針對嬰幼兒患者的自身特點,由于其表面積小,創傷很容易影響到全身的變化。因此要嚴密觀察其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記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及排尿量的變化情況,有異常要及時匯報醫師。并在清創過程中嚴密監測患兒神志的變化情況。3創面處理首先對創面大小、顏色、滲液及創周皮膚情況進行評估,根據創面情況選擇敷料。消毒創面及周圍皮膚,選用生理鹽水溶液輕輕清潔創面,然后將干燥的敷料覆蓋創面,外用紗布敷料覆蓋,換藥2次以后,創面周圍不發
護理專業學生境外實習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廖丹瓊 李愛玉 朱水華 張萍蘭【摘要】 目的:探討護理專業學生境外實習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本校護理專業05級、06級本科生各20人,境外實習護理專業05級、06級本科生各20人。境外實習地點為英國,時間為期一年,2008年3月起至2009年3月結束。結果:護理專業學生境外實習激發了護生的內在本能,提高了綜合能力和智力水平,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境外實習得到學生的普遍好評。結論:護理專業學生境外實習具有很強的可行性。【關鍵詞】 護理專業;學生;境外實習;可行性中國加入WTO后,對護理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護理人才呈現國際化,涉外護理專業應運而生,國內許多醫學院校相繼開設了涉外護理專業。該專業主要培養能適應國際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與醫學基礎知識和扎實的護理專業基本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悉英語語言國家文化的國際型、涉外型護理人才[1]。如何使涉外護理學生更好地適應國內外護理工作,成為許多護理教育者關注的問題。在我國涉外護理專業起步較晚,大多數學者都進行了對涉外護理專業英語教學的
提高護理學專業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實踐訓練的研究
作者:郭愛梅王文霞雷玉莊杰鄧述華趙媛【摘要】 目的:探討提高護理學專業學生溝通交流能力的訓練途徑,為培養高素質的護理應用型人才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方法:選擇大學二年級(04級、05級)的學生,通過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學生理論小講課、社區健康教育、臨床見習、特殊人群溝通交流實踐、大學生科研課題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實踐訓練,并隨機抽取04級、05級200名學生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效果調查。結果:認為對自己溝通交流能力有較大提高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占62.5%、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占71%、學生理論小講課占31%、社區健康教育占55%、臨床見習占62%;在參與效果調查的200人中,認為自己語言表達能力有提高的占80%,能主動交流的占60%,增強了與陌生人交流信心的占96%,認為沒有提高的占7%。結論:通過實施以上綜合項目的實踐訓練,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提高。【關鍵詞】 學生;溝通交流能力;實踐人際溝通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需要,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基本形式和手段,也是為人處世的一門藝術。隨著社會發展,護理工作內
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CNP)對哮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方法 對102例哮喘住院病人按入院時間分為臨床護理路徑組(CNP組)和對照組。CNP組按照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結果 CNP組在自我疾病知識的掌握、自我病情的監測(心身反應過程)、自我護理技能、飲食的管理、堅持治療、和護理滿意度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結論 CNP護理模式可明顯提高哮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關鍵詞】 哮喘病人 自我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Affec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Self-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sthmaYan Jiela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i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641301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ffec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 on self-nursing of
盆底重建術后疼痛的護理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討對盆底重建術后患者采用鎮痛泵加強鎮痛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2008年3月~2009年6月40例進行盆底重建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20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鎮痛泵加強疼痛護理,比較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略短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2.0235,P>0.05);觀察組患者對鎮痛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063,P<0.05)。結論 對盆底重建術后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鎮痛泵加強護理,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并能明顯提高患者對鎮痛的滿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關鍵詞】 子宮脫垂;盆底重建術;鎮痛泵;護理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稱為子宮脫垂(uterine prolapse),子宮脫垂常合并有陰道前壁和后壁膨出,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困擾[1],目前,我院采用盆底重建術治療該病獲得滿意效果,但其術后疼痛的護理值得關注,本研究探討對盆底重建術后患者加強疼痛護理的臨床效果,以供參考
危重燒傷患者入院初期護理工作量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的護理工作量及其影響因素,為危重燒傷病房護理人力配備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對燒傷住院治療的133例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 天的護理時數進行統計,分析影響護理工作量的因素。結果 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除第4、5天之間的護理時數分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其余各天之間護理時數分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燒傷總面積、吸入性損傷嚴重程度、頭面燒傷、手燒傷和淺Ⅱ度燒傷是影響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護理時數分值的因素。結論 危重燒傷患者入院1~5天,以第l天護理工作量最大,其后隨入院天數的增加而逐日遞減,至第4、5天趨于平穩;其中燒傷總面積大、吸人性損傷程度重、有頭面燒傷、手燒傷者護理工作量大,需加大護理人力配備,而淺Ⅱ度燒傷面積大者,護理工作量輕,可相應減少人力。【關鍵詞】 燒傷 ; 護理工作量 ; 影響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workload in nurs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at the early
貝復劑與白蛋白聯合治療褥瘡的臨床護理研究
作者:李映會 ,白學松 ,柏子玉【摘要】 目的探討貝復劑與白蛋白聯合治療褥瘡的療效。方法 褥瘡患者51例分為治療組25例,采用貝復劑與白蛋白聯合局部治療,對照組26例,采用傳統換藥方法治療,對兩組病例實施相同的護理措施,然后對兩組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 貝復劑與白蛋白聯合局部用藥治療褥瘡療程短,治愈率高,操作簡便,療效顯著。【關鍵詞】 褥瘡; 貝復劑;白蛋白; 護理褥瘡其實質就是壓迫性潰瘍或壓瘡,褥瘡的發生常見于慢性疾病長期臥床及危重患者。一旦發生較難治愈,如繼發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響康復,增加患者痛苦,嚴重者可引起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怎樣防治褥瘡是護理臨床中的重要課題,更是評價護理工作質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我科對2008年4月~2009年10月收治的褥瘡患者25例用貝復劑聯合白蛋白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我科自2008年4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褥瘡患者51例,根據入院時傷口評價及營養評定結果、年齡
整體護理在手術室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討整體護理在手術室擇期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09年5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150例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75例),實施整體護理;對照組(75例)采用傳統護理模式施護,將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患者滿意率、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HAMA量表和HAMD量表評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血壓、心率和呼吸均較對照組平穩,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而HAMA量表和HAMD量表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在手術室擇期手術患者中采用整體護理模式效果較好,對于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效果較佳,值得臨床廣泛應用。【關鍵詞】 整體護理;手術室;擇期手術;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in operation room on patients of selective operations.Results 150 cases of sel
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及護理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討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08年1月~2010年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組(DC+CIK組)和B組(化療組)各30例,并配合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后將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滿意率及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進行統計比較。結果 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及患者滿意率均高于B組,中位生存期長于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B組,而生存質量評分高于B組,有顯著性差異或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結論 DC+CIK 在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較化療好,配合相應的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有重大意義。【關鍵詞】 樹突狀細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胃癌患;護理生物治療是一種涉及一切應用生物大分子進行治療的方法,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后發展的第4類癌癥治療方法,配合相應的護理對于改善癌癥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文中就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和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nced Killer Cell,CIK)聯合治療在胃癌患
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項血清檢驗指標與其預后的相關性研究及其護理
【摘要】 目的 探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項血清檢驗指標與其預后的相關性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2008年1月~2009年5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設為觀察組,同時選取60名健康人為對照組,對其采用相應的護理及治療,后將兩組人員的血清膽堿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血清膽固醇(Chol)、甲胎蛋白(AFP)、CRP及補體C3水平進行檢測及比較。結果 經研究比較發現,觀察組的CHE、PTA、Chol及補體C3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而CRP及AFP水平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且最終死亡患者的差異更大。結論 病毒性肝炎患者CHE、PTA、Chol、AFP、CRP及補體C3水平與其預后的相關性較大,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關鍵詞】 病毒性肝炎;檢驗指標;預后;相關性;護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erum test index and the progonosis in severe viral he
視覺模擬評分應用于不同部位胃癌術后實施腸內營養的護理研究
作者:馬純雪,劉納新,李疆,徐曉瓊【關鍵詞】 視覺模擬評分 腸內營養 護理胃腸疾病術后早期實施腸內營養已經逐步為臨床醫師所接受,但是早期腸內營養經常由于患者自述不能耐受而最后放棄導致術后不能充分實施。為了幫助患者順利開展腸內營養,我們引入視覺模擬評估系統量化患者腸內營養時的不適程度,依照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調整腸內營養方案,報告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一般資料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男28,女12例,年齡48~79歲,平均65歲。胃竇胃癌29例,胃體癌及賁門癌11例。1.2 研究方法1.2.1 VAS方法及其約定。VAS方法:在一條15 cm刻度尺的0 cm、5 cm、10 cm和15 cm處分別標上“極餓”、“不餓”、“飽脹”和“極飽”,使用時將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讓患者在直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饑餓程度的相應位置,為避免任何暗示,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患者不知道標出位置與刻度之間關系。VAS
疼痛的護理研究進展
【關鍵詞】 疼痛 護理疼痛是臨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征象和癥狀,總是伴隨著消極的情緒。因此,對疼痛的護理十分重要。疼痛是一種復雜的感受,是有害因素侵襲身體的一個信號,常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疼痛是診斷與鑒別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是評價治療、護理效果的一個標準[1]。有著良好護理是緩解疼痛的重要環節,筆者就疼痛護理進展作如下綜述。1 疼痛的定義 國際疼痛學會對疼痛的定義為[2]:疼痛是非愉快的感覺體驗和情感體驗,通常在發生或引起各種組織損傷乃至繼續組織損傷時的一種特殊表現。目前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征的第五生命體征。疼痛具有下述特征:①它是一種重要的生物安全機制,當出現情況時它能喚起避免損傷行為;②疼痛是一種個人的、主觀的、多方面的體驗,根據不同的生理、心理、社會和文化因素而變化。2 疼痛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疼痛不僅給病人軀體帶來不適,同時對精神、心理、體質等方面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直接影響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質量。對嚴重的術后疼痛常常導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緒低落,妨礙組織康復,其結果
護理專業臨床實習情況調查及干預方法研究
【摘要】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對護理專業的護生臨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針對所存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制定了相應的干預措施并實施,對實施效果進行了統計分析后發現所采用的措施較為有效,應在今后的臨床實習中進一步應用。【關鍵詞】 護理;臨床實習;干預性研究【ABSTRACT】 Through a method of questionnaire,some problems during clinical internship period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summarized,and detailed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n,some relevant intervention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and carried out,which were proved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interve
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概念和結構的理論分析研究
【關鍵詞】 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護理教育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水平日益受到重視,而護理人員素質的培養質量與學校教育密切相關。我國護理教育界對于新思潮的高度敏感與接納的態度使得自主學習很快被引入護理教育領域。自主學習的理論與實踐頻繁出現在各種教學、會議、期刊以及護理繼續教育課程中,漸漸成為護理教育改革中的一個亮點[1]。因此,加強對自主學習的研究,培養適應時代發展、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護理專業學生,對當前護理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1 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界定 1.1 自主學習的概念 國內外研究者分別從各自研究角度對自主學習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探討。國外研究者普遍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性的學習,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監視、調控由目標和情境特征引導和約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而我國研究者則更多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或學習方式。結合本研究的目標,將自主學習界定為學習者愿意主動承擔學習責任的自覺、能動的學習過程。 1.2 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 目前研究者對自主學習能力概念的界定有如下三種觀點:(